地方高职院校赋能区域乡村建设研究
王宇航 王宇红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应“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更是强调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2022年工作要点》指出:探索在乡村振兴领域建立成果转化平台,发挥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引领作用,助力培养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在疫情持续爆发,农产品滞销态势下,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高职院校,如何为区域乡村建设“赋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从地方高职院校赋能区域乡村建设机理、地方高职院校赋能区域乡村建设路径着手,探讨地方高职院校赋能区域乡村建设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农民;
农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农业稳则国家安。因此,一直以来农业发展均是社会各阶段的重要任务。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乡村振兴是一项涉及经济、 环境、人文生态、文化传承及农民素质提升的全方位系统工程,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切实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 [1]。作为服务区域发展的地方高职院校应主动对接区域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地方高职院校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文化优势,围绕农村、农业和农民,积极履行服务区域乡村振兴的重要职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一、地方高职院校赋能区域乡村建设机理
地方高职院校赋能区域乡村建设,必将实现地方高职院校、区域乡村振兴双赢。具体体现在:一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振兴乡村的使命。满足社会现实需要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根本,《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年-2022年)》指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满足乡村产业发展和振兴需要培养专业化人才[2]。作为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结合,地方高职院校应致力于将区域乡村振兴与专业化人才培养协同发展,发展三农相关专业——电子商务、畜牧兽医、现代农业技术、旅游、文化等,满足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同时,也为地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指明方向。二是通过“教育扶志”与“教育扶智”,满足村民“求知”,帮助村民“求富”。2019年高职扩招100万,2020、2021年又继续扩招200万人,招生对象涵盖农民工和新兴职业农民等群体,通过开放办学,为农民提供学习机会,实现了“教育扶志”与“教育扶智”。“教育扶志”本质是增强村民的综合文化素质,即增强村民“对乡村文化的价值认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主人翁责任感”,从而让村民具有积极乐观、自力自强的精神和行为意向,让村民克服惰性,消除“精神生活”的贫乏,从心底产生改变现状的内生动力。“教育扶智”本质是通过开发村民智力,从而提升村民科学文化素质。地方高职院校依托专业技术优势,积极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帮助村民发展种植养殖业脱贫致富。地方高职院校大都成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可以为区域乡村振兴培养乡村工匠、非遗传承人等,也有助于地方高职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通过“教育扶志”与“教育扶智”,以人为本,帮扶农村持续“造血式”扶贫,从根源上帮助农村、农民实现物资和精神上的脱贫。三是地方高职院校自身优势。首先,地方高职院校的地理优势,决定地方高职院校要把服务地方工作作为根本使命。地方高职院校由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主办,办学过程中始终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尽地方高职院校之所能,主动融入区域建设、主动服务区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地方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地方高职院校应依托师资、实践资源,谋划农村建设、农民培养工作。其次,地市高职院校的人才优势,决定地市高职院校要把服务区域建设作为出发点。地方高职院校的生源多为本区域农村学生,通过带领学生服务农村,培养学生励志回乡创业意愿。最后,地方高职院校的功能优势,决定要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着力点。作为“新农人”的新型职业农民,有专业技能提升诉求、创业能力提升渴望,地方高职院校要研究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明确工作重点,帮助农民提高技能。
二、 地方高职院校赋能区域乡村建设路径
1.建设“一村一策”工作站
通过“一村一策”工作站,开展顶层设计,包括:村庄生态环境、建筑风格、历史遗迹等规划;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乡村全面振兴领域,推进规划建设方案设计和实践。为乡村建设提供决策咨询,规划论证等服务,也为地方高职院校赋能区域乡村建设开展提供机制研究。
2.新媒体助力产业振兴
以农产品直播电商为抓手,地方高职院校与乡村共建电商直播间,开展电商直播培训、辅导,普及农产品电商直播知识,孵化网红产品,打造村级农产品直播品牌,培养直播达人。协助具有特色农产品的乡村进行私域流量(微信群)的运营,发挥直播电商的乘数效应,通过公域流量促进私域流量(粉丝群)培育。
3.文化传承推动文化振兴
深入开展地方文化研究,加强乡村文化资源开发。沿着乡村历史遗迹,结合地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特色,为其提供培训和指导,尤其是推进手工艺、歌舞等传统艺术与技艺的恢复工作。建设非遗传习场所。提升乡村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助推乡村文化产业。
4.旅游资源开发打造乡村品牌
利用乡村天然的生态环境,按照地域特色,结合区域产业的发展,开展旅游项目的挖掘与设计,设计规划乡村休闲特色旅游项目,推动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建设生态旅行研学基地,实现旅游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发展。
5.组织振兴带动乡村发展
培养高水平的数字乡村治理领导干部,加强数字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农村党建和村务管理智慧化、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
6.新农人技能培育助力人才振兴
发挥职业教育优势,依托实施项目,培育新农人新媒体技能。吸纳大学生和新型农民加入,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培育一批适应乡村振兴的人才。
高职教育向社会输送着高质量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社会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才需求多样化等因素影响下,地方高职院校赋能区域乡村建设作用日渐突显。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J],社会主义论坛,2019(7):4
②何博:地方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研究.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12):85
基金项目:2022年度秦皇岛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短视频+直播”赋能秦皇岛农业产业发展研究,立项编号:2022LX238;2022年度秦皇岛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北戴河蒲兰村“一村一策”数字乡村建设研究,立项编号:2022LX237
作者简介:王宇航(1975—),女,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农村电商研究
王宇红(1978—,通讯作者),女,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