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edia science

整体性视域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析

作者

邓向旗

长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30022

摘要:作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还是尤为重要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文中简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特点和矛盾,并基于整体性视域下分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供参考。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整体性

前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的思想,其中涵盖十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与方法论,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传统生态智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思想的持续发展。习近平高效利用整体观、系统性、大局观的思维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放置于战略地位,作为统筹新发展观念等相关战略布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总任务的重要组成。鉴于此,针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组成。鉴于此,针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知理念与建设的整体性展开详细的探索分析,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知、引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明确了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特点与相关矛盾

1.1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特点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具备明显的时代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使环境资源保护和利用兼顾社会效益。二是在全方位构建小康社会、完成中华民族的辉煌中国梦的进程中,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全局原则。三是要求政府工作必须落实绿色发展观。四是从五位一体角度出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格局。

2.2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相关矛盾

中国目前的能源产业结构严重不太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污染问题严重、地区经济发展严重不均衡,资源环保问题十分突出;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正越来越复杂尖锐,生态环境也面临经受着的严峻考验。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这是一个重大生态和文明的建设思路。但在实践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从宏观角度分析我国目前的绿色能源利用率较低,且严重依赖化石燃料等物质为主,导致了我国对新时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协调性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二是从微观层面来看,我国工业发展模式以先污染后治理为主,严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2整体性视域下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2.1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绿色发展

在经济与生态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认识基础上,习近平纠正了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推动绿色观念的充分发挥。进而提出“保护环境即保护生产力,优化创新环境即发展生产力”,规避利用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短期的经济增长 强调要实现着力推进由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此来减少资源浪费,减轻生态压力。 绿色发展,重在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习近平曾提出这样一种思想:“应加快绿色金融的发展,支持制造行业实现绿色改造,引领实体经济迈向绿色清洁的趋势发展。”突出了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性。

2.2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展开生态环境保护

2.2.1制定完善的生态法律制度

习近平强调了“唯有开展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制,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增强生态文明的建设,应促使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创新,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致力于通过制度和法律的强制力和约束力,更有效的得到社会和个人的重视。因此,习近平提出要健全保护生态环境的配套法律,加强司法力度。用高效的法律执行力来保障相关制度法律的落地执行的同时,改革生态监管体制。

2.2.2有效处理突出的环境问题

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着力解决损害群众生产、生活、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聚焦于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遇到的现实问题。例如,提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倡议,缓解燃煤污染;普遍施行垃圾分类制度,推行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缓解耕地污染。同时,强调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生态红线。呼吁全社会守住生态底线、守好生态红线的基本原则,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意识”。

2.2.3增强公民生态意识

习近平提出,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培育人民的绿色发展思维,培养环保意识。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六项重点任务中,习近平提到“推广绿色消费”,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呼吁人民积极主动地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大家树立在生态建设面前,每个人都是生态文明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的责任意识。

2.3增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后果是全球性的。改善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制定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属于整个世界的共同责任与义务。所以,习近平创新性的提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创建一个美丽清洁世界”的生态文明共建观念。倡导国际中的人民同舟共济,共同谋求全球的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曾说过:“我国人民要同心协力、权责共担,携手应对气候条件的变化、能源资源的安全、网络环境的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与日俱增的全球性问题,同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这个大家园。”这一价值理念站在全球的高度上,秉持世界共赢的观念,使世界各国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受益者,让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体会中国智慧。

结束语:

概而言之,生态文明的建设,是大自然的呼声、是社会大众的呼声、还是世界的呼声。习近平采用整体的、历史性观点进行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严格考察,坚持历史和现实的互相统一、理论和实践互相结合、发展和保护互相协调的系统性、整体性思维模式。在充分了解自然和人类社会关系的条件下,聚焦于理论指导实践,更好地处理问题。实现了从认识向着实践的飞跃,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实现历史和现实互相融汇、国际和国内互相贯通、理论和实际互相结合的有机整体。

参考文献:

[1]邵发军,冯哲.“生命共同体”视阈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04):28-34.

[2]王雨辰.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人类生态文明思想的革命[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8(03):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