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edia science

推进企业债务融资的研究

作者

袁阿丽

西藏城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850000

摘要:债务融资作为一种主要的融资手段,实际上是一种向投资者传达公司经营状况的过程,因此,债务融资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一家公司的资产状况良好的一个信号,因此,债务融资成为了对公司价值进行研究的焦点。负债融资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短期负债,另一类是长期负债,而从目前已有的文献来看,从期限这一视角来探讨负债融资的相关内容并不多见,这表明人们并没有充分关注短期负债的作用。如果企业仅仅依靠长期投资来筹集资金,而忽视了短期负债所能创造的价值,那么就会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可以人为地减少财务风险,同时也会影响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

关键词:债务融资;有效性;研究策略

从之前的研究来看,学术界认为契约是影响企业会计稳健性的一个重要动因,而最主要的因素是债务契约,可以看出,企业的负债会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也就是其会计稳健性产生一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公司的负债比例较高时,公司的会计稳健程度也较高,且公司的规模愈大,公司的财务杠杆对公司的会计稳健程度的提高也愈明显。

一、建立健全公司的内控体系

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构建和完善,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最大程度地避免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凌驾于制度之上,随意干涉财务信息的现象,从而可以有效地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所以,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企业领导者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并对企业管理者的行为进行严格的限制,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要做到权责对等,权利越大,所要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用责任意识来约束企业管理者的行为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次,要尽快建立会计领导责任制,使公司的财务人员更多地参与到公司的内部管理工作中来,并按照公司的财务管理规定,明确了会计人员的直接职责,明确了他们的职责。比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编制出一份完整的财务计划,并对资金筹措方案、使用方案以及企业的各种融资安排进行详细的规划。企业只有构建出一套明确的财务管理制度,才可以使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有章可依,才可以根据企业的详细规划,完成各项财务工作,并有效地防止各种财务工作的开展被人为干预。最后,企业要对所有的经营活动进行加强的监管,还要保证财务监管的完整性,在进行监管活动的时候,要对企业管理者和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财务违法违规的情况,从而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二、建立健全企业的偿债保证制度,使企业的债务融资效益充分发挥

构建健全的上市公司偿债保障机制,构建健全的偿债保障制度不仅是使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效应积极作用充分发挥的重要途径,也为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治理效益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上市公司要定期开展债务清理工作,并且要有针对性地构建有效的破产机制,把上市公司的运营风险纳入到财务管理工作的范畴之中,如果出现了运营危机,上市公司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公司的控制权和管理权转移出去,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公司的运营风险,加强了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让上市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积极地运用债务融资,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三、运用财务杠杆的原则来控制风险

财务杠杆是一柄“双刃剑”,其对公司的发展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在公司预期的投资回报率高于债务利息率的情况下,不管公司的息税前利润有多大,债务利息都是固定的,随着息税前利润的提高,在同样的债务利息的情况下,随着息税前利润的提高,财务杠杆系数会降低,财务风险会降低。与之相对的是,利息、税前盈利较低的企业,其融资杠杆系数较高,融资风险较高。这样,公司就可以通过提高利息、税前利润,以及合理地安排债务比率,来使得财务杠杆带来的收益大于财务风险带来的负面效应,这样公司就可以逐渐地提高普通股的每股收益。此外,还可以和营业杠杆结合起来,共同利用财务杠杆来降低风险。经营杠杆是通过销售收入的变动,对息税前利润产生影响,而财务杠杆则是通过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对普通股每股收益产生影响。因而,在融资决策过程中,公司应充分利用经营与财务杠杆,以实现公司每股收益的增加。经营杠杆率越高,经营杠杆率越小,经营杠杆率越高。

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的管理层应建立健全企业资金方面的监控体系,以此来随时监控反应资金的使用效率。一旦监控体系发现有不良的势头的出现,便于企业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范不良势头的进一步扩大化。当前资本密集型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处于较高水平时,因此更应该进一步完善此类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控制财务风险,将其财务风险和破产风险均降低至可控水平。同时,企业的经营者应深化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同时了解财务风险是对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并非实际的损失。此外,企业的经营者还应清楚了解负债经营虽然可以起到税盾效应及财务杠杆效应,但是高额收益通常带来的是高度风险。因此,企业的经营者在利用债务融资的过程中,应衡量好风险和收益的关系,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为控制财务风险提供机制保障。在保持财务风险处于较低水平的同时,促进企业稳定、持续地发展。

结语:所以,强化银行对公司的监督与制衡,健全债权人治理机制,既可以缓解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地优化债务融资的治理效果,又可以降低银行的借贷风险,保护银行的自身利益。

参考文献:

[1]  王红建,曹瑜强,杨庆,杨筝.实体企业金融化促进还是抑制了企业创新——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7,(1):155-166.

[2]  谢家智,江源,王文涛.什么驱动了制造业金融化投资行为——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湖南大学学报,2014,(4):23-29.

[3]  黄艺翔,姚铮.研发联盟对高新技术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来自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8,(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