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素质教育提升策略与研究
岳亮
阜新市卫生学校
在新时代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医疗的护理需求相应提升,对医护工作也相应细化,多种原因促使中职院校对护理专业学生个人素质和专业素质要求更加严格,完善教学的同时也肩负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护理专业学生在工作岗位中需要面临各类患者,既要满足患者医疗服务,更应当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等各方面综合护理,使患者享受更为理想合全面医疗服务,从而减轻痛苦、加快痊愈。在此背景下,现根据护理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做出客观全面分析,从学生特点、专业特点、岗位特点出发,分析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与职业教学现存不足,就其完善策略提出相关建议,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在素质教育环节不断完善,为国家医疗领域输送更多高技能、高素质专业技能型护理人才。
1 中职院校护理专业特点分析
1.1 学生整体特点
深入调查可知,学生在以往中小学阶段普遍处于学校仅注重学生成绩与升学率的状态,学生在入学后所接受的素质教育存在不足,使得学生自身具备的优良品质尚未得到激发,无形中也为护理专业后续教学造成一定阻碍。针对此问题,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素质教育的优良策略,使学生充分接受人文素养教学,改善以往素质教育的不足。
1.2 护理专业岗位特点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观念也随之提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逐步增多,为医护领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护理不再局限于利用护理技能与专业知识对患者实施对应操作,在护理过程中能够与患者本人、患者家属及其他相关医务工作者交流,护理工作涉及领域有所增多。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更需要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人际沟通技巧离不开素质教育的支持。
2 护理专业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2.1 现代教育的客观要求
素质教育理念已成为现代教育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局限于护理专业,各学科教学均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则需要建立在科学教育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的同时加强知识内化,学会分析问题与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职业素养。在科学教育与素质教育共同作用下培养出优质护理人才将并与社会发展趋势相契合,也为适应职业。
2.2 护理工作的素质要求
现代护理工作重心已做出适于新时代护理的调整,由传统护理中以操作技术为重心的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化。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精湛的护理操作技术,更要在工作中充分融入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护理服务,使护理技术与职业素养相继统一。
2.3 和谐医患关系的要求
新时代人口素质相对提升,部分患者或其家属对医疗知识有一定认识,但缺乏准确性,并且在疾病影响下易存在情绪焦躁等问题,对护理人员也容易出现不信任等心理,一旦护理人员也缺乏调节能力,极易影响和谐的医患关系。如护理人员存在较高的人文素质时,能够让患者感受更多人文关怀,家属满意度也将随之提升,相关医疗纠纷与医患矛盾则可有效减少,故在中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中做好素质教育尤为重要。
3 护理专业素质教育现存不足
3.1 教师队伍整体缺乏素质教育意识
以往中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只注重学生专业技术水平提升,对素质教育则存在一定缺失。较少引导学生树立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能力。这样将无法为现代医疗发展贡献力量,甚至无法与飞速发展的医疗领域保持同步。
3.2 素质教育与实训教学存在缺失
素质教育并不是只向学生灌输人文知识与道德理念,而是要引导学生领悟人文思想,将自身所接受的各类人文知识与道德理念应用于实践与未来工作中,完成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变。护理专业实操性较强,但为适应现代的护理理念需将素质教育融入实训操作中,使其在实操过程中达到潜移默化提升人文素养。
3.3 缺乏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在教育教学中,评价体系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对课程体系、实施过程、落实结果等做出有效评价,也是素质教育中也必不可少的。但由现阶段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未健全,仍存在不完整、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甚至部分中职院校并未开展素质教育评价,仅依托于对学生平时表现、实习单位反馈来判断学生素质教育效果。无法在有效时间内对学生给出完整客观的评价以及做出正确指导,对素质教育后续发展相对不利。
4 护理专业素质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4.1 更新教学理念,优化师资队伍
素质教育仅在班主任及公共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完成是不够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无法顺利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操作相结合,面临这种问题,就要面向专业课教师队伍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工作。提升教师队伍整体人文修养,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深入探索素质教学素材,使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实现有机结合,使教师队伍不断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学校也需要积极为护理专业素质教育教师提供学习平台,促进校内与校外业务交流,以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4.2 完善课外实践,建设校园文化
利用课外实践为载体,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也是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护理等侧重于实践操作的专业,课外实践更是渗透人文素养,教师可带领学生进入社区养老院、孤儿院,面向相关群体开展护理活动,也可在护理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与相关群体沟通,为护理工作沟通的环节打好基础。鼓励学生将素质教育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在做中不断渗透素质教育。
4.3完善评价体系,落实素质考核
分阶段性落实素质教育的相关考核评价,在真实有效的考核评价才能使学生素质的薄弱点相应暴露,从而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能够明确方向。不断完善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教师可分阶段考核,在护理专业学生入学阶段针对每个学生建立个人素质档案,并在档案中同步记录学生各方面素质的考查情况,不仅记录评分,也需要详尽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具体表现,并逐一教育及改正,确保学生素质考核合格才能毕业。在考核评价模式不断细化的前提下,学生素质也会相对提升。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是中职院校护理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工作之一,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对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特点与职业岗位特点等做出综合考量,并同时分析每一阶段护理专业教学在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制订出有效的教育方法与策略,使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素质与人文精神有大幅度提升,为其步入职业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