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吟唱时代颂歌
张晓敏
江苏省淮剧团演员
前年在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上,滨海县淮剧团一出扶贫题材淮剧《首乌花开》,因其奇特的乡土故事,打动心扉的扶贫历程,普通人物的跌宕命运,改变奇迹的首乌花开,以及其洋溢的乡土气息,吐露的百姓心声,传递着党和政府的磅礴伟力,激荡着新时代昂扬的雄浑交响,吸引专家评委和观众的极大兴趣,最终,该剧获当年紫金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的确经过两年扶贫攻坚,作为村第一书记的女扶贫干部于思禾,她在历经艰难险阻,跨越崎岖征程,以大智大勇不辱使命,带领群众通过突破首乌种植这一禁区,终使贫困村群众迈上致富小康之路,用心用情诠释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该剧带给人是鼓舞和希望,信心与力量。这出剧的演出,我们看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浩然正气,看到了年轻一代肩负未来的神圣职责。首乌花开,百姓开怀,看到群众奔向小康的喜悦之情,真是让人心潮激荡,心情难以平静!
致富路上的顽强攻坚。《首乌花开》描写了黄海边上大淤村,多年来百姓穷困绵延,年复一年生活在困苦之中。终于他们翘首盼来了扶贫干部、第一书记于思禾走进村里。故事从新书记打响脱贫攻坚开始。新书记如何脱贫,有何良策?下一步工作怎样开展,脱贫能否取得成功,都留给人们深深思索。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脱贫攻坚作为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硬骨头”和使命担当的试金石紧抓不放。为了这个庄严承诺,就在我市,在一个基层县就有很多党员在担当中彰显本色。他们俯下身、沉下心,把责任扛在肩上,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兑现对人民群众的承诺。而要让一个多年贫困地方脱贫真的是谈何容易。你看当于思禾满怀信心上任,经过深入调研提出拟通过种植首乌致富时,竟遭到了村支书李革命和众多村民的不解与反对。吃了多少次的闭门羹,遭受了多少人的冷白眼,老书记妻子当面指责,神秘人何老爷的拒不理会。好不容易种植了首乌,又面临一年挖还是二年收的剧烈争辩。母亲病重去世都不能尽孝,最终以自己的全部身家为农民购买保险,终于用行动打消疑虑,以亲情感化村民。何老爷这个心灵曾受到过极大创伤的老人主动拿出秘方,为首乌制作无私献出宝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系列的说服动员和实干举动,统一了群众思想,通过土地扭转,联产经营,成立首乌经营合作社,开办网上销售平台,在第一书记锲而不舍的努力付出与如沐春风的思想工作中,大淤村这一非遗项目终于品牌远扬,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全村群众也由此走上小康之路。从村第一书记的身上让我们看到党强大的组织能力和治理能力的蓬勃伟力,看到了脱贫攻坚行动的卓越成效,看到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惠及千家万户的爱心所在,看到了扶贫干部为贫困农户解决实际困难的一片真情。
用心用情的联绎献演。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涉及到文学、导演、舞美、音乐、服装等诸多艺术门类。《首乌花开》之所以好看、耐看,有情、有趣,这里得益于主创团队的联袂合作,多位艺术家们的精心奉献。我们知道,演出这个戏的县淮剧团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已近沉落,一度面临团散、专业人员严重短缺的困难。这次县文广旅局重振雄风,举全县之力,汇集各方艺术力量,在省、市、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全系统上下为打造这部以扶贫题材的剧目而倾心尽力。所描写的题材也是以本地特色项目首乌种植为主线。一团之长、也是编剧的团长与剧作家联手合作,这两位都是土生土长在黄海之滨的艺术家,笔下所写的人和事也是他们最为熟悉的,特别是受全市近年脱贫攻坚的强大力度所感染,因而让剧本内涵真实而充实,故事朴实自然、语言鲜活生动、人物栩栩如生,为全剧导演的二度创作提供具大空间。
该剧中的第一书记由国家一级演员崇蓉女士担任。这位年轻的演员,扮相俊美,亲切和善。你看她接受扶贫任务立下铮铮誓言,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脱贫路上无论多大困难永不放弃,始终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关爱群众,为农村致富脱贫寻找出路,破解难题可谓是绞尽脑汁。演出中她那顾盼流芳、清纯洒脱的一招一式,丝丝入扣、委婉悱恻的优美唱腔,为全剧的完美呈现起了重要的作用。剧中老革命一角,成功的塑造了基层干部形象。担任该剧导演曹阳,当年他主演的《三秀才》曾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这次由他执导,处处体现其艺术匠心所在。你看新书记与何老爷门里门外对话,可谓人在戏里,戏在情中,门里门外,机趣横生。新书记推心置腹,坦露心声,句句话语饱含深情、如沐春风;何老爷心藏梗阻,苦闷于胸,几多疑虑,欲言又止,一仰一抑、一进一退扣动人心,把传统戏剧的手法发挥得匠心独到。而新书记与老书记的桥头对话,书记妻风向婆的插浑打趣,三个人物对白层层推进,时而剑拔弩张,时而和风细雨,真是丝丝入扣,耐人寻味。剧中抗击暴风雨一场戏,助力了剧情的深化与发展,使舞台人物形象更为饱满亮丽、增添风采。特别是剧中的神秘人何老爷子一角,闭门不出、深藏不露,为剧情留下悬念。两年的心血浇灌,泥土中摸爬滚打,扶贫成果的硕果显现,神秘老人得以感化,一系列巨变既是新书记思想工作的感召力所致,更是党的扶贫政策深入人心力量所在,因为脱贫致富、走向美好小康是人民群众的根本所盼!
舞台上新生代演员代表了一群思想解放,思维活跃,立志扎根农村,为改变家乡面貌不惜一搏,奉献青春智慧的农村新的力量,其唱腔与基本功都显示新一代淮剧人的后生可畏。
一部好剧的成功是多方艺术力量的凝聚。地道的八段锦旋律,熟悉不过的淮腔淮韵,一脉相承的清喜剧风格都让音乐饱满流畅,相得益彰。舞美上几扇门的设计寓意深刻,意境深远。首乌花开之时家家门户大开,一帧帧大红的福字,是多么的鲜红感人哪!
主题鲜明的昂扬旋律。优秀文艺作品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首乌花开》从普通人的命运入手,反映了最基层干群合力上演奔小康的艰难历程,基层文艺工作者通过一出戏剧回答了人们存在的关切与困惑,揭示脱贫攻坚的曲折与艰难,作品主题鲜明,时代气息浓烈,给人以信心与鼓舞力量。
在《首乌花开》一剧中,艺术上也有很多成功之处。全剧脉络清晰、自然酣畅,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个性奇特、有血有肉,内容饱满充盈、人物形象鲜明。在二度创作中导演在几场重要剧情的设计上独具匠心,那昔日恋人门里门外的真情诉说,有情人河边墙角的暗自流泪,剧中人物的内心独白,扪心自问,都体现爱之深、情之切,让人无不动容、感同身受。在音乐设计上该剧既达到恢弘大气,又婉约缠绵。老调新曲、娓娓动听,充分体现淮剧音乐嬗长抒情与诉说的特色。现场主胡师的独奏丝丝入扣、拨动心弦。几段核心唱段的淮悲与自由调式的起承转合,民间小调的有机穿插,都将作为灵魂的音乐发挥到了极致。虽受演出场地的制约,但整台舞美风格依然达到较为完美的统一,简约而不失朴实,洗练中更富风情。特别是几位实力派演员的精心表演和演唱,堪称独领风骚、荡气回肠,其一举手、一投足都为观众留下极深的印象。
《首乌花开》既是黄海之滨一个贫困村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成功缩影,也是我国农村整体迈入全面小康奏响的一曲昂扬颂歌!首乌花开,百姓开怀。衷心祝愿《首乌花开》在肥沃的土地上开出更加妖艳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作者:张晓敏、江苏省淮剧团青年演员。2014年毕业于江苏省戏剧学校、主攻老旦。曾在淮剧折子戏《探寒窑》剧中主演“陈氏”、折子戏《羞母》中主演“林氏”、参演过淮剧《小镇》《小城》《范公堤》《赵五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