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幼儿园生活课程价值,促进幼儿实践能力有效培养
白亚鑫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五幼儿园 017000
摘要:本文分析幼儿园生活课程的价值,从坚持以幼为本养成卫生习惯、布置游戏环境注重实践教学、挖掘生活常识提升科学素养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如何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导向构建幼儿园生活课程。
关键词:幼儿园;生活课程;实践能力
前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均提到,幼儿园要以生活为载体,创设与之相承接的教育教学环境,鼓励幼儿参与其中,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等方式获得经验,从而满足幼儿全面个性成长的诉求。由此可见,幼儿园要妥善处理好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构建完善科学的生活课程体系,为幼儿提供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学前教育活动真正意义上的回归生活。基于这一背景,如何发挥幼儿园生活课程价值促进幼儿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则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1 幼儿园生活课程的价值分析
生活课程是幼儿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一课程活动的开展,可以现实生活及生活元素为载体,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供完整场所,丰富幼儿的获得经验和精神世界,对幼儿的能力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整体上来说,生活课程不仅与幼儿的生活起居存有密切联系,还会将游戏元素融入其中,借助特定情境开展相应的活动。幼儿如果想完成相应的活动任务,则需要对自己的多个感官进行充分调动,而这一过程则可以发展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培养实践能力导向下幼儿园生活课程的构建策略
2.1 坚持以幼为本,养成卫生习惯
对于处于3-6岁年龄段的儿童来说,身体机能正处于发展阶段,抵抗力相对较低,这就需要教师以幼儿园生活课程为载体,在其中渗透养成教育,增强幼儿的卫生健康意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幼儿更好地抵抗疾病侵袭。因此,教师要在生活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原则,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从幼儿自身层面入手,讲解与洗手、饮食等方面有关的卫生注意事项。为了更好地警示幼儿,教师可以适当性列举反面典型案例,引导幼儿意识到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卫生劳动,提高幼儿的劳动实践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大扫除”的生活课程活动,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为幼儿列举生活中不卫生的个人习惯,并对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加以说明。在此基础上,教师考虑到幼儿的现状,将班级内划分为几个区域,组织幼儿对所负责的区域进行卫生清理。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对幼儿进行行为示范。及时发现幼儿的不卫生习惯及不安全行为,在恰当时机以适当方式加以教育纠正。通过这一生活活动的开展,对幼儿卫生习惯养成、健康意识增强,具有积极推动与促进作用,是发展幼儿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2.2 布置游戏环境,注重实践教学
学龄前儿童具备爱玩好动的特点,教师在生活课程构建及活动推进期间,要考虑到幼儿的这一特性,以游戏实践为载体,强化幼儿的情感体验,加深幼儿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丰富幼儿的成长经验,进而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做好生活课程实践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实践环境设计、课程内容安排、安全管理等,设计出可以引发幼儿主动思考的问题,进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避免实践教学形式化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生活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具备较强的趣味性特征,符合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现状,如“猜谜游戏”、“互相提问”、“拍照合影留念”等,促使幼儿产生持续且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昆虫”相关知识的讲解时,教师要对活动内容进行优化,考虑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设计“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昆虫?”“哪些昆虫生活在土里?”等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借助师幼互动、幼儿互动等环节,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主动性,让幼儿以合作的方式解决“昆虫的分类”这一问题。在这一活动中,教师通过游戏环境布置、问题精心设计等方法的应用,可以达到培养幼儿实践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的效果。
2.3 挖掘生活常识,提升科学素养
从整体上来说,学龄前儿童拥有较强的好奇心,但是所呈现的探索精神却处于相对较弱的状态,这与幼儿学习特点、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多个因素有关。也就是说,在生活实践中,幼儿更加倾向于探究一些浅表性的知识,所获得的学习效果较为理想。可是,如果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或复杂,幼儿则很容易丧失探究的热情。因此,面对此种情况,在生活课程构建期间,教师要善于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挖掘生活常识,提升幼儿科学素养,培养幼儿探究精神,为幼儿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冬季时,如果户外气温较低,在屋内有暖气、空调等保暖设备时,教室内的窗户往往会形成厚厚的水雾。此时此刻,教师则可以抓住这一生活场景,向幼儿提出“为什么冬季窗户会厚厚的水雾?”这一问题,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观点看法或者进行大胆猜测。随后,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归纳整理,从科学的角度加以逐一解答,分析幼儿的答案是否科学合理。此外,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液化”现象,教师还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其他现象,如“从冰箱内拿出冷藏的饮料后,饮料瓶表面会出现小水滴”、“冬季老师从室外进入室内后,眼镜会出现水雾”等。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生活经验的引入,可以帮助幼儿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对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充分彰显了生活课程的教育引导价值。
结论
综上所述,生活课程是现实生活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在幼儿园教育教学领域内,通过生活课程的构建与开展,可以将生活元素引入五大领域活动中,让幼儿以自然而然的方式学习知识、丰富经验、习得技能,对幼儿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重视生活课程,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借助坚持以幼为本养成卫生习惯、布置游戏环境注重实践教学、挖掘生活常识提升科学素养等策略的实施,构建生活课程体系,使得这一课程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参考文献:
[1] 刘学.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22(11):16-19.
[2] 杨妍璐,朱建莉.儿童哲学路径下的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理念与方法[J].幼儿教育,2022(Z6):38-4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