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文体活动为“助推器”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

王金财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青龙湖发展服务中心 山东 潍坊 262123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文化振兴成为乡村振兴战略5大支柱之一,再次成为弘扬社会主义精神的主要体现。实现文化振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各级党组织 领导下,从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多层次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深入开展文化振兴活动,以文化活动为有效载体,通过开展文体活动来改善当代农村精神面貌,传播更加具有现代意义的精神价值,从而自内而外地完成农村转型,使其与城市逐渐接轨。本文是针对以文体活动为“助推器”的乡村振兴计划实施策略研究。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体活动;策略研究

前言

乡村振兴的体现形式不仅表现于强化经济体系方面,更加表现于精神层面,使乡村居民能够在精神世界中得到给养,以此提升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境界,实现社会文化资源有效配置,并对乡村振兴计划发挥出核心驱动力和引领作用。而文化活动正是体现乡村振兴精神方面的表现形式,能够借助文化内容以及体育活动,将乡村居民聚集在一起,完成思维与思维的有效碰撞,有助于挖掘乡村文化增长潜能,促进文化知识在乡村内部的畅通流动,以凸显乡村振兴的工作价值。

1 文体活动对乡村振兴的价值

随着城市化建设脚步的逐渐加快,无论是在经济层面还是文化方面,都与乡村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因此乡村振兴工作刻不容缓[1]。需要党组织坚持正确乡村振兴方向和价值取向,并将之放置在振兴工作的首要地位,着力体现精神建设的社会价值,增强文化层面的积极导向功能,以提高乡村居民的政治认同以及民族自豪。而通过文体活动能够有效成为振兴乡村计划的精神载体,借助文体活动窗口,向乡村居民普及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人文价值,提高民族文化自信。

此外,文体活动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且不限于各种比赛活动、文化沙龙等,如拔河跳绳比赛、羽毛球比赛,或有关文化方面的演讲比赛和阅读活动。可以就文化和体育两个方面完成拓展,使乡村居民的身体和精神层面得到有效锻炼,完成精神贫瘠的救赎,使乡村文化能够与时代和城镇相接轨,令乡村振兴计划在完成经济腾飞的同时,也能让乡村居民在精神层面上得到增长,并在乡村振兴计划中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功能优势。

2 以文体活动为载体的乡村振兴实施策略

2.1 改善农村文体设施,丰富乡村文化内涵

就文体活动的表现形式来讲,其可体现于体育活动和文化活动两个方面。而若要将文体活动作为乡村振兴计划的主要载体,首先需要在硬件设施上加大投入,建设文体活动广场、配备活动器械,培育文体活动骨干,为丰富乡村文化活动打好物质基础。为此,需要相关部门配合党组织完成乡村振兴战略任务,对各乡村文体设施进行详细普查,针对不足之处展开调研,并拨付相关款项引进文体设施。同时,加大乡村文化骨干的培训力度,制定政策鼓励和支持乡村文化活动开展,做到有钱办事、有人管事,保证乡村文化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推进。

例如:要加强乡村文化活动制度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上级资金能专款专用。对各村组织基础设施建设要突出重点、先易后难,有计划推进,如扩建篮球场地和运动场地、建设集体广场,添加运动器材。针对文化层面,需要建设农家书屋、百姓图书馆,以及各种文化礼堂,使开展的文化活动能够真正深入农村群体,从而完成乡村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现代化农村文化体系,成为新农村振兴计划的文化标杆。同时,也要打造特色文体活动,结合农村实际特征来突出文化形式,使其更加彰显地域特征,以切实改善新农村面貌。

2.2 开展集体文化活动,引导群众精神生活

在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之后,则需要针对在乡村开展文体活动计划进行分析,提出各种可行性分析报告来为振兴乡村目标提供参考依据。而文体活动需要从文化和体育运动两个方面展开实施,应在乡村中开展大型体育活动来促使乡村居民进行体育训练,以强化身心健康。同时,也要注重丰富群众精神生活,要求以文艺汇演形式展开文化推广,营造全民文化社会风气,以增强乡村居民参与文体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为深入乡村振兴计划打好开端。

为有效完成乡村振兴任务,需要相关部门积极做好以下工作,为其开展文体活动提供参考依据。首先,需要以村镇为单位开展大型比赛活动,如各种运动比赛,包括拔河比赛、羽毛球比赛、跳绳比赛等,主要以运动形式增强乡村居民团结性,让居民充分认知文体活动,并掀起新时代农村运动风潮。其次,定期组织大型文艺汇演活动,邀请乡村居民在文艺汇演活动中进行演唱、舞蹈,进一步扩大集体文化活动推广范围,引导积极向上的群众精神生活。

2.3 注重传统文化节日,突出社会主义核心

乡村振兴计划作为二十大会议的重要指示内容之一,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支柱作用,是完成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而共同富裕除了经济层面也要体现于精神层面,需要在原有文体活动形式的基础上,为其赋予深层次精神内核,更加契合社会主义主题,以此增强农村居民对社会主义认同感。为此,需要相关部门重视传统文化节日,以文化节日作为推广文体活动支柱,有效深化思想内涵。

例如:相关部门应将中国传统节日作为落实文体活动的有效载体,在各种大型节日中完成符合相关内容的文化形式,突出节日特征,使乡村居民在完成文化活动的同时,也能承袭文化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如在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中,需要根据节日所传递的思想内涵来展开指向性文化活动设置,保留清明节对先人的思念之情,中秋节、端午节的文化之美,让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得到有效提升。

结论

综上所述,将文体活动作为振兴乡村的主要活动实践形式,能够有效促使乡村振兴计划的有序推进,使乡村在经过经济野蛮膨胀期后,可以在精神文化方面完成提升,使乡村居民的经济与精神得到平衡,解放乡村居民思想潜质,成为新时代朝气蓬勃的新农村体系,以实现二十大会议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因此,需要相关部门积极改善农村文体设施,开展集体文化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向上精神生活,并注重传统文化节日,以此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 盛玉雯. 文遗复兴,青春向阳:乡村美育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探析[J]. 包装工程, 2022, 43(S0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