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柬埔寨中学生汉语近义词使用情况的考察与研究

作者

刘稀客

渤海大学 文学院 辽宁 锦州 121013

摘要:本文通过对柬埔寨中学生“有点儿”和“一点儿”这对汉语近义词的使用情况的进行研究分析,并得出失误原因;同时根据调查结果给出一些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促进汉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柬埔寨中学生;汉语近义词;使用情况

引言

早在两千多年前,柬埔寨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由于受到中国日益强盛的国际实力以及华人华侨较为庞大的人口比重的影响,汉语教学问题在柬埔寨受到较大的关注。2009年柬埔寨第一所孔子学院成立,同年起我国开始向柬埔寨输送汉语志愿者来协助柬埔寨汉语教学的发展。“现在柬埔寨遍布着公立和私立大大小小的华文学校不下200多所,可以说各个省市都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学习华文。”

对于华人华侨众多并且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柬埔寨来讲,汉语学习者在日常表达中简单的词语运用也许问题不大,但是在近义词辨析上还是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甚至有些学习者认为一组近义词在语用、词义以及表达效果方面是没有差别的。“近义词辨析会伴随对外汉语教学的始终,同时也是重点和难点。”汉语母语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近义词时,虽然可以用得准确,但是经常很难解释清楚两个词间的差异。学生在问起这些问题时,汉语教师如果没有做足充分的准备,常常不能给予学生很好的回答。但我们不能因为讲解近义词的难度大而忽视对这部分教学的关注,反而应该加大对于近义词的研究力度。种种方面都表明,我们要对近义词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

除上述原因外,中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较长,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汉语水平,这也成为问卷调查的开展的有利条件。同时中学生的汉语学习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通过本次调查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中学生汉语近义词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近义词学习中的问题,也有助于相应策略的提出来改善近义词教学状况。“有点儿”和“一点儿”表示的都是数量少和程度低的意义,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汉语学习者常常在这一组近义词的使用上形成偏误。本次调查以“有点儿”和“一点儿”为研究内容,以柬埔寨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从词语运用和有关词语的具体问题两方面进行考察得出结论,并为相关教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1 调查地点人口、语言学习及使用情况概述

本次调查地点选取的是柬埔寨金边的客属会馆崇正学校,在调查的36名初中生中,已知的有将近70%的学生父辈来自中国,分别为广东省(多数来自潮州市)、福建省、香港,海南省,还有两名同学是中国朝鲜族血统,但是不知道其父辈祖籍的具体省份。其余的同学可能由于父辈迁来柬埔寨的时间过于久远,或家人从未提及过相关内容,以至于不清楚自己祖先是否是中国移民,但是不可否认还有是中国移民的可能。其中,学生父辈来自广东省的有16名,福建省3名,香港3名,海南省1名,朝鲜族的2名。华人华侨移居柬埔寨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宋朝时,“1863年柬埔寨沦为法国殖民地以后,法国殖民当局为解决开辟橡胶和胡椒种植园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对华人依移居柬埔寨持欢迎态度,华侨华人迅速增多。”由此,移民人数达到顶峰。政府还曾将华人分为广东、福建、潮州、海南、客家五个帮群,并委派不同的代表来协助管理、维护统治。本文调查的对象所属学校隶属于客属会馆即为客家人所建成的。但是我们可以从表1得知,来此学习的学生不全是客家人的后代,有祖辈是其他省份的,还有柬埔寨本土居民,只是华人后代占多数。

从汉语学习的年限来看,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为初中二年级和三年级,学习汉语的时间多在8至12年之间,因此大致可以推算出这些学生最迟自小学一年级起跟随学校汉语教学进度开始汉语学习。从语言使用种类来看,由于地处柬语使用区,所以柬语显然成为学生日常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另外受移民和殖民统治或本民族语言的影响,有一部分同学平常最常用的语言是汉语或粤语,还有一部分除了平常使用柬语外还经常使用英语,另外一部分朝鲜族同学平常经常使用的是朝鲜语。具体问题和数据如下。

基本信息部分包括姓名、年龄、籍贯、现居住地等内容,此外,还有一些相关问题,如:1.你的父辈是从中国哪个省份移民过来的?2.你学习汉语多长时间了?3.你平常使用哪种语言最多?4.你觉得“有点儿”和“一点儿”两个词有区别吗?5.你希望增加哪些方式加强近义词的掌握?

2 柬埔寨中学生“有点儿”和“一点儿”的使用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一共由两个部分组成,第1题到第20题考察的是对“有点儿”和“一点儿”两个词语的在句子中的运用,第21题到第30题是对两个词的语义、句法成分及表达效果进行具体的考察。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因为有多年的汉语学习经验,所以从大体上来看,学生们在对于第一部分作答的正确率较高,主要问题还是体现在第二部分上。

2.1 对“有点儿”和“一点儿”词语运用的考察

2.1.1基本词义的考察

在前20题中第1题到第4题是对“有点儿”和“一点儿”两个词基本词义的考察。第1题“我_________想家。”和第4题“锅里还__________饭。”是对“有点儿”的基本词义的考察;第2题“他早上喝了_________牛奶。”和第3题“我的饭吃完了,我还想盛______。”是对“一点儿”的基本词义的考察。

《现代汉语大词典》中“一点儿”有两个意思:“①表示不定的数量;②表示很小或很少,常与‘这么’或‘那么’连用。”如问卷中的第2题和第3题,“他早上喝了一点儿牛奶。”和“我的饭吃完了,我还想再盛一点儿。”所表达的是“牛奶”和“饭”的量很少,并且不确定具体的量是多少。“有点儿”常常用来表达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一般用来进行评价,多带有消极的情绪。如问卷中的第1题,“我有点儿想家”“想家”描述的是对家里怀念的一种心理状态,带有消极的情感色彩,用“有点儿”来修饰表明“我”内心有思念家乡的感觉,但是想家的程度不深。除此之外,“有点儿”有时还是“有”和“一点儿”的简称,如问卷中的第4题,“锅里还有点儿饭”其实是“锅里还有一点儿饭”的缩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们大多对于两个词的基本词义的使用可以做到准确无误,但是相比较来看,学生对于“一点儿”基本词义的掌握程度要略好于“有点儿”。“有点儿”和“一点儿”都是表示数量少和程度低的词,但是学生要表达这一词义时最直观的就是想到“一点儿”,因为与“有点儿”相比其词义还是客观性意味更强,“有点儿”涉及到内心感受方面就相比更为复杂。

2.1.2组合关系的考察

问卷第5题到第20题是对“有点儿”和“一点儿”与形容词、动词组合关系的考察。这一问题可以从肯定句和否定句两方面来看,其中包括对“有点儿”肯定句的考察,如:6.听完他的话,我_________不开心。7.这个本子很好看,但是价钱_________贵。8.教室里_________吵,我们去操场吧。13.可能是信号不好,我__________听不清你讲话。以及对“有点儿”否定句的考察,如:5.听完他的话,我_________不开心。10.这道题很难,老师讲过以后我还是_________不明白。16.我对今晚的电影不感兴趣,我_________不想去了。18.这么晚了,她一个人回去,我_________不放心。还包括对“一点儿”肯定句的考察,如:9.这条裙子很好看,但是价钱贵了_________。12.可不可以稍微大_________声音讲话,我听不到你说了些什么。15.小明和小刚相比,小刚更高_________。19.请快_________,时间要来不及了。以及对“一点儿”否定句的考察,如:11.那个小女孩________都不懂事。14.因为早上起晚了,所以早饭__________都没吃。17.我_________也不喜欢今晚的电影。20.明天就要考试了,但是我_________也没复习。

在这一组问题中我们主要考察的是以下方面:“有点儿”和“一点儿”在修饰动词和形容词时的位置不同,主要体现为在肯定式和否定式的差别上。当“有点儿”在肯定句中修饰形容词或动词时,它常常是处于形容词、动词之前的;而“一点儿”在肯定句中修饰形容词或动词时,常常是处于形容词动词之后的。如问卷中的第6题“这个本子很好看,但是价钱---------------贵。”,在这句话中所填词在形容词之前,即“有点儿”为所填词;再如问卷中的第19句“请快---------------,时间要来不及了。”,所填词在动词之后,即“一点儿”为所填词。在否定句中,两个词都是处于形容词和动词之前的,但是“一点儿”在句中的形式有了些许变动,即“一点儿”通常以“一点儿+也\都+不\没”的形式出现在否定句中。这是因为“有点儿”有表达心理感受转变的意味,所以表达否定的程度不会一下提升,仅仅是转变为程度轻微的消极心理;而“一点儿”的否定句则是从根本上的否定,程度较高,所以在“一点儿”和形容词和动词之间要插入“也没”“也不”“都没”“都不”这样的词,这也成为区别在否定句中所填词是“有点儿”还是“一点儿”的一个重要依据。以问卷中的第5题“听完他的话,我-------------不开心。”和第11题“那个小女孩----------------都不懂事。”为例前一句话仅仅是听“他”说话前后我心理状态发生了转变,负面的心理感受较为轻微,所以所填词应为“有点儿”;后一句话出现了表示从根本上否定意义的词——“都不”,所以所填词应为“一点儿”。

大体看来,虽然相比之下“一点儿”的结构更为特殊,但可能正是因为它的特殊性,让学生们的记忆尤其深刻,在问卷中的表现即为正确率更高,关于“有点儿”的应用,尤其是“有点儿”的否定式学生更容易与“一点儿”相混淆。词语运用部分的数据结果如下。

2.2 对“有点儿”和“一点儿”具体语法问题的考察

学习语言不只是要会简单的运用,更要知道其背后的道理。仅仅凭借经验或语感而讲不出其中的原理是不可靠的。

前两题是具体考察学生对基本词义的掌握,这是准确运用词语的关键,如:1.句子“今天天气有点儿热。”中的“有点儿”的作用是_________。和2.句子“瓶子里还有一点儿水。”中的“一点儿”表示_________。第3题到第6题是对学生句子成分分析的考察,如3.句子“今天天气有点儿热。”中的“有点儿”所作句子成分是_________。和5.句子“我没有水了,给我一点儿吧。”中的“一点儿”所作句子成分是_________。“有点儿”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作状语;在名词前时要把“有”和“点儿”分开来看,即“点儿”是定语,“有”是所修饰名词的动语。例如在“今天天气有点儿热。”这句话中“有点儿”修饰形容词“热”是一个副词,作状语;而“等一下,我有点儿东西给你。”这句话是个连谓句,“点儿”是定语,“有”是“东西”的动语,构成动宾关系。而“一点儿”只有数量短语这一种结构,在句中可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如第5题“我没有水了,给我一点儿吧。”是一个双宾结构,“一点儿”和“我”共同作句中的宾语;第6题“我一点儿也不喜欢他。”句中的“一点儿”修饰“不喜欢”作状语。句子成分的正确分析有利于减少近义词的误用。

第7题到第10题是对表达效果的尤其是“有点儿”和“一点儿”在修饰动词和形容词时语气方面的考察,如7.句子“今天天气有点儿热。”中的“有点儿”的作用是__________。和9.“我一点儿也不想和他聊天。”和“我不想和他聊天。”相比,语气有什么不同?“有点儿”多位于含有消极意义的词之前,委婉表达说话者的真实含义,是礼貌的表现,且大多是弱化后接词或短语表达语义的程度,如问卷中的第8题“我有点儿不理解他为什么那么做。”,如果去掉“有点儿”表达说话者的“不理解”语气就略显生硬,但是加上就起到了缓和语气的作用。“一点儿”的肯定式和否定式所表达的语义是相对的。“一点儿”的否定式起到的是强调作用,如第9题的“我一点儿也不想和他聊天。”和“我不想和他聊天。”相比前者更突出强调了“不想聊天”的语义;肯定式起到的是弱化的作用,如第10题中的“我想住一个干净一点儿的房间。”和“我想住一个干净的房间。”相比前者的语气更委婉。语法点具体问题考察部分的数据结果如下。

根据统计数据来看,学生对于语法点具体问题的回答不如词语运用得心应手。学生们对于基本词义问题回答的正确率平均值仅有5.55%;对于句法成分分析部分的回答要明显好于对于基本词义的回答,正确率平均值可以达到31.94%;对于表达效果的回答要好于前两者,正确率平均值为46.53%。,但是还是可以明显看出学生对于“一点儿”的掌握好于“有点儿”,这与词语运用部分数据得出的结论具有一致性。

2.3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表2和表3的数据分析来看,词语运用的的各个小部分的正确率在80%以上,表明对于学生在句中运用“有点儿”和“一点儿”两个词的情况还是较为乐观的,但是仍然不能排除还有少部分学生也确实容易将两个词混淆使用。首先,从外形和读音方面来考虑,两个词仅仅有一个字不同,对于留学生来说在外形和读音方面难以分辨;其次,两个词所表达的意义基本都是围绕数量少,程度低展开的,基本词义较为相近;另外“有点儿”和“一点儿”都可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名词,从修饰词语的词性方面来讲也难以区分。而语法点的掌握情况则不如语言运用乐观,且从各个小部分可以看出,学生对基本词义、句法成分分析和表达效果的掌握程度不一,表达效果的掌握情况要好于句法成分分析要好于词义。这表明老师在上课时过分强调词义的比较而忽视了原本词义的讲解;但是在分析句法成分方面,学生具有多年的汉语学习经验,老师在课上也会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句法成分分析并给予及时纠正,所以学生对分析句法成分是不陌生的;在表达效果方面,学生明显更能体会到“一点儿”在句中的作用,而对于“有点儿”的理解有所欠缺。

3 解决对策

就问卷调查的意义来看,我们不仅要发现问题,并且要找到合适的方式解决问题。在问卷中也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查,并再次做了汇总和数据统计:

由此可见,多数同学希望老师增加课上的讲解来强化近义词的掌握和理解,占比第二多的是查字典和自我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然后一次是增加社交活动、多读书和上网了解近义词。学生们想到的这些方面虽然可行但还不是很具体,而且效率也不可能达到很高,结合总体的问卷的作答情况笔者提出了以下策略。

3.1 增加近义词中每个词的基本词义的讲解,减少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泛化

“学习者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了偏误,也称为过度概括或过度泛化。”这种偏误类型很难在母语中找到根源,并且不同语言背景语言学习者经常出现同样的偏误。例如教师同时讲解了“有点儿”和“一点儿”两个语义相近的词,这个时候学生就可能因为觉得两个词的词义区别不大所以在表述轻度或少量这一意义时都泛化地使用“一点儿”。这在问卷中也是有所体现的,并且无论是哪种母语背景的同学都会产生偏误。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近义词时除了对比两个词的区别以外还应该重视基本词义的讲解,学生学习近义词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会辨析,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独立并准确无误地使用一组近义词中的每个词。

3.2 充分应用好学生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人在学习新事物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旧有认知的影响。“人类每学会一门新知识或技术都是克服旧的习惯,形成新的体系的过程。”学习者的母语会在二语习得中产生影响。负迁移会在语言学习中起到阻碍,干扰的作用,而正迁移是母语和外语相近的部分,起到促进第二语言学习的作用。根据基本情况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平时使用汉语较多的学生的问卷作答的准确程度较高,使用粤语同学作答的正确率低于使用其他语种的概率要明显高于其他语种,平时主要使用柬语和英语的同学问卷做答的正确率相当。我们可以看出不同语言背景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因此应该充分利用语言学习的正迁移作用,促进学生的汉语学习。

3.3 尽量多模拟学生感兴趣的场景,运用情境法进行教学

“情景法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产生于英国的一种以口语能力的培养为基础、强调通过有意义的情景进行的目的与基本结构操练的教学法”。情景法在课堂中的引入部分得到了广泛应用。当向学生讲解词汇时,生硬地解释词义或只是用学生的母语给出翻译都是不准确的。任何一种语言中都找不出与另一种语言完全对等的词。与其给出翻译,不如选取适合所学词汇并且易于理解的语境来让学生学会对词语的使用。

3.4 尽可能多向学生传递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理念

影响成败的因素众多,但是努才是唯一可控的成功砝码。根据下表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作答的正确率与学习汉语的年限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些学生学习汉语年限虽然不如其他同学时间长,但是正确率却较高。汉语教师在课上以及课下应多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汉语的主观能动性。

结语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柬埔寨中学生“有点儿”和“一点儿”的使用情况具有一定了解,同时更加明确近义词作为教学中的重难点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一方面难度较大且较为复杂,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尤其是近义词词义、词性、表达效果方面的掌握对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方法得当,要有积极反思,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全面了解词语的各方面含义、用法,在使用时减少失误。

参考文献:

[1] 武玥.“有点儿”和“一点儿”的对比考察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D].南昌大学,2015.

[2] 袁希文.“有点儿”和“一点儿”的对比分析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D].郑州大学,2017.

[3]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20.

[4] 陈美琳.浅议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J].文教资料,2016(10).

[5] 王士录.柬埔寨华侨华人的历史与现状[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04).

[6] 许梦琳. 柬埔寨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D].暨南大学,2016.

[7] 李欢.柬埔寨华校华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以柬埔寨公立民生中学为列[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7).

作者简介:刘稀客(2000-)女,满族,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