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地方高校档案工作与和谐校园构建研究

作者

汤艳

怀化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摘要:推动和谐校园建设,不但能够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充分体现。高校档案资料可以有效促进高校师生的创造力,可以增强整个学校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也可以提升高校内部的制度和层次建设,对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新时代高校档案工作与和谐校园构建的研究,旨在帮助地方高校发挥和开拓档案功能,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档案工作;和谐校园;地方高校

构建和谐校园,是新时代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促进高校办学、和谐发展、全面进步以及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赋予了档案工作新的目标和要求,这也必将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建设新时代“和谐校园”,潜在要求就是强化高校的文化自信,解决方法就是加强高校文化建设,从高校教学管理的方面着手,努力构建科学、民主、和谐的校园风气。其中,高校档案工作作为提升学校科学化管理水平和增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于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高校档案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关系

1.1 保存校园文化遗产,传承校园文明

中华民族经过着漫长而精彩的五千年发展而来,在这悠久的历史中产生了博大精深的诸子学说、丰富的诗词歌赋、独特的绘画和建筑、以及文明中外的四大发明等。人类当前高度发达的社会是经过漫长历史由古代社会一步步升级演变而来,这个过程一旦采用档案将记录下来,瞬间就变成了永久的资料。高等教育机构档案则记录了学校发展的每一个足迹,高校的档案资料包括党政档案、教育档案、科研档案、出版档案和音像档案等一系列记录学校发展的资料。档案人员在工作中根据不同部门及领导的需要,将档案信息归纳总结、整理分类,并将经过加工的档案信息及时反馈给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为学校制定和实施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也可将科研成果档案信息保存推广,从而推动知识产权转化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2 记录学校发展历史,保存学校原有面貌

高校的校史普遍都较为悠久,学校曾经留下的精神文化遗产不胜枚举,利用保存的档案,让高校学生更加深刻感受学校的文化历史,深化内心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有利于精神层面的“和谐校园”建设。学校档案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史,例如怀化学院由1958年创建的黔阳师范专科学校演化而来。1958年6月,经湖南省委和省教育厅报教育部同意,在黔阳县(今洪江市)清香坪设黔阳师范专科学校。当年11月,学校更名为黔阳专区师范学院,次年7月,学校恢复黔阳师范专科学校名。1962年6月,辰溪师范并入黔阳师范,担负起全区师资培养的任务。1977年4月,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湖南师范学院黔阳分院。1978年冬,经教育部批准黔阳师范专科学校正式恢复。1982年,原湖南农学院黔阳分院并入学校。1983年,根据学校迁至怀化的实际情况,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易名为“怀化师范专科学校”。1986年,原怀化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并入。2002年3月,国家教育部79号文件确定学校升格为本科,并更名为怀化学院。如果不是学校档案的一一记载,人们对其发展历史将难以厘清。

1.3 促进高校信息公开,推动校园民主与法制进程

制度文化,即由校园文化的组织、机构及其规章制度确定的制度文化,是一所学校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是其他文化得以实现的保障。《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推动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动公共服务信息化,及时发布公共信息,为群众生活和参与经济社会活动中创造便利条件。”档案具有与许多文化财产不同的公务和法律作用。学校对校务的公开以及师生员工对学校事务的监督可通过多条渠道来实现,但通过档案知悉和监督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档案虽然具有相对的滞后性,但这种滞后性并不意味着它毫无作用。相反,在档案中追溯历史,将历史与现实进行比较,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就像站在山顶俯视江河,看得更加清晰。因此,高校档案工作的发展可增强制度文化建设,推动校园民主与法制进程。

1.4 建立学生特色档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目前,我国大学生“失信”现象日益严重,在校园生活中主要表现在:平时学习替人签到、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替考、找人代写论文;实习时不能按约定完成任务,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脱搪塞;生活上以自我为中心、不守时、不遵守约定、不能信守承诺;求职和职业选择中经常存在夸大成绩、甚至编造简历;有的学生为了生活上的享乐,甚至将歪主意用在了助学金和助学贷款上,弄虚作假,拖欠贷款。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需要注重学生品行的培养,要把诚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高校档案工作要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学生“信用档案”,记录学生日常的信用问题,并同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协同建立学生诚信评估机制。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在校大学生素质总体也呈现下降的趋势,“问题学生”也不断增多。这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经常违反校纪校规,法制观念淡薄,有时甚至是非不分,三观不正,缺乏正能量;在学习上则进取心不足,考试时有舞弊行为。他们容易因为行为不当等原因受到学校的批评或惩罚,这些现象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但是,作为学校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问题学生”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建立健全的“三全育人”机制,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高校档案工作人员作为高校的一份子,也应积极主动参与这项工作。档案工作者可根据学生的不同“问题”对其分类,再以其独特的专业优势建立“问题学生”档案,并与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2 发挥高校档案工作在和谐校园构建中的作用

2.1 推进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高校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也是必然要求。在和谐校园建设中,高校档案工作的总体趋势是不断从人工管理模式转向自动化管理模式。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是坚持循序渐进、全面推进的原则。同时,信息化建设应该因地制宜,兼顾规模、资金、人员等现实因素,高起点高标准地不断推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尽可能利用已建成的学校局域网和OA系统,设计多通道访问或者其他可行模式,站在育人为本的角度推动整个大学档案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和谐校园建设中,要特别注意利用各种平台和数字设备,不断推进档案工作的科学发展。

2.2 加强高校档案工作创新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目前,我国已进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各行各业都掀起了创新创业的潮流。创新是做好工作的不竭动力,档案工作人员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在工作中进行创新。高校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首先要加快高校档案馆的基础建设,创新资源配置机制。要保障档案库房基础设施齐全,配备符合要求的存放设备,美化外部环境,重点加强先进科技设备配置和先进技术引进,建立有利于高校档案工作创新发展的物质、技术、资源保障机制。同时也要通过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带动和谐校园建设,协助营造活力四射的校园环境,掀起创新之风。

2.3 凝练高校办学特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高校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服务地方,而每个地方都具有自己的特色,高校建设相应的也应该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同时特色发展也已成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趋势。高校档案工作记录了高校的办学历史,在办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财富也都以档案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巨大财富。档案工作者可借助丰富的档案资料,总结挖掘在不同历史时期学校的办学指标体系和办学方针,结合外部坏境的变化对高校发展历程进行重新梳理,进一步凝练学校办学特色,可为学校领导确定新时期高校办学定位、办学方向、办学目标等提供翔实可信的参考资料,为新时期和谐校园建设添砖加瓦。

3 高校档案工作对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性

档案作为记录和承载高校发展历史的原始资料,在高校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档案记录着大学的历史,保存着大学的雏形,高校档案是其发展的证据,更是高校主管部门工作的基础核心。因此,档案工作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档案工作的主题包括学校文化历史、科学研究等综合信息,它翔实地记录了高校的各项工作和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将其保存下来以供后人参考。构建和谐校园已成为高校内涵建设的主要工作方向,也是高校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所以档案工作者应抓住这个机遇,推动高校档案工作的全面发展,对整个校园环境的提升有着非凡的意义。

4 高校档案工作如何服务于和谐校园建设

4.1 加强教职员工相关档案建设,服务全校教职员工

档案作为学校政策的见证者,对进一步推动高校档案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高校教职员工档案资料直接记录和反映高校的人事工作,它涵盖了各种文本、数据、图表、文件等,很多资料跟民生息息相关,也是教职员工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加强教职员工相关档案建设首要环节就是档案数据资料的收集。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档案分类方案和归档范围,将学校内部文件、外部文件、基本建设文件、各种合同、关系介绍信,特别是人才引进和职称晋升等关系到教职员工个人核心利益的重要文件,分类归档妥善收集。在几十年后,这些档案资料往往具有极其珍贵的查询价值,可为文件搜索者提供强大的数据基础,可以让人们方便的查询当年的事情,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也具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教师职称的晋升不仅是教师成长的见证,也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而且也从学校角度反映出教师队伍结构的合理性,反应学校的教学水平,有利于学校出台符合学校现状的政策。因此,档案工作人员应加强教职员工相关档案建设,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类,以便更好地服务全校教职员工。

4.2 加强学生相关档案建设,服务全校学生

大学生“失信”现象及“问题学生”的日益增多也已成为高校育人环节中的难点问题。档案工作者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助力学生健康成长。首先,建立学生个人信用档案,让诚实守信的学生收获一张亮丽的名片,这也是高校档案部门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同世界的联系也日益紧密,同时外部的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导致了现在部分大学生“失信”现象日益严重,“问题学生”快速增多。如学生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助学贷款易贷难偿、网络世界中道德底线不断刷新、虚荣心膨胀引发过度消费、求职简历中弄虚作假等。档案工作者通过建立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定期全面地调查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状况,详细及时地记录、反馈、纠正和引导学生珍惜个人声誉,促进诚信意识的建立,这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一环。其次,学生档案是记录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依据。学生入学时的录取名册以及毕业生考试成绩档案等重要内容,是学校是否授予学生学位的重要依据,翔实的档案资料甚至还可以为人们在几十年后核准事情提供凭证。再次,学生学籍档案则是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是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爱好、身心健康等原始记录,客观反映了学生在校期间的真实面貌,为优秀学生、奖助学金、工作推荐等学生工作提供了凭证和依据。档案工作人员在采集学生学籍表时,要确保学籍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定期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这样即使学校领导及教师更换了,完整的档案依然能够真实准确的描述当年发生的事情,而且对学校校友工作的开展也是巨大的助力。

4.3 加强档案教育功能建设,服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即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反映师生价值取向、团体意识、群体心态、行为规范等独具特色的特定群体文化,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在高校日常运行中,常常会产生新的学术思想、创新科研成果等,他们最终都会以档案的形式归总汇入学校档案馆,使得档案馆成为了新思想新成果的聚集地,同时也是学校开拓创新的前沿阵地。教学科研档案是高校档案的精华,是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辛勤劳动的成果,蕴含着教师和科研人员对教学及科学研究的不懈追求和创新精神。高校档案工作者要善于发现、挖掘和升华这些分散在不同时期档案文件中的档案资源,通过整合分类,形成主题鲜明的系列档案展览,比如举办“学校教学成果展”、“三全育人成果展”、“创新成果展”、“成果转化专题展览”、“图书出版展”等专题活动,激发师生员工“热爱学校、珍惜现在、共事创业”的美好情感,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用共同的理念和目标引领和团结师生员工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奋斗,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 许美娟. 论高校档案工作与构建和谐校园[J]. 黑龙江史志, 2008(11):50.

[2] 莫丽彬. 浅谈构建和谐校园背景下的高校档案信息服务[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29):2.

[3] 陈瑞清. 浅谈档案信息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02):134.

[4] 蓝皑珠, 林小义. 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充分发挥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J]. 教育与职业, 2007(08):175.

[5] 龙洁. 高校档案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 参花, 2019(03):117.

[6] 万思. 高校档案工作如何为“和谐校园”建设服务[J]. 科技信息, 2009(7):741.

[7] 杨伟娜. 高校民生档案服务和谐校园[J]. 中文信息, 2016, 000(012):169.

[8] 许美娟. 论高校档案工作与构建和谐校园[J]. 黑龙江史志, 2008(6):2.

基金项目:怀化学院校级课题,“文化育人视域下地方高校档案工作与和谐校园构建研究”(项目编号:HHUY2020-29)

作者简介:汤艳(1983—),女,汉族,湖南省怀化市人,助理馆员,本科,研究方向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