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创新教育
唐永海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大堡子镇中学 湖南 怀化 418000
摘要:结合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开展的情况,在满足新课标下深化初中历史教学改革要求下,从自身的初中历史教学经验出发,分别提出了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课堂教学等措施,希望对于全面推动高质量的初中历史创新教育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初中历史教学深化改革则是必然发展趋势,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除了要保障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外,还应保障落实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结构,这就要求融合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考虑到历史学科的特点,应发挥出历史学科在创新教育背景下的作用,更好地推动历史教育的深化改革。结合当前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重点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充分重视如何有效加强学生的创新品质、创新思维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更好地发挥出一系列教育工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中学历史教材中大量的创新素材,进而更好地有助于全面发挥出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的历史创新教育的要求。所以,结合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我们应充分重视始终坚持创新教育为核心内容的素质教育深化改革,切实提升广大初中学生的综合历史核心素养。
1 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应重视教育观念的转变,这是开展教育创新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创新教育的环节中,广大教师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来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帮助学生能更好地把握住相应的历史教学中主线,并积极发挥出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和历史学理论的优势,能开展主题化的历史教学工作。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广大教师应保障发挥出各种课程资源材料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来进行资源的创造性利用,实现教学内容的进一步丰富,更好地体现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所在。另外,教师还应重视加强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保障能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教师应结合教学工作开展的情况,重点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反思活动,以保障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更好地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其思维的创新性
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利用他们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接受能力强、好奇心重等特点,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并能从实际出发来开展一系列的智力冒险活动,不断保障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全面提升,进而保障学生在学习中具有较强的独创性、创新性。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部分学生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而较为胆怯,不会如何进行提问。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计,能主动引导学生来进行积极思考。比如,在进行讲解“维新变法运动”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和思考,提出假设问题,“假如没有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你认为变法的结果会如何?”然后,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及内容,来大胆发言,不论答案正确与否,只要言之有理就要给予学生肯定及表扬,这样就能大大激发课堂气氛,鼓励形成良好的思维。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不仅掌握相应的书本知识内容,还能主动地将所学知识、课外知识进行相互联系,能有利于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结构,形成自身的独特见解。在这样的一段时间训练的作用下,很多学生能通过必要的引导,能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老师能结合不同角度出发,能有效分析问题,进而也表达出对于学生的关心和真挚情感,鼓励学生内心具有积极反馈,能潜移默化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激发他们的思维创新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激发学生内在潜能,有效保障学生的历史综合核心能力得以提升。
3 创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1 积极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
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应从实际出发来全面尊重学生,并将赏识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选择通过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并始终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并能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具有不怕出错、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通过构建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能进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3.2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全面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潜能。在初中历史学习的实践中,应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点内容来解决问题。比如,在进行“三国鼎立”学习环节,教材大都是从正面的角度来阐述了诸葛亮的过人智慧、神机妙算,但人无完人,诸葛亮也是凡夫俗子,其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在这样的引导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部分喜欢三国历史的学生总结诸葛亮的不聪明之处表现在:一是,事无大小,亲自过问,效率太低;二是,用人多疑,不会招贤;三是,在特定场合中,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果敢的判断。通过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讨论,能敢于质疑,这样就能体现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多思考,能做到遇事就思考原因,并能从整体上来进行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敢于去挑战权威,能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来进行标新立异,这样的创新则能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具体的日常教学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能对于常规问题进行突破,重点表现在“新”和“异”等方面。同时,也应注意标新立异应尊重客观事实,切忌出现随心所欲的行为,应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尊重史实的科学态度,并能保障符合实际的科学判断,应避免为了创新而出现的哗众取宠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吴小玲.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探索——以“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为例[J].求知导刊,2021(37):89-90.
[2] 毛红飞.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今天,2021(18):0342-0342.
[3] 张丽娟.基于学生视角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以《探寻丝绸之路》一课为例分析[J].学生·家长·社会,2022(3):07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