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学习诊断设计研究
陈清华 毕燕平 苏小翠
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 51063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与目标。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单元学习诊断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精准地找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而教师则充分发动自身的专业经验,为学生答疑解惑,保证日常教学的高效性。本文就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小学数学单元学习诊断设计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单元学习诊断
前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版)》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推动小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一名教师,最主要的职责与任务并不单纯是为学生传递理论知识,更要从学科出发,以知识为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智力的发展与综合能力的成长。
1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推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有效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教学行业的终极目标,小学生的心智水平与心智结构还处在发展时期,教师的教学不仅要提高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更要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素养涵盖了知识和能力,学生处在心智水平的顶端和心智结构的核心,所掌握的知识是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认知成果,能力则是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而核心素养是在正确的方向上稳定、有效地发挥能力,不仅包括主干知识,更包含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2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单元学习诊断的优势
学习诊断是指通过书面练习、综合实践、课后访谈等方式,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中存在的缺陷、偏差和失误,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据此提出教育、培养和矫治方案,进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学习诊断相较于传统的“题海战术”可以更有效减少学生精力的浪费,缩短学习周期,提升学习效率。
2.1 及时发现知识盲区
数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数学思维、空间能力和推理能力。单元学习诊断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盲区,也能让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教学更具针对性。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教师如果能给出学生个体的“学习诊断报告单”,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在哪一内容领域上处于弱势,在哪一内容领域上处于优势,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许多教师认为学习诊断就是对学生进行定期测试,其实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有时教师所选择的试卷不够全面,还有的学生在面对测试时会出现消极或紧张心理,这些都会影响诊断结果,导致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出现偏差,也使得学习诊断难以发挥其优势。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客观对待学习诊断,并结合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诊断,尽可能保证诊断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
2.2 改善课堂教学环境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虽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对于一些知识拓展却不够重视。数学知识本就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如果教师无法保证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则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会使学生的思维发育越来越迟缓。因此,改善教学环境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的问题。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技能,还要从根本上促进小学生的能力提升[2]。首先,教师要从数学学科的角度出发,带领学生以数学层面来看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引导学生将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问题的解决中,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单元学习诊断,以单元为结构,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思维、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2.3 梳理数学知识脉络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中,数学知识都是呈螺旋上升态势,难度逐渐加深。数学知识与其他理论课不同,它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思维方式,而教师利用单元学习诊断,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知识脉络,逐渐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图形问题,一年级是让学生明确方位,前后、上下、左右等,二年级则是让学生了解计量单位,米、厘米、分米等,而三年级则是通过基础的长方形、正方形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到了五六年级,知识就涉及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公式等。利用单元学习诊断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在这些相关的知识内容之间建立桥梁和连接,是培养学生数学逻辑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3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单元学习诊断设计实施方法
3.1 以书面练习的方式进行诊断
书面练习可以准确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诊断时,可以通过书面练习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的具体掌握。教师在设计每项练习的时候都有相应的练习目标,通过统计学生练习完成正确率,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在后续讲评和教学中更加具有针对性。
教师设计的习题要具有层次性,将习题分为基础习题、延伸习题、拓展习题,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依次完成不同的习题。为了达到更好的诊断效果,教师应结合诊断练习的设计,让学生明确各自的练习任务和不同的完成要求,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学习水平选择不同星级的题目,鼓励学生多摘星或者尝试摘星级更高的题目,让每个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3.2 以提问访谈的方式进行诊断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课后访谈的方法就是一种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检验了教学效果,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的同时,又能为教师的复习、评讲指明方向的一种评价方式。
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情出发,围绕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访谈内容。例如:通过研究课标和教材,将访谈的内容确定为: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在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3.如果要求我们教室的周长,你打算怎么操作?诊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了解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对访谈结果的收集、分析,发现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善于思考,勇于提出问题,并能通过课堂学习、请教同学等方式解除疑惑;80%的学生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3 以综合实践的方式进行诊断
综合实践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大脑发育,刺激他们的大脑皮层,更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3]。教师在开展单元学习诊断设计教学时,可以用综合实践诊断的方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数学,感受数学逻辑思维。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一些实践性的练习,诊断学生能否在生活情境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尝试、探索发现并提出问题。例如:布置学生用脚步测量教室、学校篮球场、家里客厅的周长,这就需要学生用到估算、测量和周长的相关知识。通过这个实践活动诊断学生对周长含义的理解,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如:通过“拼一拼、算一算”的实践活动,学生将两个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拼组成不同的组合图形,并求出组合图形的周长。诊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综上所述,单元学习诊断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工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紧密围绕单元教学的目标进行诊断,并对知识点有目标、有清晰的关联和描述,通过学习诊断,可以清晰地知道单元目标的完成情况,从而进行有目的性的弥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学生更感兴趣、更乐意接受的方法进行课堂诊断,以访谈、综合实践、书面练习等方式,保证单元学习诊断的有效性,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恒静.合适速算系统培养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21(11):30-33.
[2] 王猛,杨祎,刘岩.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任务设计研究——以J省10篇图形与几何领域获奖教学设计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7):38-41.
[3] 葛磊.以思维培养为抓手 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思维型教学策略[J].新教育,2021(20):84-85.
注:广州市天河区教育科学规划小课题《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学习诊断设计研究——以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例》(课题编号2021X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