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文教融美策

作者

朱治安

汉中市南郑区牟家坝镇中心小学

引言: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不仅在于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更应注重审美教育渗透。小学高段学生正处于审美能力形成关键期,此阶段深度融合美育元素于语文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然而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美育融合表面化、形式化问题,缺乏系统方法指导。基于此探究从审美特征把握、文本魅力挖掘、艺术形式融通三个方面,探索语文教学中美育元素融合路径,期望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

一、把握审美特征,提升鉴赏能力

语文教材蕴含丰富审美资源,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引导学生感知其中蕴含美感,通过精选课文中富含审美价值段落,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魅力感受文字背后情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教师应注重创设美感体验情境,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呈现与课文内容相关图片、音乐或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多感官参与加深对文本审美特征理解。与此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审美讨论,鼓励表达个人感受分享不同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审美判断力。

教师还应注重拓展课外阅读材料引入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丰富学生审美视野,通过组织专题阅读活动如美丽中国行读书会、感受诗词之美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积累审美经验提升鉴赏水平。引导学生建立个人阅读档案记录阅读感受,进行自主反思促进审美能力内化,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重多元审美感受,避免强制统一标准鼓励学生形成个性化审美观点。通过系统引导与持续熏陶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对文学作品独立鉴赏能力,培养高雅审美趣味为终身美育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在鉴赏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与人文情怀。

二、挖掘文本魅力,激发情感共鸣

文学作品承载丰富情感价值与精神内涵,需要教师精心引导学生穿越文字表象,触碰文本内在情感脉络实现心灵共振,教师应创设情境唤醒体验,通过朗读感悟、角色扮演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世界,体味人物心理变化。朗读作为感悟文本情感重要途径,采用多样化形式如配乐朗读、情境朗读等,让学生在声情并茂表达中感受文字力量。教师还应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呈现历史图片、播放情境音乐等,激活学生多感官体验加深对文本情感理解,开展读书会、主题讨论等活动鼓励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表达个人见解促进情感交流与碰撞。教师应注重将文本情感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结,引导学生从自身角度思考人物行为与情感,实现情感认同与迁移,培养积极人生态度与健康审美情趣。

在六年级上册《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先创设历史情境,展示抗美援朝战争历史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那段艰苦卓绝历史感受战争残酷与和平珍贵。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写邱少云英勇牺牲场景,特别是“他趴卧地上一动不动,任凭烈火烧焦衣服,烧焦皮肉,直到壮烈牺牲”这段文字,通过配乐朗读方式,体会邱少云面对烈火考验不动如山革命意志与舍己为人崇高精神。组织学生开展假如我是邱少云战友角色体验活动,让学生站在战友角度讲述见证英雄事迹感受,加深对人物形象理解,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讨论为何邱少云宁可被烈火焚身也不暴露目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责任担当与集体利益重要性。通过观看邱少云事迹纪录片片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英雄事迹感知,增强情感震撼力,组织致敬英雄主题征文活动,让学生表达阅读感悟与情感体验实现从感动到行动转化。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融通艺术形式,丰富表达方式

语文教学应突破传统单一讲授模式,积极整合多元艺术形式构建跨学科美育体系,拓展学生表达渠道,古诗文教学尤其需要借助艺术手段使抽象文字转化为具象审美体验,帮助学生跨越时空隔阂感悟古人情怀。教师应当引入音乐元素选取古诗配乐或相关曲目,通过听觉体验增强情感共鸣,结合绘画艺术展示与诗文意境相符国画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中华美学意境。融入书法艺术欣赏名家书法作品,体会汉字结构美感与文化底蕴,借助戏剧表演组织学生进行情境剧创作,将静态文本转化为动态表演加深对作品理解。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资源库等也能作为拓展艺术表达途径,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创造性表达如诗词配画、古诗新唱等,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加深文本理解,提升表达能力与创新思维实现语文学习与美育融合。

在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先创设多媒体情境,展示石灰窑实物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石灰制作过程感受千锤万击与粉身碎骨真实含义。引导学生欣赏著名书法家书写《石灰吟》作品,感受刚劲有力笔触如何呈现诗歌铿锵节奏与坚强意志,组织学生按小组开展诗配画创作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若将《石灰吟》绘制成一幅画会呈现怎样画面?鼓励学生运用水墨、彩铅等不同工具表达对诗歌理解,可以描绘石灰窑烈火熊熊场景,也可表现石灰历经磨砺转变过程。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音乐改编,选取古筝、琵琶等中国传统乐器伴奏创作《石灰吟》曲调,通过吟唱方式体会诗歌节奏感与意境美,开展化身石灰情境剧表演,让学生扮演石灰用肢体语言表现转变过程,加深对诗歌主旨理解。组织古今对话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若能与于谦对话,你想说什么?”通过创设虚拟对话情境让学生从现代视角理解古人坚贞品格与爱国情怀。引导学生联系当代社会探讨石灰精神现实意义,举办我心中英雄主题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对英雄人物敬仰与感悟,实现古诗文学习与价值观培养有机结合。

结论: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深度融合美育元素,需要教师从审美特征把握、文本魅力挖掘、艺术形式融通三个维度进行系统规划与实施。通过创设丰富审美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情感,开展多元艺术表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育融入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创新思维促进心灵成长。语文教师应持续探索融合途径,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构建系统美育体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时代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涂静怡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美育融合的特点及策略探析 [J].2024(10):73-75.

[2] 蔡玉兰 .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策略 [J]. 2020.

[3] 周长亮 . 探析小学语文教学巧妙渗透美育的策略 [C]//2019 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十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