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作者

赵蓓蕾

曲沃县第一小学 043400

引言:思维能力作为人类认知活动核心素养,其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目标,小学阶段是思维能力形成关键期,而语文学科因其人文特质与思维训练天然契合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理想平台。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思维培养现象,致使学生思维主动性不足、深度不够以及创新性缺乏。本探究立足教学实践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有效路径,期望能够构建系统思维训练体系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全面发展。

一、思维导入,能力激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启蒙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启蒙先应注重创设思维激发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进入思考状态,教师应当通过设置悬念问题、呈现矛盾情境等方式,激起学生认知好奇心培养主动思考习惯,此类思维导入既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又能激发他们积极思考欲望,为后续深入探究奠定基础。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多元思考习惯,避免单一思维模式局限,可以采用一题多解教学策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小组合作讨论也是激发思维火花有效方式,学生通过表达自己观点、聆听他人见解并辩论不同立场,不断碰撞出新思路实现思维共建共享。

思维启蒙阶段还应重视思维工具运用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基础思维技巧,并在语文学习中灵活应用。思维导图工具也能有效帮助学生梳理探究结构、理清思路脉络,如学习《静夜思》一诗时引导学生绘制以诗人思乡为中心概念思维导图,向外延伸明月、思故乡、卧床不眠等分支,既锻炼了学生提取关键信息能力又培养了他们逻辑组织思维能力,为进一步思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思维延伸,能力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发展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深度需依托文本内涵,通过层层推进问题引导学生突破表层阅读探究探究隐含意义与价值,教师应当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问题链,引领学生从文本细节入手逐步挖掘主题内涵,实现思维纵向拓展,应重视批判性思维培养鼓励学生质疑文本、评价人物形成独立判断能力。横向联系拓展也十分重要,应当通过主题式教学打破知识壁垒建立多学科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培养实践思维能力。开放性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多维思考,如提出假设性情境让学生预测可能结果,或引导分析文本潜在发展走向都有助于拓展思维广度。思维工具运用则能帮助学生系统组织思路,通过概念图、矩阵图等可视化工具呈现复杂概念间关系,促进知识整合与结构化思维形成为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以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设计思维深化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植物智慧,课前让学生搜集植物种子传播方式图片资料,激发探究兴趣。课堂初始引导观察课文插图发现蒲公英等植物种子外形特点,进而思考种子外形与传播方式关联,接着设计问题链:“这些植物种子有何特点?为何植物种子会长成这样?这些特点如何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引导学生从观察现象到分析原因再到总结规律实现思维纵向深化。教学中融入假设思考:“若所有植物种子都没有翅膀或绒毛会发生什么情况?”促使学生思考植物适应性与生物多样性问题。课堂延伸设计植物智慧大搜索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植物除传播种子外其他巧妙生存方式如仙人掌储水本领、含羞草自我保护机制等,拓展思维广度,结合绘制植物妈妈智慧图,将课文所学植物种子传播方式归类为靠风传播靠动物传播自己传播三大类,并补充课外所知其他传播方式形成系统化认知结构。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思维突破,能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创新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需打破思维定势,引导学生超越文本表层探索多元解读可能,教师应当通过设置认知冲突情境,挑战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促使其主动调整思维框架。创设假设情境也是激发创新思考有效手段,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会怎样”,鼓励大胆假设与合理推测,逆向思维训练让学生从相反角度考虑问题培养突破常规思考习惯。角色换位思考则有助于学生跳出固有立场全面审视问题,类比迁移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将已有解决方案应用于新情境,实现知识灵活运用。创设宽松评价环境也十分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独特见解对新颖观点给予肯定与引导,营造创新氛围,问题导向学习让学生面对真实情境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寻求解决方案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以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设计思维突破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课堂伊始创设认知冲突:“小马为何不敢过河?老牛和松鼠说法不同时该听谁的?”引导学生辩证思考不同观点合理性,突破简单对错思维定势。接着设计角色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小马,面对深浅不明的河水,会采取何种方式解决?”鼓励学生提出多元解决方案。课堂深入阶段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故事现实意义:“生活中遇到不同意见时应该怎么办?如何用实践检验真理?”促使学生将童话故事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培养批判性思维。设计创意表达环节让学生以老牛或松鼠视角续编故事或编创小马与动物们讨论会情景剧,鼓励多角度理解文本,课堂延伸组织“勇敢尝试,实践出真知”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分享亲身实践经历分析收获提出成长建议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各种观点持开放态度,鼓励表达不同见解重视思考过程而非标准答案,营造有利于思维创新环境真正实现学生思维突破与创新能力提升。

结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应遵循思维发展规律,构建启蒙—发展—创新递进式培养体系,思维导入阶段重在激发学生思考兴趣培养基础思维习惯,思维延伸阶段注重深化思维层次拓展思维广度,思维突破阶段着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创设开放教学环境、实施多元思维训练以及建立科学评价机制,能有效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全面发展,未来应进一步探索思维能力培养与学科核心素养融合途径,构建更加系统化思维训练模式。

参考文献

[1] 朱健英.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培养方法探究[J]. 前卫,2024(17):0095-0097.

[2] 王道锐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J].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4(7):72-74.

[3] 范晓芬. 以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 中学生作文指导 , 2021, 000(011):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