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非洲猪瘟疫情防控难点分析与解决对策研究

作者

谢静

汉源县富林镇人民政府 625300

引言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家猪和野猪,给养殖人员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可供使用,防控非洲猪瘟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养殖场必须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包括药物消毒和病猪隔离,以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这些措施不仅可以保护健康猪群,还能减少经济损失,促进畜牧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通过加强对非洲猪瘟的研究和防控,相关部门可以提高养殖管理水平,保障养殖人员的经济利益,并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面对非洲猪瘟的挑战,各方应共同努力,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确保畜牧行业的健康发展。

1 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难点

1.1 猪肉产品流通速度快

目前,物流运输业发展迅速,生猪产品的运输速度也随之提高。这虽然促进了猪养殖业的发展并增加了生产效益,但也大大增加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难度。如果感染非洲猪瘟的生猪产品流入市场,将随着运输路线扩大感染范围,进而加速非洲猪瘟的传播,不仅导致大部分地区疫情爆发,还会影响猪养殖产业的发展。若生猪产品在流入市场前未进行消毒等操作,也将对非洲猪瘟的传播产生不良影响。

1.2 疾病监控不及时

在猪养殖期间需要定期体检,以监测猪的健康状况并及时发现非洲猪瘟疫情。然而,部分养殖场由于规模较大且养殖人员防控意识不足,再加上定期体检会增加成本投入,因此能够定期体检的养殖场少之又少。这就增加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难度。部分养殖场对非洲猪瘟的检疫记录模糊,防控人员无法准确了解猪养殖的实际状况。这种信息不透明增加了防控工作的难度,亟需加强检疫管理,确保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的传播。在非洲猪瘟发生后,若防控措施不到位,不仅会加速疫情传播,还会危害猪的身体健康,对猪养殖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1.3 预防和控制体系不健全

非洲猪瘟的防控体系仍存在较多问题,这不仅增加了防控工作的难度,还加剧了非洲猪瘟的发生概率。由于防控体系的不完善,不仅无法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还会使防控手段无法充分发挥其价值和作用,不仅对于预防非洲猪瘟的效果较低,还大大增加了猪群发生非洲猪瘟的概率。而防控体系的不健全,还会使防控人员模糊自身职责,进而忽略了对养殖场的管理,进而阻碍了防控工作的顺利推进。

1.4 缺少优质的养殖条件

大多数养殖场在养殖猪时,主要关注养殖经济效益,但大多数养殖人员的文化素养较低,对非洲猪瘟等疫病缺乏认知。因此,大多数养殖人员的防控意识薄弱,这不仅增加了非洲猪瘟发生的概率,还加剧了非洲猪瘟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在养猪期间,部分养殖人员疏于对养殖区域的管理,且在非洲猪瘟高发时期未对养殖区域进行消毒工作,这也提高了猪群患非洲猪瘟的概率。由于养殖场建设仍不完善,大多数养殖场的防控基础设施仍不健全,且猪的养殖区域缺乏保暖和光照条件,对猪的免疫力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增加了猪群患非洲猪瘟的概率。养殖人员如若不能及时处理动物的粪便,不仅会滋生病毒和细菌,还会对猪群的健康生长造成一定影响。因此,缺乏良好的养殖环境对非洲猪瘟的发生概率有一定影响。

2 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具体解决对策

2.1 加强防控宣传和生物安全防控

绝大多数养殖人员养殖牲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但他们对猪防疫防控方面的认知不足。首先,应帮助养殖人员树立正确的防疫意识,通过加大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力度,使他们在认识到非洲猪瘟危害性的同时增强防疫意识。制定有效的应急措施并鼓励养殖人员参与专业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并在疫情发生时正确采用紧急处理措施。此外,养殖人员应做好猪圈日常的消毒工作,并对猪易患病例进行有效分析和识别,以提高自我检查诊断的能力,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应急措施阻止传播。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适当捕杀患非洲猪瘟的猪来降低疫病传播范围和速度。发现疫情后,养殖场应立即关闭并采用封闭式管理,加大对工作人员进入的检查力度,降低进出频率,减少与外界联系并做好消毒工作,以保障工作人员和猪的健康安全。

2.2 加大检疫执行力度

为避免非洲猪瘟的发生,养殖人员需要定期为猪做疫病检查。在检查时,应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并加大监管力度,以提高养殖人员对疫病检查的重视程度。由于人们对猪肉产品的需求较高,若受感染的猪肉产品流入市场并被食用,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对猪养殖业的稳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生猪养殖标准的监管力度,通过完善和优化相关法律法规和科学管理手段保障猪养殖全过程的安全性,进而促进养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非洲猪瘟的发生概率并控制其传播速度和范围,使养殖行业走长期稳定的发展道路。

2.3 科学管理和规划在引进新品种过程中的应用

在防控非洲猪瘟时,完善养殖场所的基础设施非常重要,为猪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是保障其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础。调研发现,猪生长环境的好坏与其身体健康有直接关系。在引种方面,要杜绝将引种后的猪直接与养殖场内的猪混合养殖,严禁因降低成本而出现此现象,这不仅会加速猪瘟疫病的传播,还对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猪的隔离工作非常必要,它不仅能有效降低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还能为养殖场内健康猪的身体健康提供坚实保障,进而为养猪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非洲猪瘟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通过控制其传播途径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非洲猪瘟发生的概率。这就需要对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难点进行科学有效分析,并通过加强防控宣传,强化生物安全防控、加大检疫执行力度以及科学管理和规划在引进新品种过程中的应用等策略,规划合适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通过相关法律规定加大对非洲猪瘟疫情的监控力度并加快法律法规的落实速度。根据不同地区的特性采用科学手段进行配种,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以保障猪养殖健康并为促进养猪行业走长期稳定的发展道路提供重要支持。

参考文献:

[1] 庞文武 . 浅谈关于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一些见解 [J]. 吉林畜牧兽医 ,2023,44(04):11-12.

[2] 徐 建 民 . 非 洲 猪 瘟 疫 情 防 控 难 点 及 有 效 措 施 [J]. 猪 业 观察 ,2022(05):47-48.

[3] 朱在明 . 非洲猪瘟疫情防控难点及应对建议 [J]. 畜牧兽医科学 ( 电子版 ),2022(09):97-98.

[4] 邓朝贵 . 非洲猪瘟疫情防控难点及有效应对建议 [J]. 畜禽业 ,2021,32(10):96+98.

[5] 马尚华 . 中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难点与对策 [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