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我国改革开放后二十年的学前教育政策法律的演进与完善(1978-1998 年)

作者

曹洪勋

宁夏师范大学 宁夏固原 756099

1 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律的发展历程

1.1 公办为主体发展学前教育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得各行各业都焕发生机,在教育领域这一时期的学前教育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来发展学前教育,其中出现了多种办学方式。国家对于培养新一代未来国家种子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关切。

1.1.1 发展公办园

改革开放后,尽管国家以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由于受到之前计划经济的思维。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仍然为国家统管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旨在为将来协助女性关怀及教养子女的学前教育,使得女性能够更优质地投入职场与日常生活。而在当时,启动幼儿园的经费主要由各相关机构承担。1979 年,《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提倡城市中的企业和机构积极重建与新建幼儿园。城镇地区推动私立幼儿园的设立,以便于居民接送孩童。[1] 在乡村地带,应当着重推进适应农忙时期的托幼机构的发展。总而言之,这一时期的重心是通过发展公办园来发展学前教育。

1.1.2 加强学前教育的统一领导

1979 年《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中要求: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儿童教育的领导。从上述文件中可知教育部门对幼儿园的管理是进一步加强的。《关于进一步办好幼儿学前班的意见》文本中,初始提出了对业务层面的指导,包括辅导各类幼儿园的教育和保育工作,教师培训以及研究活动。接着是对开园资质的审核,例如对幼儿园的成立、变动及关闭实施了严格的审批和备案程序。

2 我国学前教育法律政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1 激进的政策制度导致幼儿园规模和数量的失衡

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收到先前特殊政治环境的影响,学前教育的工具性受到国家高度的重视,服务于当时的国家教育理念,是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但由于当时的政策观念这个时期的学前教育观更加强调幼儿园数量和规模上的普及与提高缺乏有效的教育质量的保障,导致政府过分强调数量而忽略了教育的品质,且学前教育机构多集中于城镇、工矿区及各类企事业单位附近,其办学费用通常由相关单位或政府负担。

2.2 幼儿园的过度市场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全面发展,历史上,由国企、集体企业、矿区、军事院落等社会组织设立的带有福利属性的学前教育机构,逐步摆脱了原本的依赖体系,转向社会化经营模式,这一转变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意外停业的情况发生。或者在教学过程中被其他幼儿园合并或被社会私人企业收购并转卖的乱象发生。1995 年,教育部等机构颁布了《关于企业办幼儿园的若干意见》,然而,由于缺少强制性措施和更优的实施方案,企业持续经营幼儿园的成效有限。[5] 到了 1997 年,国务院为了适应经济增长的需求,推出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等政策文件,旨在通过增加教育供应主体,确保教育资源的充足供给。

2.3 幼儿园办学出现贫富两级分化

在经济转型初期,我国学前教育高速发展,然而,展望未来,发展的均衡性仍面临挑战。起初,政府关注点的转移在市场化改革期间削弱了政府在推动学前教育进步中的核心职责,这使得公立幼儿园的规模减少,学位供应不足,从而引发了入学困难的问题。其次,由于注重社会力量办学,但在监管力度乏力的影响下,形成两级分化,幼教领域内部分园所成为高端园,另一些则成为低端园,家庭在实际上已变成承担园所成本的主体,导致入园费用昂贵,幼儿园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局面,由于公办园的学位供给困难,民办园受市场调控原则,我国出现了发达地区,幼儿园办学质量高供给学位充足,而欠发达地区,落后城镇和村庄规模较小,办学水平质量良莠不齐。使得我国学前教育区域发展失衡,城乡之间幼儿的受教育机会不平衡。在此现状下,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受到了挑战[6]。

3 同一时期的美国学前教育政策及其特点

3.1 保证学前教育财政投入

1979 年,美国教育部与卫生教育福利部分拆,随后卫生和公共服务部主要承担幼儿保育与早期教育相关事宜,教育部专注于制订和发布涉及幼儿园阶段的学前教育法律,并在 1990 年推出了《儿童保育与发展整体拨款法》该法案对美国儿童教育财政拨款方式以及教育财政的用途和金额等一系列问题做出了全面的修订。联邦政府对学前教育资金的分配主要通过特定的策略、计划或立法来实施,确保对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具有明确的目标性。每次推出新的策略、计划或立法时,包括对教育研究的资金在内,都伴随着专门的预算拨款,这不仅增强了执行力,还突出了资金的“指

定用途”原则。

3.2 学前教育立法重心从弱势群体转向全体儿童

1990 年与 1997 年美国先后颁布了《残疾个体教育法案》与《儿童保育与发展整体拨款法》在这之前美国是研制和发展了很多对特殊贫困儿童的学前教育法规,特别重视会弱势群体的帮助和干预。[7] 在 1994 年,美国领导人克林顿签定了《2000 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将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列为全美教育八大重点目标之一,目的是确保到 2000 年时,所有美国孩童均已做足入学的准备工作。

3.3 学前教育政策在当今时代的完善与发展

3.3.1 普惠性学前教育供给体系

根据当前的政策制定,幼儿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公共服务性质的资助,本质上追求的是非营利性。社会角度来观察,覆盖率超过 80% 的在园幼儿的普遍性学前教育,现已成为当下幼儿教育的核心。现如今国家正在继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学位供给力度,强化各级政府的主体性职责,并且逐步促进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的进程推进与发展。

3.3.2 健全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制

自 2010 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经费的总量在大幅度提升,持续稳定的学前教育财政支持是确保学前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关于资金投入,应增加学前教育在总教育预算中的比重,合理分担学前教育成本的比例,并且重点对贫困家庭和儿童进行专项的财政不住,对于我国中西部的欠发达地区,进行财政转移的方式进行扶持与帮助,随着三年行动的计划推进,我国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广覆盖,保基本的任务目标。我国学前教育的经费配置也逐渐从硬件建设转向软件资源的投入,比如师资培训和奖金津贴的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1] 段丽娟 . 我国学前教育规模发展政策与普及政策演化逻辑研究 [D].陕西师范大学 ,2016.

[2] 陈志其 , 蔡迎旗 . 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政策变迁历程 、 演进逻辑与未来展望——基于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视角 [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2023,25(04):125-134.

[3] 钱雨 . 美国学前教育立法的发展 、 经验与启示 [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0,19(03):16-23.

[4] 庞丽娟, 王红蕾, 贺红芳, 袁秋红. 加快立法, 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1):1-6.

[5] 管华 . 学前教育立法应处理好十大关系 [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9(1):6-12.

[6] 刘翠航 . 美国联邦学前教育立法演变与当前法律结构分析 [J]. 学前教育研究 ,2012(10):13-17.

[7] 顾高燕 , 张姝玥 . 中国共产党发展学前教育的百年历程 、 成就及经验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41(31):29-35

[8] 姜勇 , 底会娟 , 黄瑾 . 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 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角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2022,40(12):73-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