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大数据的油气储运安全管理研究

作者

孙福宽

身份证号码:412326198605126939

引言​

油气资源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支柱,其储运过程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为油气储运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样、处理速度快和价值密度低等特点,能够对油气储运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和潜在风险,从而实现对油气储运系统的全面、精准、实时监控与管理,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油气储运的安全、稳定运行。

一、油气储运安全管理现状及挑战

1.1 油气储运安全管理现状

目前,油气储运行业已建立了一系列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在设备维护、人员培训、应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通过定期巡检和维护确保管道、储罐等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同时,部分企业也开始引入一些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如传感器、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等,实现对油气储运过程的实时监测。

然而,这些措施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对数据的利用程度较低,大量有价值的数据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分析。例如,巡检记录中的设备运行数据、SCADA 系统采集的实时数据等,往往只是简单地用于日常运行状态的监控,未能通过深入分析来预测设备故障和安全风险。此外,各环节之间的数据缺乏有效的整合与共享,形成了一个个 “数据孤岛”,导致无法从整体上对油气储运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和管理。

1.2 面临的挑战

1.2.1 数据量庞大且复杂

油气储运过程中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包括管道的压力、温度、流量数据,储罐的液位、储量数据,运输车辆的行驶轨迹、速度数据,以及设备的运行状态、维护记录等。这些数据不仅数量巨大,而且来源广泛、类型多样,包括结构化数据(如数据库中的表格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如 XML 文件)和非结构化数据(如监控视频、文本报告),给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处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2.2 安全风险因素众多且相互关联

油气储运涉及多个环节和多种设备,每个环节和设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因素。例如,管道可能因腐蚀、第三方破坏、地质灾害等原因发生泄漏;储罐可能因超压、火灾、爆炸等导致安全事故;运输车辆可能因交通事故、人为失误等造成油气泄漏。而且这些风险因素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1.2.3 实时性要求高

油气储运系统的运行状态瞬息万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往往会在短时间内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安全管理的实时性要求极高,需要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迅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然而,传统的安全管理系统在数据处理和分析速度上相对较慢,无法满足实时性的要求。例如,当管道发生泄漏时,传统系统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检测到泄漏点并发出警报,从而延误了最佳的应急处理时机。

二、大数据技术在油气储运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2.1 数据整合与处理能力

大数据技术能够整合来自不同数据源、不同类型的油气储运数据,打破 “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通过采用分布式存储和并行计算技术,如 Hadoop 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和 MapReduce 计算框架,可以快速处理海量数据,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例如,利用 Hadoop 平台可以将油气管道多年来积累的海量监测数据存储在分布式集群中,并通过 MapReduce 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并行分析,大大缩短了数据分析的时间,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

2.2 风险预测与预警能力

基于大数据的分析算法和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对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安全风险模式和趋势。通过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如基于神经网络的管道泄漏预测模型、基于决策树的设备故障预测模型等,可以提前预测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可能影响范围,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2.3 优化决策支持能力

大数据技术能够为油气储运安全管理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依据,帮助管理人员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不同安全管理策略和措施的效果,从而选择最优方案。利用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对不同的运输路线进行评估,选择风险最低、成本最优的运输方案,提高油气储运的整体安全性和经济性。​

三、大数据在油气储运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 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

3.1.1 数据采集与传输

在油气储运设施上部署大量的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泄漏检测传感器等,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和环境参数数据。这些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将运输车辆、储罐等设备接入网络,实现数据的全面采集和实时传输,确保能够及时获取油气储运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

3.1.2 实时数据分析与预警

数据中心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对实时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通过建立实时数据模型和预警规则,当数据出现异常时,系统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同时,利用可视化技术将油气储运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以直观的图表形式展示出来,便于管理人员实时监控和决策。

3.2 安全风险评估

3.2.1 多源数据融合

收集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包括设备的技术参数、运行历史数据、维护记录、地理环境数据、气象数据以及人为操作数据等。通过大数据技术将这些多源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形成全面、准确的风险评估数据集。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基于融合后的数据集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常见的风险评估模型有贝叶斯网络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模型等。这些模型可以根据输入的数据特征,对油气储运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确定风险等级。通过不断更新和优化风险评估模型,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风险评估依据。

3.3 设备维护管理

3.3.1 设备故障预测

通过对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长期监测和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设备故障预测模型。例如,对输油泵的振动数据、温度数据、电流数据等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深度学习等算法,预测输油泵可能出现故障的时间和类型。当模型预测到设备即将发生故障时,提前安排维护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避免设备突发故障导致生产中断和安全事故。

3.3.2 维护计划优化

根据设备的故障预测结果、运行状况以及维护历史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制定个性化的设备维护计划。考虑设备的重要性、维护成本、生产计划等因素,优化维护时间和维护内容,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通过大数据分析还可以优化维护资源的配置,确保在有限的维护资源下,实现设备的最佳维护效果,保障油气储运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结论​

大数据技术在油气储运安全管理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能够有效应对当前油气储运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拓展大数据在油气储运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场景和功能,不断提升油气储运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郏进进 . 基于智能监测技术的油气储运安全管理研究 [J]. 中国化工贸易 ,2023,15(29):125-127.

[2] 蒋仲安, 郑登锋, 曾发镔, 等. 基于危险源理论的油气管道安全管理模型的研究 [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8(4):5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