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低学段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胡翀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南张中心小学,272100
一、引言
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构成部分,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的计算教学包含 100 以内加减法、表内乘法等内容,这些是学生后续学习复杂运算的基础。但在传统计算教学中,“刷题式” 的训练容易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思维变得僵化。
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集趣味性与教育性于一体的教学方式,在低学段教学中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低学段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习惯了 “游戏模式”,而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游戏化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他们的身心特点 [2]。此外,游戏化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3]。基于这些,本文以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计算教学为研究对象,探索游戏化教学的具体应用途径。
二、游戏化教学应用于低学段计算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从做中学” 理论
该理论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教师要通过 “做” 来促使学生思考,从而让他们学到知识。在计算教学里,游戏为学生提供了 “做” 的机会,比如通过 “购物找零” 游戏练习加减法,学生在模拟交易的操作过程中理解运算逻辑,这比单纯背诵计算法则要有效得多。
(二)认知发展理论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为主。游戏化教学通过实物操作、情境模拟等方式,把抽象的数字运算转化为具体的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一阶段的学生容易受事物表象的影响,游戏中的具象化元素能帮助他们建立对计算的理解。
(三)游戏化学习理论
该理论指出,游戏特征(如规则、挑战、反馈)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能够通过影响学生的行为态度来提升学习结果 [2]。在计算教学中,设计 “闯关答题”“积分竞赛” 等游戏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成就动机,促使他们主动进行练习。
三、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计算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基于教学内容设计分层游戏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计算教学可分为 “100 以内加减法”“表内乘法”“乘加乘减” 三个模块,需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游戏。
1.“数与代数” 模块的数字游戏
在 “100 以内加减法” 教学中,可以设计 “数字接龙” 游戏:学生分组轮流报数,当遇到含有特定数字(如个位是 5)的数时,要说出该数与 30 的和或差。这个游戏既能巩固加减法运算,又能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数与代数” 模块可设计数字拼图、数学故事解谜等游戏,加深学生对数的理解 [3],这一思路同样适用于计算教学。
2. 乘法口诀的情境化游戏
针对 “表内乘法” 教学的抽象性,可以借鉴 “儿歌辅助记忆” 的方法,编写乘法口诀儿歌,并结合 “乘法转盘” 游戏:转盘分为内外两圈,分别标有数字1-9,转动后学生要快速说出两数的乘积。这种游戏化的记忆方式比机械背诵更高效,也符合 “明确游戏目的,创新参与形式” 的原则 [2]。
3. 综合运算的合作类游戏
“乘加乘减” 是教学的难点,可以设计 “小组闯关” 游戏:每组发放任务卡,卡上有实际问题(如 “3 个小组各有 4 人,其中一组多 1 人,总人数是多少?”),学生需要合作列出算式并计算。这种游戏不仅能练习运算,还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体现了 “在互动合作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这一理念 [3]。
(二)创设生活情境,增强游戏真实性
低学段学生对生活场景比较熟悉,将计算融入生活情境游戏中,能够提高学习迁移能力。例如:
在 “超市购物” 游戏中,用卡片制作标价为 1-50 元的商品,学生手持 “100元纸币” 购买商品,计算应找的零钱,以此练习 100 以内的减法;
在 “分水果” 游戏中,模拟将 24 个苹果平均分给 4 个小组,计算每组的数量,渗透除法的意义,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这种设计符合 “以生活为载体,设计趣味游戏” 的策略,让学生在 “做中学”中理解计算的实际价值。
(三)引入多元评价,完善游戏反馈机制
游戏化教学需要建立清晰的评价体系,防止学生只关注 “玩” 而忽视 “学”。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即时反馈:比如设置 “计算小能手” 勋章,学生答对一题得一枚,累积到一定数量可以兑换奖励;
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在游戏中的参与度、运算速度提升等情况;
学生互评:在合作游戏中,小组内成员互相评价同伴的运算准确性和合作表现。
在教学中通过 “动作演示、游戏巩固” 强化知识时,若配合评价反馈,能更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游戏化教学应用中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 学生注意力偏离目标
部分学生过于关注游戏的胜负,而忽略了计算的准确性,被游戏过程吸引而忘记了学习目标。
2. 课堂秩序把控难度大
低学段学生自控能力较弱,游戏中的竞争可能会引发课堂混乱,教师需要花费精力维持纪律 。
3. 游戏创新性不足
教师容易陷入 “换汤不换药” 的困境,比如反复使用同一种闯关模式,导致学生的兴趣下降。
(二)改进建议
1. 明确游戏规则与学习目标
在游戏开始前,用简洁的语言说明 “玩什么”“学什么”,例如 “今天的‘乘法转盘’游戏,目标是熟练记住 7 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带着任务参与游戏。
2. 优化课堂组织策略
借鉴 “动作演示 + 分组活动” 的方式,将游戏分解为 “讲解规则 - 示范操作- 分组进行 - 总结反馈” 等步骤,降低管理难度。
3. 加强教师培训与资源共享
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游戏化教学研讨会,分享优秀的案例;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用希沃白板设计互动游戏,提升游戏的创新性。同时,学校应鼓励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游戏化教学能力。
五、结论
游戏化教学为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计算教学带来了活力,其核心是 “以学生为中心”,将抽象的计算转化为具体的活动,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中落实 “四基” 目标。在实践中,要平衡游戏的趣味性与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分层游戏,并通过多元评价确保教学效果。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游戏化教学的融合,比如利用数学APP 设计个性化的计算游戏,实现 “玩中学、学中思” 的良性循环,为低学段计算教学提供更多创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张吉奎 .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方向》教学设计 [J].新课程 ( 中 ) . 2017 (04):126
[2] 王潇.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低学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 河北师范大学,2022.
[3] 朱群 .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第一学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数学之友,2025 (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