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指导策略
陈海燕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第五中学
一、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宛如知识花园里的共生藤蔓,学生们在小组协作中相互缠绕、共同向上生长。这种以明确责任分工为纽带的互助性学习模式,强调主动参与与深度协作,是培育团队协作、沟通交流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沃土。在初中数学课堂这片天地里,它如同一束智慧之光,既能点燃学生对数学的求知热情,又能引导他们深入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将抽象的公式定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然而,合作学习的航程并非一帆风顺,教师需化身经验丰富的舵手,在启航前、航行中与靠岸后精准把控方向,以确保这场知识之旅满载而归。
二、小组合作学习前的教师指导策略
2.1 合理分组,明确任务
2.1.1 分组原则
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扬帆起航的基石。教师需化身敏锐的 “人才调配师”,综合考量学生的数学功底、学习潜能与性格特质,遵循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的黄金法则。组内成员恰似色彩斑斓的拼图,各自携带着不同的知识碎片与思维视角,在合作中相互填补空白、激发灵感;组间则保持势均力敌的态势,为良性竞争搭建公平舞台,让每个小组都能在知识的赛场上尽情驰骋。
2.1.2 明确任务
分组完成后,教师要为合作之旅精心绘制清晰的路线图。依据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兼具挑战性与开放性的任务,如同埋下充满诱惑的知识宝藏,激发学生探索的渴望。任务需表述精准、目标明确,便于学生迅速锚定方向。学习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教师布置的任务便如同一场图像探秘之旅,引导学生通过绘制不同函数图像,挖掘系数背后隐藏的数学规律,并以小组报告的形式呈现探索成果。
2.2 培训合作技能,营造合作氛围
2.2.1 培训合作技能
合作技能是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乘风破浪的船桨。教师需开设合作技能的 “训练营”,通过专题培训与生动示范,传授倾听、表达、协商与分工的技巧。在 “倾听与表达” 的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领悟专注倾听的艺术,学习如何清晰、自信地阐述观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合作中的 “智慧发声者”。
2.2.2 营造合作氛围
良好的合作氛围是合作学习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教师要用充满信任与鼓励的话语,如春风般拂过学生心田;以肯定的眼神与微笑,化作温暖的力量。“大家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完成这次任务。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合作得很好!” 这样的话语如同冲锋的号角,点燃学生的合作热情。教师还需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驱散阴霾,让合作的花园始终洋溢着积极向上的芬芳。
三、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教师指导策略
3.1 观察合作情况,及时调整策略
3.1.1 观察合作情况
课堂上,教师化身为专注的 “学习观察员”,通过巡视、旁听与记录,捕捉每个小组合作的精彩瞬间与潜在问题。穿梭于小组之间,目光如炬,将学生的投入程度、合作成效与遇到的阻碍一一记录,为后续指导积累详实的 “学情档案”。
3.1.2 及时调整策略
依据观察到的 “学情密码”,教师迅速调整指导策略。当发现某个小组在合作中迷失方向,如同在迷雾中航行的船只,教师便深入其中,抽丝剥茧探寻原因。若因分工不明导致混乱,便引导小组重新明确职责,让每个成员都找到自己的 “航向”,使合作之船重新扬帆起航。
3.2 适时介入,引导合作方向
3.2.1 适时介入
教师如同守护知识航道的灯塔,在学生需要时及时亮起光芒。当学生遭遇思维困境、陷入激烈争论或偏离任务轨道时,便是教师介入的最佳时机。通过巧妙提问、耐心引导或直观示范,为学生拨开迷雾,指引前行方向。
3.2.2 引导合作方向
介入的核心在于为学生的思维之舟校准航向。学生面对难题一筹莫展时,教师的提问如同一把把钥匙:“大家想一想,这个问题可以从哪个角度入手?”“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的思维如被点燃的火花,不断迸发灵感,最终找到突破困境的路径。
3.3 鼓励创新,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3.3.1 鼓励创新
教师是创新思维的 “培育师”,在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大胆突破常规。学习 “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 时,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方法,如同打开创意的百宝箱,让学生在方法的碰撞与比较中,感受数学的多元魅力,培育创新思维的种子。
3.3.2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素养的灵魂。教师精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综合性问题,如同设置知识关卡,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携手闯关。在解决问题的征程中,学生调动知识储备,展开逻辑推理与分析判断,在攻克难题的过程中,不断锤炼问题解决的能力,收获思维成长的喜悦。
四、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教师指导策略
4.1 组织展示交流,分享合作成果
4.1.1 组织展示交流
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搭建起展示的舞台,让各小组成为舞台上的主角。小组报告、PPT 演示、实物展示等多样形式,如同绽放的花朵,各展风采。在这里,学生们分享合作的智慧结晶,相互学习借鉴,实现知识与经验的共享与升华。
4.1.2 引导评价反思
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成为 “学习鉴赏家”,从合作过程、成果质量等多维度进行评价反思。通过审视与思考,学生如同照镜子般,清晰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为未来的学习之旅找准方向,积蓄力量。
4.2 实施多元化评价,激励学生进步
4.2.1 多元化评价内容
教师构建起全面的评价体系,从合作态度、技能与成果等多个维度,为学生的合作表现绘制精准画像。关注学生参与的热情、技能的运用以及成果的创新,让每个学生的努力与成长都能被看见、被认可。
4.2.2 多元化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如同三重奏,共同奏响评价的乐章。教师评价提供专业指引,学生自评促进自我认知,学生互评推动相互学习。多元评价方式交织融合,全面、客观地展现学生的合作全貌,激励学生在合作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奋勇向前。
4.3 总结经验教训,优化指导策略
4.3.1 总结经验教训
每一次合作学习结束,教师都会认真回顾整个过程,如同复盘一场精彩的战役。从前期准备到过程指导,再到后期评价,细致梳理每个环节,总结成功经验,剖析不足之处,为教学智慧的宝库增添新的财富。
4.3.2 优化指导策略
基于总结的经验教训,教师如同智慧的设计师,对指导策略进行优化升级。若任务设计存在缺陷,便重新打磨,注入更多趣味与挑战;若技能培训不到位,便加强训练,让学生掌握更扎实的合作本领。通过持续优化,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精心培育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学生的数学学习之路。但要让这颗星辰持续闪耀,离不开教师的智慧引领。本文系统阐述的合作前、中、后的指导策略,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信赖的 “指南针”。期望这些策略能助力教师驾驭合作学习的浪潮,推动教学模式不断革新。也期待更多教育工作者投身其中,共同探索合作学习的无限可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构筑坚实的教育基石,让知识与成长的花朵在合作的土壤中绚丽绽放。
参考文献
[1] 浅谈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J]. 肖芹.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9)
[2]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J].郭小红.智力,2022(20)
[3] 初中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研究——以《圆的基本性质》第一课时教学为例[J]. 陈钦鸿.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08)
[4]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郎得云.数学教学研究,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