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创新与实践探索

作者

林文思

茂名市体育运动学校 52503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如过于注重量化评价、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方法缺乏灵活性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课程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成为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关键任务。

1 构建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精准衡量学生素养

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存在评价内容单一的问题,主要关注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而忽略了信息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为解决这一问题,需构建涵盖知识技能、信息素养、创新能力等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知识技能是信息技术学习的基础,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操作、编程技能等。例如,在评价学生的编程能力时,不仅要看其能否编写出正确的代码,还要考察代码的规范性、可读性和效率。信息素养则涵盖了信息意识、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信息安全意识等方面。信息意识体现在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需求意识上,如能否主动关注信息技术的最新动态;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分析;信息安全意识则强调学生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如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保护个人隐私等。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可通过学生的作品创新、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例如,在完成一个信息技术项目时,学生是否能够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是否能够在作品中展现出创新思维。

2 采用多样化评价方法,全面反映学习过程

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过于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如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等。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记录、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并给予反馈和指导。例如,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记录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是否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以及在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时的表现。表现性评价则通过让学生完成实际任务或项目,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让学生设计一个校园网站,评价学生在项目规划、需求分析、页面设计、功能实现等方面的表现。发展性评价强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成果和表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评价和发展建议。在实际教学中,某教师采用了“项目式学习 + 过程性评价 + 表现性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在“智能小车设计”项目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小车的设计、制作和调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小组讨论的参与度、任务分工的合理性、遇到问题的解决方式等。项目结束后,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答辩,对学生的表现性能力进行评价。同时,教师还为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记录了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和进步情况,为学生提供了针对性的发展建议。通过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搭建多元化评价主体平台,实现共同参与评价

传统的评价体系中,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评价的地位。为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应搭建多元化评价主体平台,实现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共同参与评价。教师评价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能够从教学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学生互评则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家长评价可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为学校教学提供参考。社会评价则可以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参与评价,了解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使教学更贴近实际。通过建立“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网络平台”,实现了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共同参与。在该平台上,教师可以发布评价任务和标准,学生可以上传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评和互评,家长可以通过手机 APP 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评价结果,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学校还邀请了当地信息技术企业的专家作为社会评价主体,定期对学生的作品和项目进行评价和指导。通过这种多元化评价主体平台的搭建,能够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教学与社会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探索,是适应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构建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样化评价方法和搭建多元化评价主体平台,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学改进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辜小青. 基于STEAM 创客教育的校本课程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2025,(01): 9-13+35.

[2]周建琴.“双减”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融合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 , 2025,(01): 201-204.

[3] 胡明永 . 数智教学 :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深度融合的形态拓新 [J]. 数学通报 , 2024,63(10): 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