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施工项目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作者

刘国强

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000

   

0 引言​

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主力军,中央企业承担着众多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施工项目。这些项目普遍具有规模大、周期长、技术复杂、参建单位多、人员流动性强、作业环境艰苦等特点。施工一线是各种思想碰撞、利益交织、矛盾易发的领域。项目党支部作为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其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最前沿落地生根,关系到能否有效凝聚人心、激发干劲、保障工程优质安全高效推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在吸引力、覆盖面和渗透力上均显不足,亟需立足项目实际,以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方法,探索出一套契合新时代特征、符合施工项目特点、满足一线党员群众需求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坚强思想保障和强大精神动力。

1 新时代施工项目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

新时代赋予了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施工项目更重大的政治责任和发展使命。国家战略工程的密集上马,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效率、科技创新与绿色低碳水平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项目党支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密围绕这些核心任务展开,确保全体建设者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深刻理解项目建设的重大意义,自觉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停留在简单说教层面,必须深度融入项目管理全链条,为项目攻坚克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

施工项目环境复杂性与人员构成的多元化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型工程项目往往地处偏远,环境艰苦,生活条件相对简陋,员工长期远离家庭,容易产生思想波动和消极情绪。同时,项目团队由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不同年龄层次的员工,以及大量协作队伍人员构成,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诉求呈现显著差异。人员的高流动性进一步增加了思想动态掌握的难度和队伍稳定的压力。传统单向灌输、集中开大会的模式难以有效覆盖和精准触达每一位建设者,迫切需要更具灵活性、分众化和人文关怀的工作方法。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改变着信息传播与思想交流的方式。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项目人员特别是青年员工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表达诉求的主要渠道。网络空间信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各种社会思潮极易渗透到相对封闭的项目环境中,对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构成挑战。项目党支部必须主动适应这一变化,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拓展工作阵地,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

2 施工项目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突破路径

2.1 以理念革新筑牢工作根基

项目党支部必须破除思想政治工作 “务虚不务实” 的陈旧观念,牢固确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融入管理、创造价值” 的新理念。将思想政治工作视为项目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度嵌入项目策划、生产组织、安全管控、质量创优、技术创新、成本管理等核心业务流程。例如,在重大项目关键节点攻坚前,党支部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动员,讲清形势任务、目标意义、困难挑战,激发全体参建人员的使命感与决胜斗志;将安全生产思想教育作为班前讲话的固定环节,强化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 的红线意识;在质量管控中,融入 “工匠精神” 培育,引导员工树立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通过理念重塑,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与项目管理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实现由 “围绕型” 向 “融入型” 的根本转变。

2.2 以方法创新激活工作效能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与实效性,关键在于方法的与时俱进与精准施策。项目党支部需大力推行 “精准滴灌” 式教育,改变 “大水漫灌” 的传统做法。针对项目领导班子、技术骨干、一线党员、青年员工、协作队伍等不同群体,精准识别其思想特点与核心关切,设计差异化的教育内容和互动形式。对党员骨干强化党性修养与先锋作用发挥教育,对青年员工侧重职业规划与成长成才引导,对协作队伍人员则注重安全规范、权益保障与企业文化认同。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在工区、食堂、宿舍等场所设立 “流动学习角”,借助智慧党建 APP、项目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 “微党课”、“安全警示微视频”、“先进事迹微故事” 等短小精悍的学习内容,实现教育时时在线、处处可达。大力倡导“谈心谈话” 制度常态化,项目书记、支部委员、党小组长主动深入班组、宿舍,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困惑与实际困难,建立 “一人一策” 帮扶台账,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

2.3 以载体创新拓宽工作边界

拓展丰富有效的载体是焕发思想政治工作生机的重要保障。项目党支部应着力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互促的立体化宣教阵地。线下阵地建设方面,通过设计布置项目党建文化长廊、安全质量文化墙、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实体空间,将政治要求、企业精神、安全规范、质量目标等核心价值理念以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营造浓厚的现场文化氛围。线上阵地建设方面,建设和运营好项目专属的党建信息化平台或微信公众号,设立理论学习、项目动态、榜样力量、员工心声、在线服务等模块,实现政策速递、信息共享、在线学习、互动交流、诉求反馈的便捷化。丰富活动载体,紧密结合施工生产实际,深入开展 “党员突击队”、“党员责任区”、“党员身边无事故”、“技术攻关擂台赛”、“岗位技能大练兵” 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看得见、摸得着,让思想政治工作在火热的建设实践中彰显价值。积极培育和选树项目内部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广大员工见贤思齐。

3 创新实践的成果体现与深化方向

3.1 服务项目建设的作用显著增强

通过将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入项目生产管理全链条,项目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力、思想凝聚力和发展推动力得到实质性增强。员工对项目重大战略意义、核心目标任务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国家发展大局与个人岗位贡献之间联系的认同感显著提升。由此激发出强大的主人翁精神和攻坚克难的昂扬斗志,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项目高质量建设的各项要求上来。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项目团队的响应速度更快、执行力度更大、协作效率更高。例如,面对紧张的工期压力或复杂的技术难题,通过有效的思想动员和组织保障,党员骨干带头冲锋,员工群众积极响应,形成强大的合力,有力保障了关键节点的顺利实现,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环保等核心指标得到有效管控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果日益凸显。

3.2 团队凝聚力向心力持续提升

创新方法载体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显著提升了员工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精准滴灌” 的分众化教育使思想引导更具温度、更贴人心,有效缓解了长期野外作业带来的思乡情绪和心理压力。常态化、人性化的谈心谈话机制畅通了沟通渠道,员工的实际困难如生活保障、家庭变故、个人发展诉求等能够被党支部及时知晓并尽力协调解决,让员工真切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温暖。线上线下融合的文化阵地建设营造了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项目 “家” 文化氛围。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了员工学赶先进、争当模范的内生动力。协作队伍人员通过针对性的思想工作和权益保障,增强了对项目团队的认同感与融入感。项目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显著增强,队伍更加稳定和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项目持续稳定推进奠定了坚实的队伍基础。

3.3 工作提质升级的方向进一步明确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项目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在机制建设层面,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与项目管理体系深度融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明确各层级责任,优化工作流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运行。在队伍能力层面,亟需加强对项目党务工作者,特别是兼职党支部书记和委员的专业化培训,着力提升其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复合型政工队伍。在技术应用层面,应更加深入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精准把握员工思想动态、个性化推送学习内容、智能分析工作成效等方面的应用潜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向更智能、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迭代升级,不断提升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4 结语​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实践呼唤新作为。央企施工项目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实践,是提升项目党建质量、赋能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关键路径。实践证明,唯有坚持理念、方法与载体的系统创新,将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入项目管理血脉,精准对接一线员工思想脉搏与发展需求,方能有效发挥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化解矛盾、激励斗志的核心功能。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与新挑战,项目党支部需要持续深化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认识,不断探索更富时代性、更具针对性、更显实效性的工作模式,让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强大动能,为确保国家重大工程优质高效完成,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筑牢坚实的思想根基,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 杨涵 . 施工企业基层项目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为施工生产提质增效 [J]. 中国军转民 ,2024,(09):155-156.

[2] 刘文静 . 项目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在内部沟通与协调中的应用实践 [J].现代企业文化 ,2023,(27):75-78.

[3] 郝鹤 . 新形势下项目党建与施工企业生产深度融合 [J]. 现代企业 ,2023,(09):74-76.

[4] 王燕星 . 国有企业基层项目党建工作提质增效的途径 [J]. 现代企业 ,2023,(02):93-95.

[5] 陈爱国 . 施工企业基层项目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为施工生产提质增效思考[J]. 现代企业文化 ,2023,(01):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