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声学法仓储粮食温度检测关键技术的研究

作者

车云江

临沧市检验检测认证院 云南省临沧市 677000

粮食作为国家战略物资,其储藏安全始终是粮食储运与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粮堆温度作为反映虫害、霉变、水分迁移等粮情变化的敏感指标,长期以来主要依赖点式电缆传感器进行监测。然而,这种接触式温度检测方法存在布点盲区多、维护成本高、响应灵敏度低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智能仓储对“全覆盖、高精度、低维护”的实时监测需求。近年来,随着声学传感技术的发展,其在非接触式测温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声速对介质温度变化高度敏感,且在粮堆中的传播特性可作为温度变化的间接反映。

1 声学法检测粮堆温度的理论基础与技术优势

1.1 声波在多孔介质中的传播机理与温度响应关系

声波在多孔介质粮堆中传播时,其传播特性与介质的物理性质密切相关。粮堆由粮食颗粒、孔隙及孔隙内气体组成,声波传播过程中会与颗粒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散射、吸收等现象。研究表明,温度是影响声波在粮堆中传播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二者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随着温度升高,粮堆内气体分子热运动加剧,声速随之增加。通过建立精确的声波传播速度与温度的数学模型,可实现基于声速测量的粮堆温度检测。这一理论为声学法检测粮堆温度提供了核心依据,使非接触式、大范围的粮堆温度监测成为可能。

1.2 相较传统电缆测温的优势分析与问题对比

与传统电缆测温技术相比,声学法检测粮堆温度具有多方面优势。传统电缆测温需在粮堆内铺设大量电缆,存在布线复杂、易损坏、维护成本高的问题,且只能获取有限点位的温度数据,难以反映粮堆整体温度分布。声学法检测无需大量布线,可通过少量声学传感器实现粮堆内大范围的温度检测,具有检测效率高、覆盖范围广的特点。此外,声学法能够实时、动态地监测粮堆温度变化,对粮堆内温度异常区域的定位更加精准。然而,声学法也面临着信号易受环境噪声干扰、粮堆复杂结构影响检测精度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来提升可靠性。

1.3 粮堆结构特性对声波信号传播的影响因素

粮堆结构特性复杂,对声波信号传播产生多方面影响。粮食品种不同,颗粒大小、形状和堆积密度存在差异,这些因素会改变声波在粮堆中的传播路径和衰减程度。例如,颗粒较大、堆积松散的粮堆,声波散射作用更强,信号衰减更快。粮堆的湿度也会影响其声学特性,湿度增加会使粮堆介质的弹性模量和密度发生变化,进而改变声波传播速度。此外,粮堆内的杂质分布、孔隙率等结构参数同样会干扰声波传播。深入研究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优化声学法检测粮堆温度的技术方案,提高检测精度。

2 声学温度检测系统的关键技术构成

2.1 声学传感器布设方式与多点协同采集

声学传感器的合理布设是实现粮堆温度准确检测的基础。传感器的布设需综合考虑粮堆的形状、尺寸和检测精度要求。对于大型粮堆,可采用网格状、环形等布设方式,确保传感器均匀分布,实现对粮堆温度的全面覆盖。同时,通过多点协同采集技术,利用多个传感器同时采集声波信号,能够获取粮堆内不同位置的声速信息,提高温度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传感器的选型和安装方式也至关重要,需选择适合粮堆环境的高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强的声学传感器,并确保其稳固安装,避免因粮堆沉降等因素影响检测效果。

2.2 声波信号采集、滤波与特征提取方法

声波信号采集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噪声、设备自身噪声等多种干扰,因此需要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常用的滤波方法包括数字滤波、小波滤波等,通过选择合适的滤波算法,能够有效去除噪声,保留有用的声波信号特征。在特征提取方面,可采用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时频域分析等方法,提取声波信号的传播时间、频率成分、能量分布等特征参数。这些特征参数与粮堆温度密切相关,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为温度反演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从而提高温度检测的精度和稳定性。

2.3 温度反演模型构建及智能算法优化路径

温度反演模型是将声波信号特征与粮堆温度建立联系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温度反演模型多基于经验公式或简单的数学模型,存在精度不高、适应性差的问题。随着智能算法的发展,可采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构建温度反演模型。例如,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算法,通过对大量实验数据的学习和训练,能够建立更准确的声波信号特征与温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同时,不断优化智能算法的结构和参数,结合粮堆实际检测场景,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是提升温度反演精度和可靠性的重要路径。

3 声学测温系统应用挑战与发展建议

3.1 粮堆非均质性与环境干扰对测温精度的影响

粮堆的非均质性是影响声学测温精度的重要因素。粮堆内不同区域的粮食品质、湿度、杂质含量等存在差异,导致声波传播特性不一致,使温度反演结果产生偏差。此外,环境干扰如外界噪声、温湿度变化、气流扰动等也会对声波信号采集和处理产生影响。外界噪声会干扰声波信号,导致信号特征提取不准确;环境温湿度变化会改变粮堆的物理性质,影响声波传播速度;气流扰动则会使粮堆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声波传播。如何克服粮堆非均质性和环境干扰,提高声学测温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3.2 系统集成与数据实时可视化平台建设

声学测温系统的集成涉及传感器、信号采集设备、数据处理单元等多个部分,如何实现各部分的高效协同工作,是系统集成的关键。同时,建设数据实时可视化平台对于粮堆温度监测至关重要。通过该平台,工作人员能够直观地查看粮堆内温度分布、变化趋势等信息,及时发现温度异常区域并采取相应措施。然而,目前系统集成存在设备兼容性差、数据传输效率低等问题,数据可视化平台也存在功能不完善、界面不友好等不足。加强系统集成技术研究,优化数据实时可视化平台设计,是推动声学测温系统实际应用的重要环节。

结语

声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非接触式粮堆温度检测技术,为传统测温手段提供了智能化替代路径。本文从声波传播原理出发,分析了其在仓储粮温检测中的关键技术要素与应用挑战。研究发现,声学法具有响应灵敏、覆盖范围广、系统集成度高等优势,未来随着信号处理算法的优化与多模态传感技术的融合,其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为实现粮仓温度监测的智能化升级,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结合,推动声学测温系统在大型仓储场景中的推广应用,助力国家粮食安全体系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孙志鹏,王建辉.(2022).基于声速检测的粮堆温度无损监测方法研究.农业工程学报,38(4),115–121.

[2]刘成涛,赵文博.(2023).粮仓温度监测技术发展综述与声学法应用前景分析.粮食储藏,52(2),41–45.

[3]周宏伟,杨志强.(2021).声波信号在粮堆介质中传播特性研究.声学 技术,40(6),50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