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路径研究
左雪
凤阳县第二崇文小学 2331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文化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不仅能够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美术;融入策略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文化形式的体现,是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将其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具有显著的作用与价值。小学美术教师应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入手,积极寻找小学美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立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与特点,分析当前二者融合存在的问题,理清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而实现高效融合,为全面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奠定基础保障。
1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合存在的不足
1.1一些教师缺乏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
伴随新课改教学理念的落实,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开始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对小学美术教学而言也如此。部分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未认识到美术教学对学生成长与发展造成的影响,在实际教学时忽略对传统文化的教学融合,只是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进行美术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未得到激发,从而导致学生并不具备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甚至部分美术教师由于缺乏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导致学生审美能力得不到培养,影响学生个性与性格的发展。
1.2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融合存在偏差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开始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尤其对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十分关注。然而部分小学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实际引入力度不大,甚至部分教师完全没有将传统文化落实到课堂上。部分美术教师对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的融合只是流于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美术分开进行教学,没有将二者之间联系起来。部分美术教师为了赶学习进度,直接省略传统文化的教学,导致学生无法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2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2.1全面整合教学资源,丰富学生文化形式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总结,指引学生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推进小学美术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首先,教师整合线下教学资源,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馆、画展等场地,让学生在亲身感受过程中体会优秀传统文化魅力,通过这种教学资源的整合,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其次,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师通过线上教学资源的整合,将传统文化作品展示给学生,立足学生兴趣特点,实现教学资源的全面整合,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和互动交流中体会传统文化内涵。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古代故事介绍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敬仰之情。
2.2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感悟传统文化价值
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的价值。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在美术中的意义与作用,带领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取有价值的美术知识,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能够正确界定传统文化与美术学习的关系,对传统文化形成科学准确的认知。教师在日常美术教学时应积极带领学生进行传统艺术作品赏析,加强学生文化积累,增强学生艺术审美水平。例如教学《水墨游戏》一课时,应明确以认识水墨画为教学目标,在课堂上科普水墨画相关知识。在教学前,教师应通过网络等渠道了解有关教学内容的知识,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水墨作品图片,讲述水墨画的由来,鼓励学生主动表述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看法,培养学生艺术赏析能力,并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
2.3探索传统技艺种类,推动美术教学融合
小学美术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不仅要实现思想和理念方面的融合,还要从传统文化元素和技艺方面入手,实现小学美术与传统文化的深入融合。教师要想实现传统技艺与美术学科的融合,就要立足各个区域的文化特征,全面分析与解读壮族地区传统文化技艺类型,并将其与美术学科融合,如服饰、壮锦、绣花鞋等传统技艺。小学美术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传统技艺类型和技巧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技艺的独立之处,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特的文化理解能力,进而创作出符合自己风格的作品,掌握传统技艺的特点,最终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与效率。
2.4通过美术作品展示优秀传统文化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美术作品展示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正逐渐成为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方法通过精心设计课堂项目,鼓励学生创作与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理解传统艺术的精髓。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与水墨画、剪纸、陶瓷艺术等传统艺术形式相关的教学模块,引导学生通过模仿经典作品和个人自由创作,深化对这些艺术形式的认识与掌握。这一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传统艺术技法,更有助于学生领悟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美学理念和价值观念。通过美术作品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美术作品展示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正逐渐成为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方法通过精心设计课堂项目,鼓励学生创作与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理解传统艺术的精髓。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与水墨画、剪纸、陶瓷艺术等传统艺术形式相关的教学模块,引导学生通过模仿经典作品和个人自由创作,深化对这些艺术形式的认识与掌握。
2.5创设节日情境,感受中国民风民俗之妙
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区域内,不同时代的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在庆祝中国传统节日时,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的民风民俗,并由此产生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从而更加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创设节日情境,然后据此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使学生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元宵节里挂彩灯”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在组织活动前,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过元宵节的风俗,然后播放一段有关元宵节的视频,鼓励学生据此分享自己过元宵节的经历和感受。接下来,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剪刀、胶水等材料,和学生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彩灯、挂彩灯,庆祝元宵节吧!”在学生制作彩灯时,教师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并适时给学生提供指导。
结语
小学美术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经过几千年熏陶与沉淀的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不可忽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美术教育中,是提高小学美术教育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路径,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艺术认知。
参考文献
[1]王冠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路径分析[C].//科教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2024:1-5.
[2]胡菲.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4(10):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