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竹非遗文化的旅游产品创新设计
魏俊杰
乐山师范学院,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本文聚焦于文旅融合背景下大竹非遗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设计。以大竹竹唢呐和东柳醪糟两项非遗文化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文化内涵、创新设计路径以及所带来的效益,旨在为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参考,推动大竹地区文化传承、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关键词:大竹;旅游产品;创新设计;非遗文化
一、大竹竹唢呐、东柳醪糟非遗文化概述
1、大竹竹唢呐的独特魅力
大竹竹唢呐构造精巧,由四部分构成。叫口选用大竹当地的燕麦(也说是野麦子),这一选材独具地方特色,赋予了唢呐独特的音色基础。竹笛的笛身采用了当地特色的罗汉竹,喇叭由黄竹篾丝编织成形,之后通过刮灰、涂上土漆等多道工序,套于杆下端,并且可活动和装卸,整个制作过程凝聚了民间艺人的智慧与精湛技艺。在当地,每逢庆典等节日庆贺,百姓都会吹奏竹唢呐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它已与当地人的生活充分的融入到了一起,承载着他们丰富的情感与文化记忆,民俗价值深厚。大竹竹唢呐历史悠久,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荣誉见证了竹唢呐在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地位,也标志着对其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重视。
2、 东柳醪糟的文化底蕴
东柳醪糟起源于东汉,成名于清代光绪年间。据《大竹县志》记载:“甜酒亦以糯米酿成,和糟食用,故名醪糟,以大竹城北东柳桥所出为最,故名曰东柳醪糟。”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品质使其成为中国醪糟中的名品。东柳醪糟的酿制技艺精湛,选米环节严格挑选优质糯米,浸泡后的糯米经过蒸煮、降温晾晒等步骤,再撒入酒曲进行发酵。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和独特的技巧,这些传统技艺代代相传,造就了东柳醪糟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大竹县获得“中国醪糟之都”“中国糯米之乡”称号,东柳醪糟制作被载入《中国土特名产辞典》,并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文旅融合下非遗文化旅游产品创新策略
1、非遗文化在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原则
1)原真性原则
在旅游产品设计中,忠实呈现大竹竹唢呐、东柳醪糟的非遗本质,保留其核心技艺、文化内涵和传统特色,是确保游客能够体验到原汁原味非遗文化的关键。例如,在开发大竹竹唢呐相关旅游产品时,可以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制作竹笛和表演竹笛,同时带领参观游玩的旅客了解学习竹笛相关内容,详细展示竹唢呐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演奏技巧,帮助游客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此外,还可以设计互动体验环节,让游客亲手尝试制作简单的竹唢呐部件,或学习基本的演奏技巧,进一步增强参与感和体验感。
2)创新性原则
根据现有市场需求以及发展展望,对非遗文化元素进行创新转化,是赋予非遗文化新活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可以将大竹竹唢呐的传统造型和图案融入现代家居饰品、文具或服饰的设计中,打造兼具文化底蕴和时尚气息的文创产品。同时,可以利用三维技术、虚拟AR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开展数字化非遗项目。此外,还可以将非遗元素与流行文化相结合,例如创作以大竹竹唢呐为主题的音乐、动漫或游戏,吸引更多年轻群体的关注。
3)实用性原则
设计的旅游产品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能够满足游客的日常生活需求,使游客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接触和感受非遗文化。例如,可以开发以东柳醪糟为主要原料的系列食品,如醪糟冰淇淋、醪糟蛋糕等,推陈出新。同时,可以将大竹竹唢呐的图案或元素融入日常生活用品中,如手机壳、帆布包、书签等,让非遗文化融入游客的日常生活。此外,还可以开发非遗文化主题的酒店、民宿等,将非遗元素融入住宿环境和服务中,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2、 非遗文化在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创新作用
1)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大竹竹唢呐和东柳醪糟所蕴含的历史、民俗、技艺等文化元素,为旅游产品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让大家了解到相关非遗文化内涵。例如,可以开发以大竹竹唢呐为主题的文化体验线路,带领游客参观竹唢呐制作工坊、欣赏竹唢呐表演、学习竹唢呐演奏技巧等,让游客深入了解竹唢呐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同时,可以开发以东柳醪糟为主题的美食体验线路,带领游客参观醪糟酿造工坊、品尝醪糟美食、学习醪糟制作技艺等,让游客感受醪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助力地方文化传承与传播
通过开发非遗文化旅游产品,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大竹的非遗文化,促进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例如,可以举办非遗文化节、非遗技艺大赛等活动,培养非遗传承人,确保非遗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此外,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体验和传播,也能将大竹的非遗文化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三、大竹非遗文化旅游产品创新设计实践
1、 大竹竹唢呐非遗文化产品创新设计
1)视觉元素提取与转化
在视觉元素提取与转化的过程中,首先对大竹竹唢呐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通过观察竹唢呐的外形、纹理以及制作场景,提取了多个关键视觉元素。竹唢呐的独特造型、篾丝编织的纹理、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工具等。这些元素经过抽象化和艺术化处理,转化为现代设计语言并进行插画设计。具体来说,采用扁平化设计风格,将竹唢呐的造型简化为几何图形,篾丝纹理则通过线条和色块的组合来表现。
2)产品载体拓展
在产品载体拓展方面,尝试将竹唢呐元素融入多种产品载体。例如,在文具类产品中,设计带有竹唢呐图案的笔记本和书签;在饰品类产品中,制作竹唢呐造型的项链和耳环;在家居用品类产品中,开发印有竹唢呐元素的抱枕和桌布。这些产品不仅美观实用,还能有效传播竹唢呐文化。
3)互动体验式产品设
开发竹唢呐制作、吹奏体验套装,包含简易的制作工具和教程,让游客可以亲自动手制作小型竹唢呐;同时配备吹奏教学视频和简单乐谱,使游客能够尝试吹奏,增强游客对竹唢呐文化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2. 东柳醪糟非遗文化产品创新设计
1)品牌插画故事化包装设计
在品牌插画故事化包装设计方面,以东柳醪糟的历史渊源、酿制故事和文化内涵为基础,设计了具有故事性和文化感的包装系列插画 。具体来说,采用插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将东柳醪糟的酿制过程、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融入包装设计中。例如,包装上的插画描绘了传统酿制场景,文字则详细介绍了东柳醪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衍生食品开发
在保留东柳醪糟传统风味的基础上,研发一系列衍生食品。醪糟口味的饼干、蛋糕、冰淇淋等零食,以及醪糟预制菜。这些产品不仅保留了东柳醪糟的独特风味,还拓宽了其消费场景。
3)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
为了增强游客对东柳醪糟文化的记忆,制作以东柳醪糟为主题的旅游纪念品。例如,印有东柳醪糟图案的冰箱贴、徽章、钥匙扣等。这些小巧精致的纪念品不仅便于携带,还能让游客将大竹的非遗文化记忆带回家。例如,冰箱贴采用了东柳醪糟的传统图案,徽章则结合了现代设计元素,在传统中推陈出新。
四、结论
通过对大竹竹唢呐和东柳醪糟非遗文化的研究,探索了文旅融合视角下大竹非遗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设计路径。从文化内涵挖掘、设计原则制定到具体产品创新实践,以及对创新效益的评估,为大竹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研究过程中,由于时间和资源限制,对市场反馈的收集和分析还不够全面深入。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市场调研,持续跟踪产品销售和游客反馈,不断优化和完善非遗文化旅游产品。同时,可以探索更多元的融合模式和创新方法,推动大竹非遗文化旅游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基金项目:乐山师范学院202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编号:202410649010)成果。
作者:魏俊杰(2001-),男,乐山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在读学生。指导教师:李银斌(1975-),男,美术学教授,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