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解决工程建设方项目管理共性问题
韦森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株洲 412000
工程建设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发 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面临着诸多 》的数据,我国基建项目超支率达到 18.7%,显著高于发达国家 日本(4.7%)的 5.4 倍,这些数据直观地从传统管理模式角度审视, 成本超支率 工期延误率高、设计变更频率高的突出问题。在设计方面,设计变更频发,年均每个项目达到 48 次,频繁的设计变更不仅会导致工程进度延误,还会增加工程成本,还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1 研究现状和价值
1.1 现状分析
第一,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里风险识别存在碎片化问题,就拿 Luu(2020)提出的四维模型来说其在风险识别有局限性,本研究采用阶段关联 综合评价,将风险误判率进行全面控制,传统风险识别方法通常只关注项目特定阶段或 周期综合考量,阶段关联分析法能把项目各阶段有机联系起来全面系统识别项目风险,模糊综合评价可更准确评估风险可能性与影响程度进而提高风险识别准确性[1]
第二,技术应用方面存在明显的断层现象,比如 BIM 技术在工程建设应用局限于设计阶段,本研究通过Navisworks 有效控制施工阶段碰撞检测响应时间,传统 BIM 技术应用模式不能实现设计与施工阶段有效衔接致使施工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本研究创新是把 BIM 技术应用拓展到施工阶段,利用 Navisworks 软件实时检测施工碰撞问题并及时响应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第三,制度约束弱化。传统的履约担保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其担保比例在 5%-8% 之间,对违约行为的约束力度不够,本研究提出的“保函 + 过程绩效抵押”组合模式,将违约成本提升至合同额的 22%,传统的履约担保制度往往只注重项目的最终结果,而忽视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保函 + 过程绩效抵押”组合模式则将担保和绩效评估相结合,不仅对项目的最终结果进行约束,还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有效提高了违约成本,增强了制度的约束力度。
1.2 研究价值
本研究构建出“可研- 结算 白,传统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理论,经常关注项目某个阶段或某 期管理框架把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标、施工、结算等各 生命周期风险识别、分析和控制能有效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同纠纷发生,风险应对策略库能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快速有效风险 提 践成果具备很强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能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2 问题机理与治理框架
2.1 共性问题谱系分析
为了全面且准确地识别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共性问题,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邀请 23 位行业专家进行研究,最终识别出以下这些问题,前期决策问题包含可行性研究不充分以及设计深度不足等情况,招投标问题表现为围标串标和资质挂靠等现象较为突出,施工管控问题存在设计变更频繁、签证滞后以及进度滞后等状况,验收结算问题体现为结算争议多发情况 [2]。从上述分析能够看出,设计变更、围标串标和签证滞后属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里发生频率较高且影响程度较大的问题,设计变更频繁会致使工程进度延误以及成本增加,围标串标会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并影响项目质量和成本,签证滞后会造成项目结算及内部验收延,对这些共性问题展开深入分析有助于找到问题根源进而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2.2 动态闭环治理模型
本研究提出的动态闭环治理模型采用四步循环机制,能够实现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风险的有效识别、分析、干预和反馈。
2.2.1 识别层
识别层通过对 32 个历史案例库综合分析,提取出共性数据,共性数据能够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丰富经验教训,以帮助其识别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实时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反映项目实际情况,让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比如通过物联网传感器能实时监测施工现场温度、湿度、噪音等环境参数以及设备运行状态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2.2 分析层
分析层运用改进型模糊综合评价法,把权重系数设定成风险概率 0.4 以及损失程度 0.6。该方法可更准确评估风险可能性与影响程度,传统风险评估方法常常仅考虑风险概率或者损失程度其中一个因素,改进型模糊综合评价法则是将两者结合起来,综合考量风险各个方面进而提升风险评估准确性,借助对风险进行准确评估,项目管理人员能够制定出更为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
2.2.3 干预层
干预层匹配标准化解决方案库,例如当设计变更触发时,会启动 BIM 冲突检测流程。标准化解决方案库是本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包含了针对各种常见风险的应对措施。当识别出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后,系统会自动从标准化解决方案库中匹配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 这样可以提高风险应对的效率和效果,减少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3]。
2.2.4 反馈层
反馈层建立了 PDCA 循环数据库,实现知识沉淀与持续优化,PDCA 循环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四个阶段。通过建立 PDCA 循环数据库,项目管理人员可以对项目管理过程中进度滞后的情况进行纠偏,确保项目能按目标计划竣工。
3 关键治理技术与实践验证
3.1 可研阶段风险前置技术
土地获取属于工程建设项目很重要的前期工作内容,这一过程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本研究专门制定了土地交付标准化协议。协议明确场地标高、土质要求、构筑物拆除、暗埋管线处理等,此条款能够覆盖82% 的潜在风险情况,在新能源乘用车电驱基地项目里面,土地的地质条件会直接影响项目的基础建设成本,如果地质不良,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这会增加项目的成本并且影响工期,土地交付标准化协议的制定能够在项目前期对土地地质条件严格把关,以此降低项目所面临的风险。

3.2 设计阶段协同优化
在设计阶段的时候本研究采用 BIM 正向设计流程,其中包含设备参数集成和冲突检测这两个关键环节,设备参数集成借助 IFC 标准接口达成设备参数与设计模型的实时同步。传统设计方法里设备参数和设计模型常常是分开管理的,这样容易造成信息不一致以及产生错误,通过 IFC 标准接口设备参数能够实时更新到设计模型当中,从而保证了设计信息的准确性与一致性。比如,在建筑设计时空调设备的参数若发生变化,可通过 IFC标准接口及时把新参数更新到设计模型里,设计师能依据新参数对设计做出调整,避免因信息不一致而引发设计错误,冲突检测方面通过 Navisworks 软件可检测机电管线碰撞点,还能将整改周期缩短至 72 小时。在建筑工程中机电管线的布置是非常复杂的,要是在设计阶段未进行有效的冲突检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管线碰撞的问题,这会导致施工难度增加、工期延误以及成本增加,Navisworks软件能够对设计模型中的机电管线开展模拟分析,提前发现碰撞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大大提升了设计质量和施工效率[4]。
3.3 招标采购智能防控
招标采购过程中,围标串标是一 个严重的问题,会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影响项目的质量和成本。本研究提出了反围标算法模型,其公式为 D=o 计算投标人报价的离散度来判断是否存在围标串标行为。在市 D<5% 的预 功拦截了 3 起串标行为,准确率达到 89.3%,报价离散度是衡量投标人 异程度的指标 散度较小,说明投标人的报价比较接近,可能存在围标串标的嫌疑。反围 及时发现围标串标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3.4 施工阶段数字化监管
施工阶段本研究采用智慧 块链存 证两个主要功能,其中 AI 视觉识别基于 YOLOv5 算法, 重要 ,安全带是保障工人安全的重要装备, 获而 技术可实时监测施工现场工人安全带佩戴情 人佩戴,如此能有效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 平台存储隐蔽工程数据 3685 条, 其质量和工程量易引发结算争议,区块链存 不可篡改,结算时双方能通过区块链平台查看数据,避免因 致导致结算争议
在进度管理方面智慧工地系统借助 BIM 与物联网技术达成施工进度实时跟踪和动态调整,系统集成进度计划数据结合无人机航拍和现场摄像头影像资料,利用 AI 算法自动识别施工节点完成状况并和计划进度对比分析,当进度偏差超出阈值时系统自动预警且生成调整建议,助力管理人员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工期目标顺利实现,在质量管理方面系统通过传感器网络对关键施工参数像混凝土强度和钢结构焊接质量实时监测,数据自动上传到云端平台并和设计标准进行比对,AI 质检模块能够识别混凝土裂缝和钢筋间距不合格等质量缺陷,准确率达 92% 以上同时区块链技术用于存储材料检测报告和工序验收记录,保证质量数据可追溯且不能篡改。在成本管理方面严控需求、设计变更,可以有效减少建设方成本增加。
4 管理成效与推广价值
4.1 实施效果对比
通过对传统模式和本研究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对比,可以直观地看出本研究提出的全生命周期动态闭环管理体系的优势,如图表2 :

从表 2 数据可以看出,本研究模式在降低项目变更率和安全事故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项目变更率的降低意味着工程进度更加稳定,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率的降低则保障了工人的生命安全和项目的顺利进行,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本研究提出的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实用性[5]。
4.2 跨行业适用性验证
为了验证本研究提出的管理体系的跨行业适用性,分别在数据中心项目和半导体项目中进行了应用。在数据中心项目中,设计协同度提升了 58.3%(通过公式
计算得出)。数据中心项目通常具有技术含量高、设备复杂、施工难度大等特点,设计协同度的提升可以有效提高项目的设计质量和施工效率。本研究提出的管理体系通过 BIM 技术和标准化协议等手段,实现了设计团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从而提高了设计协同度,在半导体项目中,供应商违约率下降了 69.4%(通过公式 λ=1-N1/N0 计算得出)。半导体项目涉及到众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违约行为会影响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本研究提出的“保函 + 过程绩效抵押”组合模式和标准化协议库等措施,加强了对供应商的管理和约束,提高了供应商的违约成本,从而有效降低了供应商的违约率,这些跨行业的应用案例表明,本研究提出的管理体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以为不同行业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5 结语:
综上,本研究有三大创新成果:一是构建全周期问题映射模型该模型通过系统化风险梳理和映射关系建立让风险识别效率提升 3.2 倍,二是采用“制度 + 技术”双轮驱动模式此模式运用保函组合和区块链技术把违约成本提升至22%,显著提升了项目管理效能还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 杨铁红. 城建档案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系统的实践探索[J]. 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024,(11):83-85.
[2] 赵云江 , 杨东霞 , 宋思贤 . 企业资源计划与生产经营计划闭环管理 [J]. 石油知识 ,2024,(06):50-51.
[3]尹燕玲 , 戴伟 , 胡伟标 , 等 . 基于闭环管理的医用耗材准入遴选管理实践与探讨 [J].医疗装
备 ,2024,37(14):48-50+56.
[4] 陈霄燕. 基于城建档案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系统研究与创新[J]. 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024,(04):82-
86.
[5] 李欢 , 焦冠文 , 刘力华 , 等 . 企业问题闭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电子世界 ,2021,(24):170-171.
作者简介:韦森(1980.1-),男,汉族,本科,四川泸县,工程师,研究方向:从事基建项目(工业园区)建设方全过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