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真实性情境驱动学习目标的达成

作者

王茹

济南高新区金谷小学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1

CAP 教学模式强调情境(Context)—探究(Inquiry)—实践(Practice)的协同,而真实性情境创设作为该模式的核心环节,需通过生活化场景、问题导向任务及多元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 感知—思考—创造” 中提升美术素养。

真实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特点,通过模拟或再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场景,将美术知识与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其核心在于避免情境的虚构化或形式化,强调情境的“ 真实性” 与“ 体验感” ,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场景中主动探究、实践和创造,从而提升学习兴趣与核心素养。

2022 版艺术新课标将“ 创设情境” 作为落实核心素养、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教学策略,强调通过情境的真实性、综合性与体验性,引导学生在具体场景中感受艺术、参与实践并理解文化内涵。其描述主要体现在核心素养导向和课程实施路径两个层面,注重情境与学生生活、多学科知识及文化传承的深度联结。

在此,我们需要厘清“ 真实性情境” 与“ 真实” 的区别,真实性情境不是指将学生带领到实地真实的场景中去,而是在面对本单元及本课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去为学生设计一个“ 真实性” 的核心任务,一个在实际生活中切实可能存在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结的任务,这个任务不是宏大宽泛和不切实际的,而是真实的让学生能够通过学科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情境。比如在《走进春天——放飞风筝》这一课,所创设的真实性情境为“ 在潍坊世界风筝节中为大家介绍中国的传统工艺品风筝” ,为了此次任务,学生需逐次完成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即达成一整个体系的教学目标,如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风筝的历史起源,了解风筝的材质、外形和纹样与春天的关系,能够绘制风筝图样。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与绘画中感受风筝的魅力,体会春天的美,体验绘制风筝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首先创设真实情境要注重生活关联性,情境需源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或文化现象,如《蔬果的剖面》一课中让学生触摸、观察真实蔬果。其次,要学生多感官参与: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度刺激,帮助学生深刻感知美,例如播放海浪声配合鱼类视频。再次,注重实践性与合作性,设置需要动手操作或小组协作的任务,如“ 设计特色鞋大赛” ,强化知识的实际应用。最后,要明确问题导向性:围绕具体问题(如“ 为白雪公主设计城堡” )激发探究欲望,促进主动思考。

那么,如何创设真实情境的实践路径呢?首先需立足生活与文化,构建美术性与人文性情境,教师需观察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将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等融入课堂。例如:结合春节主题创设“ 年画创作工坊” ,让学生了解年画的历史与技法;以校园环境为素材,开展“ 我的校园写生” 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其次,贴合学生经验,设计科学性与趣味性情境。依据年龄特点调整情境复杂度:低年级可采用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或游戏化情境(如“ 角色扮演彩虹鞋店设计师” );高年级可引入社会性议题,如“ 环保海报设计” ,增强责任意识。结合学科融合:将数学(对称图形)、科学(光影原理)等知识融入美术情境,如“ 利用几何图形设计未来建筑” 。

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小学美术课堂能从“ 知识传授” 转向“ 能力培养” ,让学生在“ 做中学、用中学” 中感受美术的魅力,实现“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