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研究

作者

李雨潮

身份证号码:210304198812251014

引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各类大型建筑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涌现,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具有高空作业多、交叉作业频繁、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使得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与不良社会影响。尽管国家与行业出台了一系列安全管理法规与标准,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仍存在诸多漏洞与薄弱环节。

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1.1 安全管理基本概念

施工安全管理是以施工安全为主要内容,以实现生产中人员、设备、环境的安全为目的,进行科学管理的方法和过程,是按照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进行生产过程预防与控制事故发生的安全过程管理。建筑施工领域中安全管理,主要是对施工全过程的施工现场实施有效的现场安全管理,目的是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以避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与施工中断的发生。

1.2 相关安全管理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为事故的原因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如海因里希的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事故是多种因素按一定的顺序互为因果相继出现的结果,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则是事故的间接原因。系统安全理论将施工现场当做是一个整体的有机系统,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因素协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综合考虑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以系统结构的优劣来决定整个系统的安全情况,防止了单一因素失效导致事故的发生。

1.3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特点与要素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呈现出一种复杂性、动态性和危险性特征,呈现出工作对象复杂、施工内容复杂、设备机具和工具种类复杂等特点,容易受到时间变化、生产条件变化等的影响;安全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人为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过程中,管理的顺利高效开展有赖于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以及施工操作能力,施工的物体材料设备以及工具的使用安全性和现场工器具的良好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制度的合理性和制定质量及管理团队的能力与效率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完善开展亦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当前安全管理现状

现阶段大部分建筑企业建立了较为基础的安全管理体制,配置了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了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对新进场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及特种作业人员的专项培训,对施工过程实施安全检查常态化。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安全管理制度缺陷、执行不力。企业的制度条款跟不上实际的需要,制度内容不够全面、针对性及可操作性差,在制度落实时,责任得不到落实、违规时处罚不到位。安全教育培训走过场,培训内容过时、缺乏时效性,培训形式单一,不能有效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应急能力,而导致从业人员违规作业现象时有发生。安全投入不到位,安全防护用品设备陈旧、缺失,如个别施工现场的安全网破损未及时更换、塔吊等大型设备未按时检修;安全监督管理缺位,监管力量不足,部分隐患未能发现并及时纠正,对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大,其威慑力不足。

2.3 问题成因分析

在企业方面,存在企业安全责任意识薄弱、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对安全投入作为成本费用增加支出,加大安全管理投入的不到位现象。行业方面,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以低价中标的方式居多,为了保证利润,建筑企业不得不缩减安全成本;监管部门方面,部分监管人员数量少、专业素质薄弱,且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手段较为落后,监督管理不能够全面、及时跟踪施工现场,加之建设施工行业农民工人员多、流动性大等,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相关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在执行过程中缺少监督考核机制,无法有效落实。

三、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优化策略

3.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与体系

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界定明晰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安质经理及班组长和工人等的安全生产职责,形成管理责任分工明细,构成层级管理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健全安全规章制度,结合项目管控的特点,把安全作业规程、安全隐患排查制度等具体细化,具有可操作性;建立安全风险分级防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体系,对施工项目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将风险分级管控,制定针对性管控方法;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做到隐患检查、隐患整改、隐患验收的动态管理,提升安全管理系统的科学合理性。

3.2 加强人员安全管理

合理创新安全培训教育手段,通过案例教学、虚拟现实体验等方式丰富安全培训教学形式,提高安全培训效果,提高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操作技术水平。建立健全安全绩效考核机制,把安全考核结果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重要部分,对安全管理先进的员工予以奖励,对违反安全规定的员工予以惩罚,调动全体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3.3 加大安全投入与设备管理

确保安全经费投入,做好安全防护设施的配备及维护,及时做好老旧设备的更换。开展好施工机具设备的寿命全周期管理,从机具设备的采购到安装、使用、报废的整个过程都要按照检测检验制度的规定予以落实,并定期做好塔吊、升降机等大型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状态。主动采用智能化的安全管理设施,如智能安全帽、塔吊监控设备,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防范的主动性以及精准性和实效性。

3.4 强化安全监督与管理

健全安全监管制度,明晰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权力和责任,推行多部门联合监管体制,形成监管合力;探索安全监管手段,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研发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实时动态监控施工现场的人员、设备、环境等。加强安全不良违规处罚力度,对施工现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有严重违规行为的企业和个人按照法律、法规严惩,增加其违法违规成本,督促企业强化安全管理。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关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完善理论认知、剖析现存问题、实施优化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未来,需持续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不断创新安全管理理念与方法,推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向更高水平迈进。

参考文献

[1]张锦汉,殷胜利,王俊峰,等.行为安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5,24(08):187-189.

[2] 汪 炎 . 建 筑 工 程 施 工 安 全 管 理 问 题 与 对 策 研 究 [J]. 现 代 工 程 科技,2025,4(07):181-184.

[3]赵俊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5,10(07):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