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安全技术与安全控制分析
张成凯
身份证号码:370724198407181413
引言
石油化工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生产涵盖炼油、化工原料制备等高风险环节,涉及氢气、苯、硫化氢等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随着产业规模扩大与工艺复杂化,传统安全管理手段已难以应对新型风险,亟需系统性研究安全技术升级与控制体系优化路径,以保障行业可持续发展。
一、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现状分析
1.1 行业生产特点与安全风险
石油化工行业生产过程具有高温高压、工艺流程复杂、物料易燃易爆且有毒有害等显著特点。在炼油环节,常需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催化裂化、加氢精制等反应,一旦设备密封失效或管道承受不住压力,极易引发物料泄漏,遇明火便会导致爆炸。生产过程中涉及的苯、硫化氢、氯气等物料,不仅易燃易爆,还具有高毒性,一旦泄漏,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引发群体中毒事件。
1.2 安全管理现状与挑战
当前,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虽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但执行力度不足,安全检查、隐患排查等工作浮于表面,未能真正落实到生产一线。在安全培训方面,一些企业培训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员工对安全操作规程掌握不熟练,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投入不足也是普遍问题,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在安全设备更新、技术升级上不愿投入,导致设备老化、安全监测手段落后。
1.3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运用现状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在多领域广泛应用。防火防爆技术方面,阻燃材料、防爆设备普及,可燃气体报警系统实现风险预警。防泄漏与环保技术中,机械密封、超声波检测等降低泄漏风险,多级处理工艺保障三废达标排放。个人防护技术不断完善,高性能防化服、空气呼吸器等装备为从业人员提供安全保障。但仍存在技术应用不均衡、部分企业设备更新滞后等问题,影响安全技术整体效能发挥。
二、石油化工安全技术应用分析
2.1 防火防爆技术
石油化工生产系统防火防爆技术是防止发生安全事故的最后一道防线。防火阻燃材料应用能够减少火灾的发展,防止火势扩散,如阀门、管道和设备壳体涂刷的阻燃材料,能有效延迟高温环境下的燃烧时间。隔爆设备和增安型设备通过结构安全设置防止爆炸事故的扩散。安全连锁装置安全阀设置能够达到安全控制的目的。控制系统的温度、压力超过一定限度,安全联锁切断物料,实施降温降压。液化石油气储罐设置可燃气体探头报警,当探头监测到罐体中有泄露情况,立即报警。
2.2 防泄漏与环保技术
石油化工生产事故防治的关键技术包括防泄漏技术。密封技术的进步降低了物料泄露风险,机械密封、干气密封等密封技术通过合理的设计、高科技密封材料实现设备法兰连接的密封;管道检测技术提升,利用超声波、漏磁技术无损检测实现了对管道腐蚀、裂纹缺陷的探知,能够有效提前检测泄漏风险。在环保技术方面,废气采用催化燃烧、吸附浓缩等技术,使挥发性有机物成为无污染气体。
2.3 自动化安全控制技术
PLC、DCS、SIS 等自动化安全控制技术为石油化工生产撑起了一把“安全伞”。DCS完成整个生产过程的集中监控和分散控制,在中控室操控人员可以实时监控整个生产流程运行参数,及时对异常工况进行调整。SIS 由独立于 DCS 的系统组成,能独立进行紧急关机、关断等安全操作,保障装置正常运行的安全。PLC 主要用于部分局部设备控制,比如调节泵流量、调节阀门开度。在乙烯裂解装置中,自动化系统能够随时监控裂解炉的温度、压力,当温度、压力低于或高于系统设置值时,将自动调节燃料和进料量,利用模拟仿真技术提前预判事故发生机理,提早调整控制方案,能极大提高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4 个人防护技术
个体防护技术是保障石化从业人员最后一道防线。个体防护装备的完好使用情况直接影响到个体防护。防化服所使用材料是多材料的组合防护材料,能够抗强酸强碱及有毒气体;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防护,正压呼吸式空气呼吸器具备高效过滤器,能够在缺氧或者有毒有害环境中为使用者提供干净的呼吸空气,同时,防护面具、防护手套、防护鞋等个体防护装备依据不同的作业条件有所区分,例如,防切割手套,属于设备维修,耐高温鞋,属于高温场所作业。
三、石油化工安全控制体系构建
3.1 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
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是石油化工安全控制体系的 “前沿哨所”。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LOPA(保护层分析)等系统性评估方法,通过对工艺流程、设备参数、操作程序的细致分析,识别潜在风险。运用 HAZOP 对乙烯装置的裂解单元进行分析时,可针对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偏差,预测可能引发的超温分解、设备损坏等危险,并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动态风险预警模型,实时收集设备运行数据、环境监测数据,一旦风险指标超过阈值,立即通过声光报警、短信推送等方式发出预警。
3.2 安全管理制度与责任落实
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安全生产的 “基本法”。企业需制定涵盖安全生产责任制、设备维护管理、作业许可审批等在内的全流程制度体系。明确规定生产、技术、安全等部门在隐患排查、整改中的具体职责,避免责任推诿。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将安全绩效与员工薪酬、晋升挂钩,对违规操作、失职渎职行为严肃处理。通过定期开展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确保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3.3 安全培训与应急管理
安全培训与应急管理是提升企业安全 “免疫力” 的关键。安全培训需涵盖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专项培训以及全员安全意识教育。采用理论授课、实操演练、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如通过 VR 模拟装置爆炸场景,让员工直观感受事故危害,掌握应急逃生技能。在应急管理方面,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针对火灾、爆炸、泄漏等不同事故类型,明确应急响应流程、人员疏散路线、救援措施等。定期组织应急演练,邀请专业机构评估演练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不断优化应急预案。
结语
本研究系统剖析石油化工安全技术与控制要点,针对技术滞后、管理疏漏等问题,提出创新技术、完善制度等优化策略。通过推广新型安全技术、强化智能化管控,有效提升了行业风险防控能力。紧跟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持续推进安全技术迭代升级,完善安全标准体系,为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 魏伟.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与安全控制探讨[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4,44(21):130-132.
[2]周娟,龙雪华,程青松.化工安全技术与安全控制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3,43(24):96-98.
[3]顾元春.石油化工安全技术与安全控制对策探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3,43(14):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