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基础核心素养协同下的“设计制作”综合实践活动行动探究

作者

张丽艳

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外国语学校  13460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使命。同时,基础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小学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强调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设计制作”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将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综合能力。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基础核心素养协同融入到“设计制作”综合实践活动中,对于实现小学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基础核心素养协同下的“设计制作”综合实践的意义

在小学教育中,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基础核心素养协同融入“设计制作”综合实践,意义深远且重大。从学生个人发展层面看,这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绝佳平台。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环保宣传品时思考如何践行环保理念,这不仅深化了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更培养了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基础核心素养如合作交流、责任担当等也得到充分锻炼,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分享,在完成作品过程中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促进全面发展。

2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基础核心素养协同下“设计制作”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融合难度大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设计制作”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是一个难题。部分教师在活动设计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道德与法治知识与“设计制作”活动的结合点,导致活动出现“两张皮”的现象,既无法有效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无法充分培养学生的基础核心素养。

2.2 教师专业能力不足

开展“设计制作”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但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设计制作”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缺乏经验,无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同时,教师对基础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把握不够深入,难以在活动中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3 资源支持有限

“设计制作”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资源支持,如材料、设备、场地等。但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往往存在资源短缺的问题,无法满足活动的需求。此外,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也不够充分,企业、社区等与学校的合作不够紧密,导致活动缺乏外部支持和拓展空间。

3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基础核心素养协同下“设计制作”综合实践策略

3.1 精准课程融合,构建协同框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基础核心素养协同下的“设计制作”综合实践,首要策略是精准实现课程融合。教师应深入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程课程标准与基础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梳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起清晰、科学的协同框架。例如,在开展以“传统文化传承”为主题的“设计制作”活动时,道德与法治方面可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以及传承的意义,培养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感这一核心素养;在设计制作传统手工艺品过程中,融入科学探究、艺术审美等。

3.2 强化师资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是“设计制作”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活动质量。学校应强化师资培训,提升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制作”技能以及核心素养理解等多方面的能力。一方面,邀请道德与法治教育专家开展讲座,帮助教师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价值和教学要点,使教师能准确把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在活动中的融入方式。另一方面,组织“设计制作”专业培训,如手工制作、科技设计等技能培训,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3.3 整合多元资源,拓展实践空间

丰富多元的资源是“设计制作”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学校应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拓展广阔的实践空间。校内,充分利用实验室、图书馆、活动室等场所,配备必要的“设计制作”工具和材料,如手工工具、科技器材等,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实践条件。校外,加强与企业、社区、文化机构等的合作。例如,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创新设计活动,让学生接触前沿技术和实际项目;与社区合作组织公益活动设计制作,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化机构合作开展传统文化设计制作项目,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3.4 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是“设计制作”综合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评价体系应涵盖活动过程和结果,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全面评价。在过程评价方面,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表现,通过教师观察、学生自评和互评等方式,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例如,在小组合作“设计制作”过程中,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发挥自己的优势、是否与小组成员有效沟通协作等。在结果评价方面,不仅评价作品的完成度和质量,更注重作品所体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和核心素养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行动探究发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基础核心素养协同下的“设计制作”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课程融合难度大、教师专业能力不足、资源支持有限和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课程融合设计、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拓展资源支持渠道和完善评价机制等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设计研究 [J]. 单俊豪 ; 刘永贵 . 电化教育研究 ,2024(07)

[2] 中国教育数字化的现实基础、实然困境与改革方向 [J]. 郑永和 ; 刘士玉 ; 王一岩 . 中国远程教育 ,20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