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慧课堂构建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陈方杰

安化县大福镇木孔完小 湖南益阳 413517

引言:智慧课堂是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产物,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全新可能,智慧课堂不仅是技术环境变革更是教学理念、模式、方法综合创新。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面临教学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师生互动深度不够、学生思维培养和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分析智慧课堂应用现状和困境,探索数字资源整合优化和教学互动模式创新策略,探究思维能力培养深化和学习评价体系完善路径,为智慧课堂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智慧课堂应用现状,小学数学教学困境

目前大多数学校已建立基础智慧教室环境,配备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系统等硬件设施,但智慧课堂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形式轻实效现象,教师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不足难以充分发挥智慧课堂优势,部分教师习惯以往的教学模式,对智慧课堂持观望或抵触态度。教学资源建设方面优质数字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资源开发缺乏系统性规划导致许多教师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窘境,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学设计缺乏创新,通常是将以往的教学内容简单搬移至数字平台,未能真正实现教学方式变革。

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知识获取渠道虽然丰富多元,但深度学习和思维训练仍显不足,学生沉浸于感官刺激而忽视思维锻炼,课堂互动流于形式缺乏有效引导和深度参与,师生互动虽然频繁但质量不高,学习评价仍以结果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学习状况。部分学校存在盲目追求技术而忽视教学本质问题,将智慧课堂等同于多媒体教学,未能深入理解智慧课堂内涵。家校协同不足,学生课内外学习缺乏有效衔接,家长对智慧课堂认识不足难以提供适当支持,区域间数字鸿沟明显,城乡学校智慧课堂建设水平差异较大优质教育资源难以均衡分配,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不足,缺乏系统培训和指导难以适应智慧课堂教学需求。

二、数字资源整合优化,教学互动模式创新

系统性体现在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将数字资源按年级、单元、主题进行科学分类形成结构化资源体系,适用性强调资源内容应当契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既满足基础学习又能拓展思维空间,共享性则体现为打破校际壁垒,建立区域性甚至全国性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优质资源辐射带动。教学互动模式创新则需构建多维互动架构,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三个层面,形成立体化互动网络。通过问题导向型互动环节设置,利用层次性、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热情,引入协作探究式互动模式,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开发智能辅助互动工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和即时反馈。混合式教学实践将线上学习和线下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微课资源支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实践活动促进知识应用,智能作业提供个性化练习全方位提升教学效果。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为例,教师应当通过数字资源整合和教学互动创新实现教学效果提升。课前教师整合相关微课资源,如乘法运算原理、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等基础知识推送给学生预习,并设计情境化学习任务如小店购物场景,让学生思考实际应用情境。课中先通过多媒体呈现购物场景:小明购买 12 本练习册,每本售价 24 元共需支付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教师利用智慧平台展示学生多种解题思路,如直接计算12×24 、分解为 12×20+12×4 等不同方法,接着通过可视化工具展示竖式计算原理,学生进行虚拟操作掌握计算步骤,然后组织小组协作探究活动,每组分配不同难度两位数乘两位数题目,要求尝试多种解法并比较效率,最终学生通过智慧平台即时上传解题过程,教师实时点评并引导反思。

三、思维能力培养深化,学习评价体系完善

通过设计层次性思维训练任务,从基础观察分析到高阶推理创新逐步提升思维水平,引入思维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并建立概念联系,开发算法思维培养环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探究式学习策略能有效激发学生思维深度,通过主题探究活动培养探究精神,现实情境问题增强学习真实性,反思性学习形成元认知能力,知识迁移应用培养融会贯通能力。学习评价体系完善则需要构建多元评价机制,包括过程性评价记录学习轨迹,能力导向评价关注核心能力发展,自评互评培养评价主体多元化,智能诊断精准识别薄弱环节。教学反馈优化机制通过学习分析技术挖掘学习规律,即时反馈通道提供学习指导,教学反思探究改进教学设计,家校协同评价形成教育合力全面提升智慧课堂教学实效。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学为例,教师应当通过思维培养深化和评价体系完善提升教学质量。课前教师利用智慧平台推送小数概念和整数乘法相关微课并设计前测题目,从而了解学生预备知识情况,基于测评结果系统自动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弥补知识缺口。课中先创设购物情境:某水果每千克12.5 元,购买 2.4 千克应当付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联系和区别,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工具引导学生梳理小数乘法—整数乘法—小数点位置变化等概念关系,然后开展算法设计活动,请学生尝试设计小数乘法计算步骤从而培养学生算法思维,学生提交算法设计后系统自动归类不同思路,教师引导比较分析各种算法优缺点。评价环节采用多元方式:系统自动记录学生参与度、答题正确率等数据形成过程性评价,设计能力导向评价任务,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反思学习得失。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解决智慧课堂应用现状困境需要多维度系统化推进,通过数字资源整合优化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提升资源使用效率,通过教学互动模式创新构建多维互动架构,激发学生参与热情,通过思维能力培养深化,设计多层次思维训练任务提升核心素养,通过学习评价体系完善实施过程性评价,全面客观评估学生发展。智慧课堂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校、家长、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协同努力,共同营造良好智慧教育生态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桐桐 . 构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 2024(21):95-97.

[2] 孙雯静 . 小学数学教学中智慧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C]//2022 教育教学现代化精准管理高峰论坛论文集.2022.

[3] 王建 . 小学数学教学中智慧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J]. 科学咨询 , 2021,000(031):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