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学的资源挖掘与路径设计

作者

叶梦颖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省贵阳市 550025

伴随 “三全育人” 理念的持续深化,高校体育教学育人价值获重新评估,作为兼具健身功能与艺术特质的运动,其教学不应单是肢体技能的传递,更要成为价值引领的工具,部分高校在健美操教学里,技能训练与思政教育相脱节,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充分,育人功效未充分体现。本文着眼于课程思政与健美操教学的整合,全面探寻可嵌入的文化、品德、意志等方面资源,探寻合理的融入办法,推动健美操教学达成 “育体” 与 “育德” 协同进步,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思政建设给予实践方面的参考借鉴,

一、课程思政与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内在关联

健美操依托身体动作开展,具备竞技和观赏双重属性,教学可增强体质,还能培养审美观念、团队精神和文化归属感,与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要求高度相符,集体操练、动作设计、训练环节等情景,本身自带团队合作、文化推广、意志磨炼等育人要素。当前高校健美操教学呈现 “重技能、轻价值” 态势,像未重视团队协作引导、对本土文化元素开发欠缺、评价着重动作完成状况等,整合思政资源、谋划融入途径,是达成 “育体” 与 “育德” 协同的核心。

二、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学的资源挖掘(一)文化类资源:从传统到时代的精神衔接

挖掘文化资源时需统筹 “传统基因” 与 “时代表达”,可围绕民族体育和舞蹈文化展开,把各民族特色舞蹈的标志性动作转变为健美操的动作素材,借助 “动作模仿 — 文化溯源” 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训练中体悟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痕迹,深化文化认同度,可与时代精神符号衔接,围绕具时代价值的精神主旨编排操化动作,借肢体动作体现相关精神核心意象,利用集体队列的变化来契合精神所承载的协作内涵,让抽象精神内涵转变为可感肢体表现[1]。

(二)品德类资源:从练习场景到人格培育

健美操教学场景里存在丰富的品德培育资源,应从“显性场景”与“隐性细节”双方向探寻,开展集体套路练习之际,可凭借 “动作同步性要求” 衍生出 “责任意识” 的培育工作,促使团队在成员出错时借助互助实现磨合,增强对“个体对集体的责任”的认知程度;双人协作动作里,可利用 “力量传递与信任支撑” 的训练进程开展 “诚信友善” 的实践培育,使学生于肢体协作中领悟“信任”含义。“领导力与服务意识”可借助课堂“轮流领操”环节培育,需领操学生统筹动作示范和同伴练习进程,自行调节带领节奏。

(三)意志与价值类资源:从训练过程到精神成长

健美操训练中的“挑战与突破”情境,是意志和价值资源的关键承载处,实施复合动作的训练工作,可开发 “毅力培育” 资源,教师通过跟踪学生动作掌握的进步历程,引领学生总结突破的办法,总结“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做事办法,比赛及表演的情景可担负起 “竞争与包容” 的价值指引,赛前着重强调“全力以赴的竞争态度”,赛后点评聚焦于“对手优点借鉴”以及“团队共同成长”,防止陷入“唯成绩论”,引领学生领会“竞争是自我突破的路径,而非否定他人的标准”。

三、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学的路径设计(一)重构教学目标:明确 “三维协同” 导向

冲破 “技能单一目标” 模式的束缚,创立 “技能 — 认知 — 情感” 三维目标架构,技能目标以 “动作规范性与表现力” 为核心;将认知目的与文化及价值领悟相融合;情感目标聚焦于精神品质的培养,三者需达成逻辑连贯,就 “民族元素套路教学” 而言,要将掌握融入传统舞蹈元素的动作作为技能根基,把了解相关文化背景当作认知依托,把唤起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作为情感落脚点。

(二)优化教学内容:实现 “操化与思政” 的有机嵌套

内容改进应防止 “思政元素生硬附加”,借助 “动作 — 故事 — 精神” 的三层嵌套达成融合,当选择套路之际,构建 “传统 + 现代” 内容资源库:把 “民族风创编套路” 融入传统模块,同时解读动作背后的文化底蕴;借助现代模块化设计思路打造“主题性操化组合”,使动作与精神达成呼应。在理论授课环节,添加“健美操与文化”专题,借助比较不同文化中的美学呈现,使学生领会“美的多元性”,提升文化自信。

(三)创新教学方法:依托 “情境与互动” 深化体验

运用 “情境创设 — 体验感知 — 反思升华” 教学法链,让思政元素自然渗透,情境教学能够与 “场景模拟” 相结合,引导学生对 “协作意义”“坚持的价值” 等展开思考;可借助“角色互换”模式开展互动教学,让学生分小组开展 “套路创编 + 文化解读” 工作,借“创编 — 表达”强化价值理解[2]。

(四)完善教学评价:构建 “过程与多元” 的评价体系

打破 “终端动作评价” 束缚,构建 “过程 + 多元” 评价体系,过程评估聚焦 “思政元素的感知与践行”,利用“课堂观察记录”采集学生表现,把相关表现算入平时成绩,该成绩占比至少为 40% ,多元评估采用“自评 + 互评 + 师评” 模式:自我评估时学生要对练习中的态度与合作贡献加以反思;互评着重于同伴扶持与个人所学积累;教师评估会综合考量 “技能进步” 与 “精神成长”。

结语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要点,借助项目特性找寻“动作载体与价值内涵”的结合之处,杜绝“两张皮” 现象产生,思政资源从文化、品德、意志等方面挖掘,要依靠 “目标重构 — 内容优化 — 方法创新 —评价完善” 的路径达成落地,使学生在身体运动中既提高运动能力,更能体悟文化底蕴、养成团队协作、锻造顽强性格。后续教学里,仍应不断留意学生认知特性,实时更新思政素材库,使健美操教学真正变成 “育体”与 “育德” 协同的育人平台。

参考文献

[1]胡美.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海外文摘·学术, 2021(6):4.

[2]邱琳玲.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当代体育, 202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