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多维度评估在养老机构高龄老人压力性损伤防控中的应用

作者

经翊菡 张倩

南京江宁沐春园护理院 江苏南京 210000

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已超 2.8 亿,其中高龄(80 岁以上)老人群体增长迅速。高龄老人的身体机能逐步衰退,长期卧床、活动受限、营养不良、慢病共存等因素,使其成为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重点人群。压力性损伤不仅增加护理成本,更会引发继发感染、组织坏死甚至败血症等严重后果,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全。

养老机构是高龄老人集中照护的主要场所,防控压力性损伤已成为机构护理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传统护理中多采用肉眼观察与被动响应为主的判断模式,缺乏风险前置识别手段。近年来, Braden 评分作为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工具被广泛应用,但仍存在维度覆盖不全、个体差异适应性差等局限。因此,探索基于多维度信息整合的综合评估方法,并建立闭环风险干预体系,是提升压力性损伤防控效率与质量的关键。

一、高龄老人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机制与影响因素

压力性损伤的本质是局部组织因长期受压导致持续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高龄老人因皮肤变薄、组织弹性下降、血液循环减弱,较年轻人更易形成不可逆损伤。其发病机制不仅限于机械压迫,还受到微循环功能障碍、营养摄入不足、免疫力低下等多因素影响。

首先,从生理角度看,高龄老人肌肉萎缩、活动能力下降,自主翻身能力弱化,长期卧床者更易形成压迫部位;其次,尿失禁与大便失禁频发导致皮肤湿度升高,降低皮肤屏障功能,使局部更易破损;再次,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脑卒中、帕金森病等会进一步影响血流灌注与知觉反应,加重风险。

此外,营养状态与心理因素也是影响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重要变量。长期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使皮肤修复能力下降;而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会降低老人配合护理的积极性,影响防控措施的执行。因此,单一维度的评估工具难以全面反映风险全貌,亟需更系统、客观、动态的评估模型支持精准干预。

二、多维度评估模型构建与评估要素整合

在传统养老护理中,Braden 评分虽广泛应用于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但因其维度单一、个体差异覆盖不足,存在识别滞后、干预滞缓的问题。研究表明,单一评分模式往往难以反映高龄老人实际风险,易导致护理措施不到位。为此,本文提出融合“生理—营养—心理—环境”四个维度的综合评估模型,旨在提升识别效率与干预针对性。模型在 Braden 评分基础上引入 MNA-SF 营养筛查、MMSE 与 GDS 情绪评估以及现场环境风险打分,建立 0-100 分量表体系,对风险等级进行精准划分,并制定相应干预方案。

评估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护理策略的科学性与执行效率。在某医养结合机构对 327 名高龄老人开展的对比研究中,采用传统 Braden 评分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 13.5% ,而使用多维度评估者降至 4.8% 。这一显著差异源于多维工具能更早识别高风险人群,引导护士在翻身频次、营养补给与心理干预上精准发力,提高了护理执行率。研究还发现,多维度评估组中护理干预前置率和依从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科学评估工具在风险控制中起到了核心作用。

三、评估方法对压力性损伤防控效果的差异性观察

为探讨不同评估方法对压力性损伤防控效果的影响,研究团队在某市一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开展为期五年的观察性干预研究,纳入该机构 265 名高龄住养老人,平均年龄为 82.7 岁。根据所采用的评估方式将样本划分为五组: ① 常规观察法; ② Braden 评分; ③ Braden 评分联合营养评估; ④ Braden 评分联合心理评估; ⑤ 多维度综合评估法(整合生理、营养、心理与环境四类要素)。针对每组评估结果,护士制定相应护理干预计划并持续执行,观察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期间统计各组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的执行频率、干预依从度和实际发生例数,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评估方法本身并不直接影响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但却显著影响了护士对高风险个体的识别精度和护理干预策略的实施强度。以多维度综合评估组为例,其护理团队根据更全面的风险信息,制定了个性化的翻身计划(每 2 小时一次)、高蛋白饮食干预与情绪疏导措施,且执行率与依从度均显著高于其他组。该组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降至 3.6% ,显著低于仅采用 Braden 评分或常规观察的组别,表明科学评估工具通过引导更精准的干预手段,从而间接实现了更优的预防效果。

此外,调查中还发现,多维度评估组中护士对“早期识别”和“主动干预”理念的认知明显提升,日常查房时更加注重动态评估与预警机制的使用,反映出科学评估工具不仅能优化风险识别,还能引导护理行为的系统性转变。因此,评估工具并非决定伤口发生与否的直接变量,而是通过影响护理决策与执行路径,从而在实践层面形成有效干预闭环。

四、多维度评估体系的实际应用价值与推广建议

多维度评估体系的应用价值不仅在于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更在于提升风险识别的精准性、干预措施的前瞻性以及护理资源的配置效率。在实际操作中,该模型可由护理员每日晨间交接班时快速完成,结合电子健康记录系统实现自动评分、异常预警与个案推送,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应从制度与培训两方面着手:一是建议将多维评估纳入养老机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中,明确风险识别、干预记录、效果追踪等核心流程;二是加强护理人员专业培训,提升对压力性损伤风险早识别、早干预的专业意识。结合AI 辅助评分系统、床垫压感传感器、语音转写记录系统等技术,可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警”的转变。未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该系统,有望显著改善养老机构压力性损伤防控现状,为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与尊严提供重要保障。

结论

高龄老人是压力性损伤防控的重点人群,传统评估方法在识别范围与干预时效上存在局限。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整合生理、营养、心理与环境维度的多维度综合评估体系,能够有效识别风险人群,显著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与照护质量。多维度评估作为养老机构压力性损伤防控的核心工具,应在标准化、信息化、制度化层面进一步推广与完善,为构建智慧养老护理体系提供科学支撑。

参考文献

1. 黄慧. 高龄老人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分析[J]. 护理研究,2022, 36(5): 1183-1186.2. 王莉 , 赵明 . Braden 量表在老年压疮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J]. 现代护理 , 2021, 27(9): 45-47.3. 李红 . 多维评估模式在养老机构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J]. 老年医学与保健 , 2023, 29(2): 105-108.4. 刘敏 . 老年营养状态与压疮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J]. 护理与康复 ,2020, 19(6): 22-25.5.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老年护理服务规范(试行)[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