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党校党建工作的新使命
李翱翔
中共江永县委党校 湖南省永州市 425400
1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与要求
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
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为重点,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夯实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以生态宜居为关键,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乡风文明为基石,继承并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树立良好家风、培育淳朴民风,促进农民精神面貌和农村整体文明素质的提升。以高效治理为根基,完善党组织引领下自治、法治、德治相互融合的乡村治理框架,增强乡村治理效能与水准。以生活富足为核心,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网络,确保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
1.2 乡村振兴对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求党建工作必须强化引领作用,确保乡村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提高干部推动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要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1]。同时,党建工作要积极融入乡村治理,创新治理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党校党建工作的新使命
2.1 强化思想引领,筑牢乡村振兴的思想根基
党校党建工作需将深入学习与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视为首要职责,尤其是聚焦于“三农”领域的核心观点。通过设立专项培训课程、实施理论教育讲座、开展深度研讨交流等多种途径,引领党员干部透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深远意义、主要目标与具体执行要求,从而激发他们在实践中积极落实的政治意识、思想认识和行动能力。要加强党性教育,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乡村振兴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实践,全身心投入到乡村建设中。
2.2 优化干部培训,打造高素质“三农”工作队伍
党校应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对干部能力素质的需求,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体系。一方面,加强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现代农业技术、农村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干部服务“三农”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教学,组织干部深入农村一线,开展实地调研、挂职锻炼,让干部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另外,还需革新培训手段与方法,采用案例解析、情境再现、网络学习等多元形式,增强培训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以培育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扎实的“三农”工作干部团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2.3 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
党校党建工作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研究和指导,协助基层党组织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党务工作者轮训等,提升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基层党组织在产业发展、生态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中主动作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2.4 发挥智力优势,服务乡村振兴实践
党校汇聚了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与专业人才队伍,具备深厚的理论积淀与实践洞察能力,应主动作为,将智力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践动能。一方面,围绕乡村产业升级、生态治理、人才短缺等热点难点问题,组建跨学科调研团队开展专题研究,形成高质量决策咨询报告,为党委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文化传承创新、法律知识普及等专项服务,精准对接基层需求[2]。通过与农村基层单位建立长期帮扶机制,开展“校地结对”“项目共建”等活动,推动教育、科技、文化等优质资源下沉,助力乡村补齐发展短板,实现全面振兴。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党校党建工作的实施路径
3.1 加强理论研究与创新
党校需将乡村振兴战略与党建工作的融合发展作为核心研究领域,组织教师和科研人员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主题开展系统性、前瞻性研究。通过设立专项课题,引导教师深入农村基层开展实地调研,聚焦产业振兴、生态治理、乡风文明等关键领域,挖掘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土地流转、集体经济发展、人才回引中的创新实践。建立“案例库”与“经验池”,总结提炼“党建 + 合作社”“党员示范岗带动产业升级”等典型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同时,推动研究成果向教学转化,开发乡村振兴专题课程与教材,将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党员干部服务“三农”的实际能力,为党校党建工作提供科学化、本土化
的理论支撑。
3.2 完善党建工作机制
党校需构建“党建 + 乡村振兴”协同推进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党委统筹、部门联动、党员带头”的工作格局。明确组织部门、教务部门、科研部门在乡村振兴中的职责分工,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资源调配与任务落实。加强与组织、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的横向协作,通过联合调研、项目共建、数据共享等方式,推动党校资源与基层需求精准对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乡村振兴任务纳入党建工作考核指标,设置“产业帮扶成效”“基层治理贡献”等量化指标,对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职称评定挂钩,形成“以实绩论英雄”的激励机制,激发党员干部投身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3]。
3.3 创新党建活动载体
党校需立足乡村振兴实际需求,打造“党建 + ”特色活动品牌,推动党建工作与“三农”工作深度融合。围绕产业振兴,开展“党员技术能手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党员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特色种植、电商运营;聚焦生态保护,组织“党员护绿先锋队”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项目落地;在文化传承领域,开展“红色文化进乡村”行动,挖掘村史村志、非遗技艺中的党建元素,打造“一村一品”文化阵地。同时,利用“互联网 +”技术搭建智慧党建平台,开发“乡村振兴云课堂”“党员积分管理系统”,实现党员教育、任务派发、成效反馈的数字化管理,通过“线上学习 + 线下实践”双轮驱动,提升党建工作的覆盖面与实效性。
结束语
党校作为党的理论武装阵地和党性锻炼熔炉,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党校应继续深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与实践,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提升党员干部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加强与基层的紧密联系,推动优质资源向农村倾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高喜元 .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05):1-3.
[2] 杨晓瑜 . 党校党建教育工作与新媒体融合现状分析 [J]. 活力,2022(19):52-54.
[3] 祝桂芬 . 新媒体时代党校党建工作新模式探究 [J]. 时代报告,2022(07):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