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下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策略

作者

梁国浩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黄山白马小学 674100

引言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逐渐从知识本体转向素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不仅关乎学生的数学技能掌握,更影响着其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及跨学科思维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渗透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

1.1 全面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及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而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主动性。在这样的教学策略下,学生们能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满怀热情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从而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2 巧妙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展现出高超的引导技巧,善于巧妙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这样的情境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勇敢地提出问题,还能够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尝试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情境的精心创设,教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在他们心中播下问题意识的种子,并精心培育他们的探究精神,为学生未来的学术发展和个人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2.1 直观教学法与游戏教学法的有机融合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巧妙地运用实物、精细模型、直观图形以及各类多媒体直观教具来辅助教学。这些生动具体、形象鲜明的教学工具能够直观而清晰地展示数学概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那些相对抽象和复杂的理论知识。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教师们还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各种趣味横生的游戏之中。这样,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玩游戏的同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使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和吸引人,还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果。学生们在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的同时,数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在游戏中不断探索、思考和运用数学知识,进而形成更加扎实和深入的理解。

2.2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显著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积极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精心构建的小组环境中,学生们被赋予了充分的自由,他们能够无拘无束地相互交流意见、深入探讨各种议题,并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挑战与问题。这种创新的学习模式鼓励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们能够各抒己见,在思维的碰撞中激发出新的灵感与创意,共同探索出更为全面和深入的问题解决方案。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实践,学生们不仅在团队精神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展现出了出色的协作能力和默契,而且在问题解决能力上也实现了显著提升。他们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攻克难关。这些宝贵的经验和能力无疑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助力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3 强化生活应用与实践

3.1 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并加深他们的理解,教育者致力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融合。策划和创设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以此作为新课导入的切入点。这一创新的教学策略,其核心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切地认识到,数学并非遥不可及、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而是实实在在地渗透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举例来说,在讲授“认识人民币”这一关键课程时,教师们会巧妙地模拟超市购物的真实场景,精心布置一个仿真的购物环境。学生们在这个环境中,能够亲自挑选心仪的商品,体验从挑选到结算付款的完整流程。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直观且生动地认识和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还能在模拟的货币交易中,逐步加深对货币交易流程及其重要性的理解。

3.2 实践操作与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

积极倡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采取实践操作、细致观察以及科学实验等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以此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出击,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不同路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匠心独运地设计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需要紧密贴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要能够巧妙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学以致用。当学生投身于这些精心设计的探究性活动时,他们将有机会亲自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一实践过程不仅能够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更加熟练地掌握各种数学技能;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在不断地尝试与探索中,学生将逐步培养出扎实的实践能力以及自主探索的宝贵精神,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 具体策略实施案例

4.1 案例一

在教授“比大小”这一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一场猜谜游戏,以此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游戏中,学生会根据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线索和提示,通过口头描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来猜测具体的数字。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他们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大小这一基础数学概念,从而在脑海中形成更为稳固的认知结构。

4.2 案例二

当涉及到“表内除法”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将这一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场景相结合。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室内的窗户数量、黑板的面积、课桌的排列等直观元素,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除法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除法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从而被引导着运用所学的除法原理去分析、解决问题。

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强化生活应用与实践等方式,教师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进而促进其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及跨学科思维等多方面的发展。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师应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姚宗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研究 [ J ].中国教师,2023,13(5):92-95.

[2] 巫楚泉.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优化策略 [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4,16(05):45-47.

作者简介:姓名:梁国浩性别: 男民族:纳西族籍贯: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出生年月日:19760102 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小学数学单位:职称: 中小学一级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