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对策探讨

作者

张瑞韩

西北政法大学 陕西西安 710122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研究生教育成为社会热点。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科学质量观,2013 年教育部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意见强调推进招生制度改革[1]。党的二十大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我国正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面临选拔标准单一等挑战,改革势在必行。

二、现状分析

(一)报考人数逐年增多

1995 年以来,研究生招生人数持续增长。2015-2023 年,报考人数从164.9 万增至 474 万,2024 年虽降至 438 万但热度仍高,考研竞争压力巨大。

图 1 近年我国研究生报名录取情况

(二)考试形式与内容

我国研究生选拔遵循“初试 + 复试”原则,初试为全国统考,部分优秀本科生可推免,在职人员有单独考试。考试科目含思想政治理论、外语、基础和专业学科,政治和外语统考,专业课程多样,招生单位自主命制大量特色试题。

(三)招生与录取机制

录取机制公平,含初试与复试。初试全国统一,复试由招生单位组织。录取标准综合考量成绩等因素,方式有统考、推免、单独考试等。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实行教育部、省级招生部门、招生院校三级管理,教育部定政策,省级部门落实,院校具体实施[2]。

四、现行制度存在的不足

(一)招生单位自主权偏低、相关部门配合不够

招生单位自主权低,流程依赖上级安排,如博士指标下达晚,专项招

生政策不明朗,影响招生宣传和学生意愿。相关单位和部门合作不够,推免资格公布迟,导致复试时间紧张。

(二)笔试考试制度不够完善、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

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已发展 40 多年,为国家输送大量人才,但随着时代变迁,传统笔试模式在信息化环境下适应性不足,公共课科目设置需根据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调整。

(三)申请考核评价缺科学标准,复试考核全面性不足

2022 年两会上提出将研究生招生制度改为“申请审核”制,但该制度存在争议,评审专家考核结果差异大,计算公式和流程规范不统一,缺乏规划性、系统性和全面性[2],考查学生科研学术和综合素质能力不足。

五、改革对策探讨

(一)加大招生单位的招生自主权

探索各方权责关系,增加院校自主权,规范职责权限,加强组织架构建设,通过检查、评估和监督进行宏观调控。学校和院系根据人才发展规划制定招生实施细则,探索多种选拔形式。

(二)优化考试制度设计

考试制度设计应坚持公正公平公开,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全面考查学生能力。针对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硕士考生分类考核,制定业务课考试大纲。专业学位硕士采用统一命题方式,引导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向应用型转变,减轻招生单位招考压力,为考生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三)增强研究生申请考核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全面性

申请审核制在部分高校已推行,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该制度打破传统笔试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将本科学业成绩、科研成果等多方面因素纳入考虑,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3]。

六、结语

研究生教育发展是国家战略和教育体系深化的必然需求,招生工作作为首要环节至关重要。与社会发展一致的招生机制能保障研究生教育“入口”质量,推动其长远健康发展。因此,需尽早完善招生机制改革,提升人才选拔科学性和效率,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刘少华.新形势下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改革浅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31(12)

[2]陆静.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现状及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09

[3]王美青,朱原,王家平,等.构建博士生生源质量保障机制的实践与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5):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