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行为主义理论下小学低段班主任管理的实践研究

作者

吕晓霞

浙江金华永康市象珠镇象珠小学321300

前言

行为主义理论研究的是行为,在班级管理中是最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在小学低段班级管理中应用行为主义理论,可以加强班主任对学生心理与行为间关系的了解。在实践教学应用中,行为主义理论强调观察学生行为,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矫正不良行为,为学生今后全面发展提供帮助,也为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提供有效举措[1]。

一、营造学习环境

在小学低段班级管理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关系着学生今后的发展与健康成长。一个富含活力、积极能量的学习空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其学习自信,促进学生今后全面发展。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小学班主任必须使用各种方式营造教室环境与心理氛围。比如,班主任根据低段学生喜好、认知等精心布置教室,营造温馨、舒适的空间;在教室后黑板墙上书写鼓励性语言或名人语句,确保低年级学生每天都能接触正能量;保证教室干净整洁,防止杂物堆积,创建和谐、干净的教育环境。另外,小学班主任在组织的班会活动中使用多媒体播放激励性音乐,吸引学生目光,增加其课堂参与度;搜集与班会主题有关的视频素材,指引学生在欢快的环境中学习;同时组织一些庆祝类活动,像文艺晚会、节日晚会等,旨在增加学生的归属感。只不过班级管理的过程,要求班主任以身作则,体现自己对教学的热情,积极履行教育责任,重视自己的言谈举止,不断督促自己成为优秀榜样,为小学低段学生行为提供正确指引[2]。

二、发挥激励作用

激励是良好的班级管理方式。现实中可能会有人问“怎么激励人前进?”这个问题最佳答案是不需要激励,因为人的激励来自本性。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如果人的行为受到本体与环境的影响,管理者应该让这两种变量形成合理关系,要求被管理者完成预期行为。有科学家提出,人性需要在求生存的基础上划分为较高的不同层次,即安全需求、社会需求、自我满足需求。传统班级管理中使用的激励方式基本以外在物质激励为主,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小学生不再满足于低层需求,也就是物质奖励、称赞等。而内在激励的需求层次较高,假如人们不追求生活需求以及达到某个程度的安全,那人肯定会追求层次较高的需求。比如,独立自主、发挥自我才能、荣誉以及个人发展等。小学低段班主任管理班级工作时,必须全面把握学生的较高层次需求激励,提升学生素养,营造良好的班风;同时,小学班主任应该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及时满足学生的高层次需求。

三、设置惩罚规则

惩罚在平时生活中是一个相对消极的词汇,不过在行为主义理论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理,强调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使之及时接受惩罚,在今后相似的刺激下这样的行为发生概率会减少。合理使用惩罚举措,可以减少学生不良行为出现,使之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只是如果应用不当,容易引发学生抵触,导致结果和预期相反。因此,小学班主任必须事先设置惩罚规则,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不要说罚就罚,低年级学生受到教师威严的震慑容易当下认罚,可心理并不服气,这样容易引发学生抵触;不过如果事先班主任做好这方面的约定,能避免学生抵触心理产生。当然规则的制定还需要学生认可,班主任可以邀请学生一同参与班规的制定,这样即便有人违反规则,学生也不会认为教师是针对自己,因为这是大家一同制定的规则,使之成为约束、督促教师与学生的具体指标。最后,惩罚内容必须是学生能执行的,学生讨厌的,不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好比,小豪上学迟到,班主任课下要求其独立打扫班级卫生;需要注意的是,适量运动惩罚可以,但不能超负荷,容易失去惩罚的意义。

四、树立榜样力量

行为主义理论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应用可以帮助班主任更好地塑造、矫正低段学生的行为。由于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其言行举止关系着学生的言行发展。比如,针对某次班会主题活动,由于小薇在主题游戏参与中过于专注,不小心从座位上摔到了地上,班主任快速来到小薇身边扶起并鼓励其继续参加游戏。小浩默默关注了班主任行为后进行了模仿,主要体现在后来组织的一个文艺晚会上:当时小浩看到表演节目的晓龙即将被道具绊倒,于是当下冲到晓龙身边主动搀扶并提醒,班主任看到小浩的行为对其进行了称赞,小浩很高兴,且小浩帮助他人的行为也获得了强化。从这体现了班主任的言行被学生当做学习的榜样,通过模仿学习可以形成不错的品德,不过要求班主任在今后的班级管理与生活中应该做好带头作用,不断提升自身行为修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结论

班级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涉及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为了提升行为主义理论在小学低段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水平,班主任必须注重观察、记录学生,鼓励学生参与、积极反馈,创建激励机制,通过经验交流与培训,在不同维度的探究中实践。通过各种努力,高效应用行为主义理论,提升班级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包俊虹. 惩罚之后——行为主义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大众心理学,2017,(10):12-13+19.

[2]黄瑞滢. 行为主义原理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05):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