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真合作”的实现路径研究
王群
宿松县松兹小学 246501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重要教学方式。然而,实践中“假合作”现象时有发生,影响教学效果。“真合作”不仅能显著提升数学学习效果,助力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掌握解题方法,还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大有裨益,如锻炼沟通协作、问题解决等能力。同时,详细探讨科学分组、设计开放任务、促进深度交流等合作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质量,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收获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开放任务;深度交流
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真合作”的意义
(一)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真合作”能够让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共同探讨数学问题。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互相分享对数学概念、定理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去解析数学题目。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进度有所差异,通过合作可以弥补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当学生们共同努力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和应用。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比单个学生独自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从而提高整体的数学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真合作”在小学数学小组学习中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首先,它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这一过程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其次,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小组成员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需要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学会协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集体荣誉感。再者,面对小组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分歧,学生需要学会协商解决,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变能力。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综合素养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真合作”的实现策略
(一)科学分组搭配,达成优势互补
科学分组是实现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真合作”的基础。在分组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首先是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解题能力等。将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可以让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较弱的学生,实现共同进步。其次是学生的性格特点,性格外向的学生能够在小组中积极发言、带动气氛,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思考更为深入,两者搭配可以使小组的讨论既有活力又有深度。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内容时,我进行了科学分组。我首先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了评估,将学习能力强、中、弱的学生进行了初步分类。然后,我考虑了学生的性格特点。例如,我把性格开朗、思维活跃的小明和较为内向但数学思维严谨的小红分在一组。小组中还有其他两名学生,性别不同,数学能力也处于不同层次。在小组合作计算长方形操场的周长时,小明首先积极发言,提出了一种计算思路,但存在一些漏洞。小红则在认真倾听后,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并给出了更为严谨的计算方法。其他两名学生也分别从自己的角度补充了一些关于实际测量中需要注意的点,如测量误差等。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每个学生都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小组最终成功地完成了周长计算任务,并对长方形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设计开放任务,激发合作欲望
开放任务具有多解性或多种完成方式的特点,这与传统的封闭性数学任务有着明显区别。开放任务能够给予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当学生面对一个开放任务时,他们需要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并进行知识的整合与拓展。由于没有固定的答案模式,学生必须依靠小组合作,集思广益,才能找到更多的解决途径。这种任务类型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同时,开放任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灵活性,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而不是局限于单一的解题方法。例如,在教授“数学广角搭配问题”时,我设计了一个开放任务。我给每个小组一些不同颜色的卡片(代表不同的物品),要求他们找出所有可能的搭配方式,并设计一种表示这些搭配方式的方法。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以其中一个小组为例,小组中的学生首先对卡片进行了分类整理,然后开始讨论搭配的方法。有的学生提出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比如用连线的方法来展示不同颜色卡片之间的搭配关系;有的学生则想到用列表的方法,把所有可能的搭配情况一一列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断地交流、尝试新的方法,他们发现不同的表示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通过这样的开放任务,学生们不仅深入理解了搭配问题的数学本质,而且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互相倾听、互相学习,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合作欲望。
(三)促进深度交流,推动思维碰撞
在小组合作中,仅仅表面的交流是不够的,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平等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交流。在深度交流中,学生能够深入剖析数学问题的本质,探究不同解题思路背后的数学原理。同时,深度交流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当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时,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视野,提升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教授“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如何理解二分之一”这个问题时,我鼓励学生进行深度交流。我先让每个学生说说自己对二分之一的初步理解。有的学生说二分之一就是把一个东西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有的学生则说二分之一是一个数,表示一半。然后我引导学生深入交流:“那怎么准确地表示二分之一呢?”学生们开始热烈讨论。有个学生提出可以用圆形纸片来表示,把圆形纸片对折,其中的一半就是二分之一。另一个学生马上反驳说,那如果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纸片呢?于是大家又开始讨论不同形状的纸片如何准确表示二分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不断碰撞,他们从最初对二分之一的简单理解,深入到对分数本质的认识,即分数是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数,并且可以用多种图形来表示。通过这样的深度交流,学生们对分数的理解更加深刻,小组合作学习也达到了“真合作”的效果。
结语
通过科学分组搭配,能让学生在小组中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设计开放任务,成功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使其主动参与学习;促进深度交流,则推动学生思维碰撞,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要真正实现“真合作”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最大功效,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道路上稳步前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姜丽丽.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24,(48):98-100.
[2]贾仁彧.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J].学苑教育,2024,(34):13-15.
[3]周晓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4,(20):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