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制约因素及推进对策研究

作者

刘佳楠 张佳瑶 周蒋蕒

宁波财经学院 315000

中国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而老旧小区是老年人口高度集聚的场所,因其基础设施老化、部分功能缺失等问题,无法满足老年群体的生活需求,甚至影响到该群体的正常生活[1]。为此,基于积极老龄化理念出发,加快推动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既可以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水平,也可以构建包容型社会[2]。虽然我国大规模开展了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革,但是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充足改造资金、政策落实难度大、居民意见分歧等,都会影响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工作的顺利落实[3]。因此,在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中,坚持从积极老龄化理念出发,优先解决当前改造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

1 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现状分析

1.1 缺乏充足改造资金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往往投入是多个层面的,特别是需要增加很多新的基础设施,如无障碍电梯、监控设备等[4]。这些设施设备不管是建设还是采购的成本都非常高,并且后期使用期间也会产生很高的养护成本,但是老旧小区的居民普遍没有很强的经济能力,大部分居民都是老年群体,难以承担高昂的改造费用。并且,虽然地方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工作,但是频繁出现财政预算不足的现象,直接影响改造工作的正常开展。

1.2 政策落实难度大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并出台了诸多相关的政策文件,加上地方政府也在积极落实此项工作,促使各个地区都掀起了大规模的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5]。但是,从实际情况分析,政策落实上往往面临很多问题。一方面,很多政策制定阶段没有从整体性、地方差异性等综合考虑,导致覆盖广度和深度达不到实际需求,无法满足部分老旧小区居民的需求。另一方面,在政策落实中,因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监督,部分改造项目进度慢,甚至质量问题频繁,既会浪费大量资源,也会影响老旧小区居民的居住安全和体验感。

1.3 居民意见分歧

针对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革工作来说,其改造方案的制定需要与小区全体居民进行沟通交流,让其积极主动参与改造工作,从而形成符合大部分需求的改造方案。从调研结果可知,老旧小区虽然大部分是老年群体居住,但是也存在一些年轻群体,其部分意见是统一的,如加装电梯、调整公共区域等,也有一些意见是存在分歧的,这很大程度上是年轻群体需求与老年群体需求不同造成的。这种分歧形成后,一旦没有对其妥善解决,直接会延缓改造项目工程的进度,也会影响整体改造效果。

1.4 未能协同技术与管理关系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都会加强对智能技术的使用,但是大部分改造项目都出现了技术与管理关系无法协同的问题。在智能化设施设备安装和养护过程中,都需要专业技术支持,然而大部分老旧小区缺乏专业的物业管理团队,其不具备相应的经验和能力,无法承担养护和管理工作。而且,老旧小区居民大部分是老年群体,其对智能技术接受程度有着很大分歧,如何引导此类群体正确使用该技术是亟需解决的话题。

2 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对策建议

2.1 提高自身关注,开放心态接纳改造

首先,正确认知适老化改造,准确表达自身需求。在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讲座,委派专业人员宣传,促使小区内居民对适老化改造形成正确认知,并认识到改造后带来的价值。并且,每个家庭的年轻群体都应当积极了解老人的生活需求,积极反馈改造需求,才能形成符合大部分群体的改造方案。其次,积极参与改造设计,行使实施监督权利。在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中,因居住者是最终改造的受益者,需要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作用,积极主动参与改造方案制定、施工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将问题在源头上解决。另外,改造方案的设计者和施工者需要要求小区群体到相应的项目案例参观,既可以更好发挥小区群体的监督作用,也可以增强此类群体对改造工作的信心。最后,普及适老化设施,培养应用操作能力。在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后,会增加很多新的设施设备,这就需要改造方或者物业单位开展相应的宣传和培训活动,促使小区居住群体掌握各种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以此才能让适老化改造“改有所用”。

2.2 形成社会“守护”,把握需求优化改造

首先,增加社区无障碍设施,改造社区适老化环境。在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中,需要从积极老龄化理念出发,了解当前小区内缺乏的适老化设施,从而满足老年群体的生活需求。在改造工作前,先对小区内已建设的设施设备统计,并评估其功能性,再与小区内居民沟通交流,了解其需求,从而整体规划适老化设施设备。一旦适老化设施设备建设和安装完成后,物业管理人员定期要进行养护,确保其功能正常。其次,优化完善配套养老设施改造,推动公共空间优化。在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中,按照适老化需求健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依托公共空间优化,不断增强老年群体的社区参与度。最后,搭建社区智能系统,实现管理信息化服务。在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中,需要满足老年群体对智能化服务的需求。这就需要搭建社区管理平台,对区域内各种智能设施设备进行整合,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一旦老年群体出现任何情况,都可以依靠该平台及时进行处理,从而增强老年群体的参与度和安全感。

2.3 加强政府“保障”,健全制度提供支持

首先,政府牵头定方向,社区协同落地。在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中,应当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牵头成立专门的改造工作小组,确保政策和技术得到有效落实。并且,也要加强监督和协调工作的落实,可以解决改造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实现改造项目顺利完成。其次,政策灵活调整,保障资金投入。在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中,政府部门需要出台更多的政策,促进补贴普惠化。如,浙江采取了“ 30% 补贴+最高 2 万元”模式,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另外,需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改造工作,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从而保障改造工作的顺利完成。最后,坚持技术创新,落实应用管理。在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中,相关科技企业加大研发适合老年群体的智能设备,开发更多智能化服务,满足老年群体的生活需求。但是,在智能技术引入到改造项目后,需要先让社区人员掌握新技术,并开展宣传和培训,促使每个居民都可以了解具体的使用方法,以此提升老年群体的居住质量。

3 结语

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是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可以显著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构建包容型社会。虽然我国大力推进适老化改造工作,但是从实际情况分析,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改造项目的推进,甚至干扰到老年群体的正常生活。因此,在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中,坚持从积极老龄化理念出发,关注小区内群体的需求,突出政策普惠化,才能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姚旖琦.城市针灸理论下的老旧社区微更新改造设计研究——以益阳市朝阳小区为例[J].城市建筑,2025,22(06):36-39.

[2]刘京青,李开颜,张雪卉.倪海琼代表:老旧小区与城中村或将迎来超低能耗改造新机遇[N].中国有色金属报,2025-03-08(002).

[3]何炬,谌丽,张文忠,等.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的政府响应模式及其影响因素——以北京市核心区为例[J/OL].地理研究,1-21[2025-04-05].

[4]纪伟东,刘畅.老旧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改造设计研究——以济南东盛花园为例[J].设计,2025,38(04):150-154.

[5]王佛林.基于DEMATEL-ISM法的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影响因素研究[J].价值工程,2025,44(06):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