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青年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

作者

刘坚

河南开封市鼓楼区黄河大街中段54 号第二十五中学 475004

在新时代课程标准的引领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史实的简单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尤其是历史思维能力的系统培养。这种转变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学更加强调“学科本位”与“素养导向”的融合,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理解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培养多角度解读史料的能力、形成合理的历史解释,并建立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因此,如何帮助青年历史教师在较短周期内完成由“初任教师”到“胜任者”的转变,真正担当起落实核心素养导向教学的重任,已成为当下基础教育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1 高中青年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职能已经从知识传授的单一任务,逐步转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综合育人使命。作为承担这一任务的重要力量,青年历史教师不仅是历史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启发者、历史观念的引导者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者。他们肩负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过去、理解现实、面向未来的重要使命。鉴于此,青年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应体现出多维度、复合型的综合特征,不仅需夯实学科基础,还应拓展教学视野,增强育人意识,提升研究能力与信息技术素养,最终实现教育理念、教学能力与个人价值的协同进步。从根本意义上讲,青年教师的发展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核心维度具体展开:

表1 目标一览表

2 高中青年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2.1 加强教育理论修养,构建坚实专业根基

对于高中阶段的青年历史教师而言,构建扎实的专业基础离不开对教育理论的深入学习与系统理解。教师在入职初期,除了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外,更需全面提升理论素养。尤其是在教育学、发展心理学以及课程与教学论等关键领域,应持续进行深入研习,以便准确把握教学对象的认知特点与发展规律,科学安排教学进程与教学策略。教育理论不仅是指导教学行为的灯塔,更是青年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认知水平的重要依托。与此同时,青年历史教师还需将精力投入到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的细致研读中,从中准确把握新时代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方向与具体要求。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理念,强调要培养学生具备历史理解能力、时空意识、历史解释、证据意识以及浓厚的国家认同与历史使命感。这些素养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核心。青年教师应持续拓展自己的史学知识面,关注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历史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成果与新视角,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在这个知识更迭迅速的时代,教师不应仅满足于已有的教材内容,而应通过阅读学术论文、参与史学讲座、浏览学术期刊等方式,构建系统而开放的知识结构。唯有如此,才能在教学中以更宽广的视野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提升课堂的深度与张力,从而逐步实现从“知识灌输者”向“学习引导者”的角色转变。

2.2 注重实践磨砺与反思融合,夯实教学技能体系

对于初入职场的青年历史教师而言,课堂实践是检验教学理论与理念的最佳场域。而教学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螺旋上升、持续完善的动态过程。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青年教师应树立反思性实践的意识,将“教学—反思—再教学”的循环作为自我成长的常态路径。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撰写教学日志、课堂日记等方式,及时记录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与学生反应,总结有效经验,反思不足之处。日志内容可包括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学生课堂反馈、问题处理策略等方面,既帮助教师建构个人化的教学经验体系,也促进教学思维的系统化与深化。通过微课视频录制或完整课堂实录,教师能够更加直观、客观地回顾自身的教学表现,包括语速、板书设计、提问方式、学生活动组织等细节。在对教学行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改进方案,并在下一轮教学中进行验证,从而实现教学能力的渐进式提升。在个人反思之外,青年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与实战交流,如校内公开课、区域性“同课异构”活动、跨校联合教研、优质课评比等。这些平台不仅提供了展示自我、锤炼技能的机会,更能借助他人视角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剖析与评价,促使教师在对比与对话中重构教学理念,取长补短,不断优化教学实践。通过不断的实践尝试与深度反思,青年教师不仅能够提升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还能逐渐锻造出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体系。最终,他们将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逐步从初学者蜕变为具备高度教学素养与学科智慧的骨干型教师。

2.3 积极融入教研体系,拓宽教学视野边界

对于青年历史教师来说,教研活动可不只是专业发展的催化剂,而是促进教育理念更新以及实践优化的重要平台。青年历史教师积极去参加多层次、多样化的教研活动,能提高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有利于构建更开放、更多元的教学视角。在校本层面上,青年教师要主动融入学校内部的教研体系,参与像教材解读、教学方案研讨、课堂案例分析这类日常的教研工作。参与这些活动,教师能在教学设计、课程实施以及课堂评价等方面不断学习,取得进步,在集体备课和课堂听评课的时候,借助同事给出的反馈和建议,能帮助青年教师发现自己教学当中存在的盲点,还可以找到可行的改进办法,这样就能持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除了参加校内的教研活动之外,更应该鼓励青年教师走出校园,去参加区域性甚至省市级的教学研讨会、教师培训、教学竞赛以及学术论坛等交流活动。这些场合不只是展示个人教学成果的舞台,还是吸纳优秀教育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的窗口,和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交流和比较,青年教师能有效提高自己对教育改革趋势、课程发展方向以及学生多元需求的认知水平,还可以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课堂风格。参加学术性比较强的论坛和教育年会,也能激发教师的反思意识和研究兴趣,为教师今后在教学研究方面的发展奠定理论和方法的基础。青年教师在和同行的互动过程中,实现从“教学模仿者”到“教学创新者”的角色转变,在对话和交流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专业信念。

2.4 深耕课题研究实践,提升教育研究能力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途径,能够切实有效地推动青年教师从实践型向研究型转变。在平时的教学工作当中,青年教师应该强化问题意识,要善于从日常教学里的真实场景出发,去深入挖掘有研究价值的议题,这样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课题探究工作,刚刚进入职场的青年教师可以把“小切口、易操作”的微型课题当作起点,像围绕“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策略”等具体问题去开展调查研究。对这些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教师不只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系统的反思,还可以凭借实证数据和理论视角提出改进的建议,进而提升课堂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一系列基本的研究技能,其中包括文献检索、问卷设计、数据统计、课堂观察以及研究报告撰写等,在这个过程里,青年教师的分析思维、逻辑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十分突出的提升,这有利于他们逐步建立起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研究意识。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应该发挥引导和支持的作用,为青年教师提供课题申报的平台、专业的指导以及阶段成果展示的机会,从而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和发展机制。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青年教师会有更大的动力和空间,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走上“以研促教、教研融合”的成长道路,实现教学质量和专业素养的双重提高。

2.5 搭建协作成长平台,实现共同进步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独自开展的,而是需要在集体一起协作、大家共同成长的氛围当中,不断地去深入发展。对于青年历史教师来说,他们特别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得到来自同伴的支持和引导,这样才能去应对教育教学工作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学校在促进教师发展这方面,应该搭建各种各样的成长平台,积极推动“青蓝工程”或者“导师带徒”制度的落实。借助一对一进行结对帮扶,那些经验十分丰富的资深教师能够从教学内容、课堂组织、教学反思等多个维度,为青年教师提供实际的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更快地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以及教育环境,减少在成长过程中试错所花费的成本。构建专业类型的教研共同体,像学科教研组、主题研修小组或者青年教师沙龙等,这些平台不只是能给教师提供展示教学成果的机会,还可以推动教师之间围绕教育热点问题、课堂管理技巧、教学资源开发等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集体备课、互相听课然后进行评价、开展主题研讨等形式,能够促使教师之间实现知识的共享、经验的交流以及理念的碰撞。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研修平台、在线学习社区、专业社群等虚拟的空间,拓宽交流的渠道,实现跨地区、跨学校的专业互动以及资源的共同建设,在这样多元化协同的支持系统里面,青年教师能够在教学理念、课堂实践、学术研究等方面不断地成长,逐步树立起专业认同和职业归属感。

3 结语

综上所述,青年历史教师的发展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关系到高中历史教育的质量与传承。通过持续学习、实践磨炼、教研参与和个性化发展等多元路径,青年教师完全可以在短期内突破瓶颈,成长为学科教学的骨干力量。学校与教研系统也应为其创造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发展平台,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同步共进。

参考文献:

[1] 张新强 . 提升高中历史教师命题能力的策略 [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4,(33):73-77.

[2] 谢梅 . 网络教学平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J]. 中国新通信 ,2024,26(21):233-

235.

[3] 江开田 . 大概念视角下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4,(13):42-45.

[4] 李思球 . 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初探 [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4,(09):50-52.

[5] 王政伟 . 高中历史教师数字素养现状与对策探析 [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06):73-75.

[6] 苏向荣 , 柴园林 . 普通高中历史教师专业能力指标体系建构研究 [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3,(02):43-48.

[7] 文丽 . 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的高中历史微课教学研究 [J]. 数据 ,2022,(12):136-138.

[8] 刘文豪 . 主题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华夏教师 ,2022,(33):88-90.

[9] 单希策 .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探析 [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2,36(04):144-145+148.

[10] 张世博 . 大概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分析 [J]. 华夏教师 ,2022,(21):46-48.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 2024 年度专项课题,“基于名师工作室的高中历史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批准号 024JZX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