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给排水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及管理分析

作者

靳彬

身份证号码:210105199706230439

引言

在建筑工程体系中,给排水工程作为保障建筑使用功能的关键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到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与舒适性,以及建筑整体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规模与复杂度不断提升,对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建筑给排水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技术层面问题

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管道渗漏是最为常见的技术问题。造成渗漏的原因多样,如管道接口处理不当,采用热熔连接时,若温度控制不准确、加热时间不足或管材融合不充分,会在接口处形成缝隙;丝扣连接时,若螺纹加工精度不够、密封填料缠绕不规范,也易导致渗漏。设备安装不规范同样影响工程质量。

1.2 现场管理层面问题

现场施工组织管理不到位妨碍施工效率的提高。在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同时会和土建施工、电气施工等交叉作业施工,对于这些问题,若是没有严格的协调配合,各工种之间就会发生相互矛盾。质量检查控制不严,有些施工单位没有相应的质量检验制度,管道安装完毕后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安装好的管道进行压力试验、闭水试验,仅凭经验确定管道质量,最终存在泄漏质量隐患的管道被隐蔽;不重视进场原材料和设备的检验,采购部分质量不合格、规格型号与设计要求不符的管材、管件,导致工程质量隐患的存在。

1.3 人员与材料设备问题

施工人员操作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是影响工程进度质量的主要因素。部分施工单位工作人员未经过严格的技能培训,给排水工程施工规范与工艺标准掌握不熟练,施工过程中凭借以往经验凭经验施工,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工程施工的质量。同时,建筑材料、设备的质量监管不严也是常遇到的问题,部分施工单位在设备或材料采购方面为了节省成本,往往采购一些价格便宜但是质量低劣的设备与建材。

1.4 环境与外部因素影响

地质因素较为复杂是影响给排水工程施工的难点。对地质复杂且属于软土分布地段,管道地基易发生沉降,进而引起管道接口拉裂、漏水;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区,不实施地层降水及排水,将会使基坑开挖产生塌方和渗涌水,给施工安全与施工进度产生不利的影响。

设计变更频繁也给施工带来挑战。

二、建筑给排水工程现场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 管道安装技术要点

管道安装之前对管道、管件进行检查验收,其规格、型号应满足设计要求,管道表面不允许有裂痕、砂眼等现象。管道的支吊架安装是关键。支吊架的间距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防止管道因跨度大而下垂、变形。水平管道的管道支吊架的安装应在连接的配件附近安装,以保证管道的受力均衡。垂直管道支架应采用管卡固定安装保证管道垂直。管道在穿越楼板、墙体时,管道穿楼板、墙时应安装金属、塑料套管,套管管径比管道大 1~2 号,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应用防火、防水、密封材料填充密实,确保结构的整体和防水要求。

2.2 设备安装技术要点

水泵安装前,应检查基础尺寸、平整度、基础强度是否达到要求,基础表面要进行凿毛处理,增强基础与设备底座之间的联接强度;水泵吊装就位后,利用水平仪进行找平找正工作,保证水泵轴线与水平、垂直偏差不大于允许值;安装减震装置,根据水泵的型号及重量选用减震器,保证减震效果;水箱安装应尽量选择通风、易于检修的位置,水箱的基础要水平牢固。

2.3 管道连接技术要点

不同的材质的管道需选择不同的连接方式。塑料管道通常采用热熔连接和电熔连接,热熔连接用专用的热熔焊机将管材与管件加热至规定的温度,将管材和管件迅速承插并维持一定时间,使管材和管件达到完全融合。金属管道通常采用焊接连接、法兰连接和螺纹连接。金属管道焊接时应根据管道材质以及壁厚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和焊接材料,焊接前应对焊接部位进行清理,清除油污、铁锈等杂物;法兰连接用于大管径管道或经常需要拆卸的地方,安装法兰应保证法兰盘平行,密封垫片应放置正确。

2.4 特殊部位施工技术要点

卫生间作为给排水工程施工的重点部位也是难点部位。卫生间管道安装在施工时应先做好防水,将地面和墙面涂刷上防水涂料,淋浴区的墙面防水高度为不低于 1.8 米。卫生间的排水管道安装中应把地漏设置为地面最低处以便排水。卫生器具的安装应安装牢固、平整,与管道连接紧密处无渗漏。厨房给排水施工中,排水管道应安装存水弯防止下水道中有异味上返。

三、建筑给排水工程现场管理优化策略

3.1 完善施工组织管理

优化施工程序,编制具体工程进度计划,各道程序的作业时间及前后程序之间逻辑顺序。加强各工种之间的协调及衔接,坚持召开定期碰头会制度,协调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交叉作业问题。安排施工物资,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合理进行人力资源、物料、设备的配置。

3.2 强化质量管控体系

严格执行“三检”制度,落实质量检验制度,对每一工序进行详细检查,对上道工序不合格的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对于进场的材料进行材料设备进场检验,建立材料进场台账,管材、管件、设备严格进行质量检验、抽样复验,不得进入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3.3 加强安全与文明施工管理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编制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施工人员安全交底和应急演练,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水平。实行文明施工,保持施工现场整洁,材料设备摆放整齐,标识牌设置,及时处理施工垃圾做到工完料清;积极采取有效的降噪、降尘措施,减少施工对周边的影响,树立良好形象。

3.4 提升人员素质与材料管理

加强施工人员技能培训,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进行培训,组织行业内的专家来进行授课,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在采购的过程中选择信誉度较高的施工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质量保证协议;材料到场之后要按照规范标准进行堆放,以免材料出现受潮以及损坏的现象;在使用的过程严格按照材料的使用领用制度进行管理,强化对材料使用的监管力度,杜绝材料的浪费与偷工减料。

3.5 应对外部因素的措施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在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根据勘察结果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协调,在施工前对设计图纸进行认真会审,及时发现设计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应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审批,评估变更对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的影响,确保变更合理可行。

结语

建筑给排水工程现场施工技术与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功能。针对当前存在的施工技术缺陷、管理漏洞等问题,通过明确施工技术要点,实施科学的管理优化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立蕊, 张凤军. 建筑给排水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及管理分析[J]. 石化技术,2025,32(03):345-346+356.

[2]郭栋.建筑给排水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及管理分析[J].石化技术,2025,32(03):44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