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施路径
李萍
湛江市第二十七小学 广东 湛江 524000
引言: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关键期,数学教学不仅传授基础知识,更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与道德品质重任。数学课程蕴含诚实、严谨、合作等品质培养契机,将德育理念融入数学教学过程,既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心理品质健康发展。探索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各种实施路径,希望能够为教师提供实践参考,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
一、优化数学教材内容的渗透途径
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德育元素,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结合民族传统文化背景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融入现实生活案例,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设计反映时代精神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与科学探索精神。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特点,分层设计德育内容,低年级侧重培养诚实守信意识,中年级注重团队协作品质,高年级强调责任担当精神。教师需要适当补充教材,编写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题,或结合重大历史事件设计教学活动,使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自然融入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系统梳理教材资源,建立德育元素清单,确保德育目标落实到每节课堂中,真正实现润物无声育人效果。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单元为例,教师需要进行多维度德育渗透。课前引导学生收集不同地图符号,了解地图标识演变历史,体会中华文明传承;教学中设计寻找红色足迹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在我国地图上标注革命圣地位置并说明东南西北方位关系,培养爱国情怀。创设社区服务情境,让学生绘制学校周边环境地图,标注垃圾分类点位置,提高环保意识与公民责任感。组织校园文明导航项目,让学生设计校园平面图并规划参观路线,培养文明礼仪习惯。设计文化寻宝游戏,让学生根据方位描述在世界地图上找出不同国家位置,了解多元文化,增强国际视野。通过安全疏散情境学习,让学生绘制教室疏散路线图,培养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组织小组合作制作立体校园模型,标注主要建筑物位置与方向。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与沟通能力,绘制家乡地图并标注特色景点位置增强乡土情感与文化自信。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实践途径
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富有德育意蕴课堂环境,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富有情感色彩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助人为乐情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沟通能力,通过角色分工解决复杂问题,运用发现教学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求真务实科学态度。引入数学家故事或科学发现历程,激励学生学习榜样品质,注重课堂评价方式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不仅关注解题结果更重视思维方法,肯定不同学生进步。
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生活中的负数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巧妙融入德育元素。课堂开始通过地球冷暖知多少导入,展示南极零下极端温度记录,引发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关注,培养环保意识;创设家庭理财情境,以收支平衡表为载体,通过预算超支问题引入负数概念,让学生理解量入为出重要性,培养理财意识;设计时光穿梭活动,以历史年代表为背景,了解我国古代重要发明时间,如指南针、造纸术等增强民族自豪感。开展海底世界主题探究通过潜水深度表示法学习负数应用,培养探索精神,组织气象小专家角色扮演让学生收集记录一周气温变化数据,制作温度变化曲线图,在观察分析过程中培养严谨求实科学态度。设计爱心银行互动环节,通过存取良好行为积分,培养学生诚信品质,课堂小结环节开展负数寻宝小游戏,通过楼层定位找寻宝藏,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巩固负数应用。课后延伸设计节能减排我做起实践活动,监测记录家庭用电量变化,引导学生养成节约资源习惯,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真正实现知识习得与品德养成同步发展。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拓展课外实践活动的延伸途径
课外实践是数学教学德育渗透重要延伸,能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情境,深化德育效果。组织数学实践调查活动,如让学生调查社区居民消费习惯或交通出行方式,收集整理数据,培养学生观察力与社会责任感。开展数学志愿服务,如组织小小理财顾问活动,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帮助社区老人记账理财,在服务过程中体验奉献精神。举办数学文化节或主题展览,展示数学史上重要发现与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热爱与人文情怀。开设数学兴趣小组或俱乐部,通过数学游戏、趣味竞赛等形式,激发学习热情同时培养规则意识与竞争合作精神。
教师应注重家校合作,设计亲子数学活动,如家庭购物预算制定、家居装修面积测量等,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德育工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数学德育主题微课或小程序,拓展课外学习空间。组织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场所,让学生实地感受数学应用价值与科学魅力。通过建立数学德育资源库,收集整理各类德育素材,为教师提供丰富教学资源。鼓励学生撰写数学实践日记或小论文,记录学习心得体会促进知识内化与价值认同,实现认知情感行为统一。
结论: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需构建系统完整育人体系,通过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方法创新与课外活动拓展多维路径协同推进。教师应把握数学学科特点,挖掘其中蕴含德育资源,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活动,实现知识传授与品德培养有机统一。未来可进一步探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目标融合机制,开发更多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德育资源,促进学科育人功能充分发挥,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金莲 . 加强德育融合实现立德树人——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路径探索 [J]. 吉林教育,2024,(28):64-66.
[2] 王泽金 . 德育融合,立德树人——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路径[J]. 吉林教育,2024,(13):80-82.
[3] 高爱兵 .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路径研究 [J]. 成才,2023,(2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