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数学优化模型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优化研究

作者

李琰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宜宾 644000

本文立足“ 教育数字化” 战略,针对高校预算粗放、绩效滞后等问题,构建数据驱动与业财融合的数学优化模型。通过智能技术赋能预算全流程管理,破解执行低效等难题,实现“ 钱必问效” 目标,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财务决策支持。

一、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理念滞后,管理意识薄弱。

(二)执行监控乏力,动态调整缺失。

(三)信息化水平低,数据支撑不足。

二、模型假设

构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数学优化模型的三个核心假设:

二、结论与展望

(一)精准诊断与分级干预。模型通过绩效预警机制(红/黄/绿三色分级)快速识别低绩效部门,并自动关联原因诊断模块。当部门触发红色预警( <70 分)时,系统会同步分析预算不足、协同不足或环境不利等具体原因,为后续的预算调整(减少预算)、资源匹配(对接合作单位)或政策申请(争取外部支持)提供精准依据,避免传统管理中的“ 一刀切” 问题。

(二)动态资源调配优化。基于预警结果,模型实施差异化的预算策略:绿色部门获得预算增幅3-5% )以扩大优势,黄色部门保持观察并接受月度复核,红色部门则通过公式化扣减预算并触发机动经费申请机制。这种动态调整既防止资源浪费,又能针对性补充关键缺口。

(三)风险对冲与长效改进。

本研究构建的高校预算绩效优化模型,通过“ 预警-诊断-干预” 的闭环管理机制,实现了预算资源的精准配置与动态调控。未来研究可从三个方向深入:一是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增强模型的预测精度和自适应能力;二是拓展评估维度,将科研成果转化率、社会服务贡献等指标纳入体系;三是开发可视化决策支持平台,实现多校区数据的实时联动分析。这些改进将进一步推动高校财务管理从“ 经验驱动” 向“ 数据驱动” 转型,为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更智能的解决方案。

作者简介:李琰,女,1981 年 2 月生,汉族,人,学历:硕士,职称:副教授,数学与应用数学 单位: 素质教育学院

基金项目:2025 年四川省教育会计学会科研项目,基于数学优化模型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优化研究——以数据驱动与业财融合为路径(xhy20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