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五育”并举,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王琳
平原县恩城镇中心小学
“五育并举”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包括智育、体育、美育、德育和劳动技术育。蔡元培于 1912 年提出此理念,以推动教育现代化。现代教育中,它强调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与个人成长。智育培养智力和学习能力,体育提升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美育增强审美和艺术修养,德育塑造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劳动技术育锻炼劳动经验和实践能力。[1]
二、案例分析
以《对折剪纸》非遗花草纸劳美融合课程为例
该学校秉承“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利用地方资源和学校有限的空间,积极尝试将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构建了《对折剪纸》非遗花草纸劳美融合课程,融合建筑、花草、传统文化等知识。该课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劳美融合:
资源整合:整合基础课程资源及当地自然资源、地域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劳美融合课程。
活动载体:通过视听了解、观察感受、操作体验、展呈推广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来开展学习。
社团平台:创建百草结艺术工作坊,组建百草结手工社团,借助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劳美活动。
体验策略:打造真实的劳动场景和浓厚的美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创新性实践、实质性收获。
传承创新: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创作既有生活气息又符合时代需求的新艺术作品。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植物栽种技能、古法花草纸制作技法及文创用品设计制作等技能,还形成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观念,获得了丰富的劳美体验,实现了知行合一、学创融通。
三、强化“五育”并举的策略与建议
基于以上案例分析,我认为要进一步强化“五育”并举,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与建议:
1.树立全面发展理念
教师应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避免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尊重和爱护学生。学校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教师在工作中能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研究教学、钻研教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应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培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2.优化课程设置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劳动教育、美育等课程的比重,丰富课程内容。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注重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融合发展,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另外,应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通过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了解和支持,让家校共育真正落到实处。
3.加强家校协作
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五育并举”理念的实施。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支持孩子参与各种劳动和美育活动。此外,学校应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和研讨活动,以促进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将共同构建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充满爱与梦想的学习天地。[2]
4.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对“五育并举”理念的学习和理解,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育理念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五育并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认真思考如何将“五育并举”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特点和知识掌握程度等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总之,“五育并举”是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理念。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响应这一号召,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裴哲.“五育并举”的理论意蕴与实践路径[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22,203(01):97-103.
[2]宁本涛.“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0,40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