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探讨
曾娜
广东华商技工学校 511300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总书记持续强调,修身养性是教育之根本;我们应将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及社会实践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各个层面,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及管理体系均应以此目标为核心进行构建,教师亦应以此目标为导向进行教学,学生亦应以此目标为准则进行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创新性协同教育模式,已成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积极研究、探索并不断实践的重要课题。
1 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
在最近的年份里,我们目睹了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技术领域的巨大进步。这些因素导致了技工院校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群体特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技工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一方面,我们看到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变得更加多元化,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变得更加广泛,这无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对技工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不仅仅体现在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上,还体现在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上。因此,技工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这些新变化,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
2 技工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技工院校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众多院校开始认识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重要性,并且积极地在课程设计中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在学习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然而,尽管在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技工院校在这一领域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和问题。一个主要的挑战是如何更加巧妙和自然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内容相结合,避免给学生带来生硬和强制性的灌输感。此外,如何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性和持续性,使其不仅仅是一时的举措,而是能够形成长效机制,也是技工院校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技工院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教育目标。
3 新形势下优化高等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3.1 革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高等技工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为了更有效地适应学生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必须对现有的教育形式进行革新和创新。一方面,我们应当注重教育过程中的互动性和参与性,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形式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主动性,使他们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吸收和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这些教育形式的革新和创新,我们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好地与学生的成长需求相结合,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3.2 思政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的概念源自美国,它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该模式通过将课堂讲授内容预先通过视频等形式传递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在家中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而课堂时间则被用于进行深入的讨论、问题解决以及知识的深化理解。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思想政治课程中逐渐显现出其显著的优势。通过课前的视频学习、课堂上的深入讨论与互动,学生的学术热情和参与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在中国,翻转课堂亦受到了日益增长的关注和应用。众多学校及教育机构采纳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旨在提升教学成效和教育品质。据相关研究显示, 63% 的学生更倾向于翻转课堂,近半数的学生期望教师能够持续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无论是在课前的在线交流还是在课堂上的面对面讨论,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从而使得他们的思维更为深入和全面。随着翻转课堂实践的不断推进,学生的深度思考、知识广度、独创性以及辩证思维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教师能够借助视频展示各国工匠的动人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何为工匠精神?如何将其融入日常学习与工作”等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促进师生之间的深度互动与交流,成为学生探索思想政治知识的引导者和伙伴。
3.3 充分挖掘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
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包括模拟法庭、创新创业基地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平台,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深化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例如,通过组织和参与校内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审判、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到思政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同时,校外实践教学资源也是不可或缺的,它们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视野。例如,红色教育基地、企业文化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通过参观学习、实地考察等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国家的发展历程和企业文化,从而加深对思政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校外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让学生们有机会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体验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文化背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技工院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通过这些机会,学生们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从而实现思政教育的知行合一。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3.4 数字智能化教学系统
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教学手段,数字智能化教学系统为技工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该系统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的思政课堂转化为数字化、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在这一环境中,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绩,从而精准定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此外,数字智能化教学系统还支持远程教学和在线互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思政学习中来。技工院校应积极引入数字智能化教学系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技工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革新教育形式、推广思政翻转课堂、挖掘实践教学资源以及引入数字智能化教学系统等路径,我们可以有效提升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这些优化措施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芳. 新时代技工院校思政课教学困境分析 [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2):1-2.
[2] 姚远程.浅谈技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J].文教资料,202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