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角下 AI 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模型
赵丽丽
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西校区 225600
一、引言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学生获取信息、发展思维、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阅读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存在教学内容固化、学生参与度低、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情境创设、协作交流等方式促进知识内化。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其数据处理、个性化推荐、情境模拟等优势,为建构主义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落地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建构主义与 AI 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契合性分析
(一)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经维果茨基、科布等学者的发展,形成了 “主动建构”“社会互动”“情境性” 三大核心观点。其一,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其二,社会互动是意义建构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与同伴、教师的交流协作,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其三,学习需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进行,情境为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提供载体。
(二)AI 技术与建构主义的契合点
AI 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建构主义理论高度契合。一方面,AI 的个性化推荐功能可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兴趣偏好,推送适配的阅读资源,满足学生 “主动建构” 的需求;另一方面,AI 的互动交流功能(如智能问答、虚拟学习伙伴)可搭建协作学习场景,助力学生在 “社会互动” 中深化理解;此外,AI 的情境模拟功能(如VR 虚拟阅读场景、动画化文本)可创设沉浸式阅读情境,契合建构主义 “情境性” 要求。
三、建构主义视角下 AI 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框架
基于建构主义核心观点与 AI 技术优势,构建 “三维四阶” 理论框架,为教学实践提供系统指导。
(一)三维核心维度
学生主体维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贯穿始终,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在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以及思维发展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AI)技术,精准识别学生的独特学习特点,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上获得最佳成长。
AI 技术维度: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四大核心功能——资源推送、互动交流、情境模拟和数据分析,为阅读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智能化的资源推送,精准匹配学生需求;通过互动交流功能,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与反馈;通过情境模拟,营造逼真的阅读环境;通过数据分析,实时监测学习效果,全方位助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实现意义建构。
教学活动维度:紧紧围绕“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关键阶段,精心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在阅读前,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兴趣;在阅读中,通过资源推送提供丰富学习材料;在阅读后,通过协作交流和评价反馈,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和知识内化。通过这些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实现“技术—学生—教学”三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四阶教学流程
情境唤醒阶:利用 AI 情境模拟功能(如动画、VR 场景),创设与阅读文本相关的生活情境或故事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唤醒已有知识经验。例如,教学《观潮》时,通过 AI 生成钱塘江大潮的 VR 全景视频,让学生 “身临其境” 感受大潮的壮观,为文本阅读奠定情感基础。
资源适配阶:基于 AI 数据分析功能,评估学生的阅读水平(如识字量、理解能力)与兴趣偏好(如童话、科普),推送分层阅读资源。例如,为阅读基础较弱的学生推送图文结合的简化版文本,为能力较强的学生推送拓展性阅读材料(如与课文相关的科普文章),满足不同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 需求。
协作建构阶:借助 AI 互动交流功能,搭建协作学习平台。学生可通过智能问答系统解决阅读疑惑,与虚拟学习伙伴开展对话交流,或在班级协作空间分享阅读感悟。教师通过 AI 平台实时关注学生互动情况,适时引导,助力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文本意义的共同建构。
评价反思阶:利用 AI 评价功能,从 “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思维品质” 三个维度对学生阅读效果进行多元化评价。例如,通过 AI 自动批改阅读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分析学生在协作交流中的发言数据,评价其思维活跃度与表达能力;同时,AI 生成个性化评价报告,帮助学生反思阅读过程中的不足,促进自我提升。
四、实践保障与反思
(一)实践保障
技术保障:为了确保 AI 教学的高效实施,学校必须搭建一个稳定且可靠的 AI 教学平台。这一平台不仅要保证网络的流畅无阻,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卡顿或中断的情况,还需确保各类教学设备的适配性,包括但不限于多媒体教室的硬件设施以及学生使用的平板电脑等。此外,学校还应制定详细的计划,定期对教师进行 AI 技术的专业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教师在 AI 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并有效运用这些先进技术。
资源保障:为了满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多样化需求,教育部门和学校应紧密合作,共同开发和建设一个符合教学实际的 AI 资源库。这个资源库应包含丰富多样的内容,如分层次的阅读文本、生动的情境素材以及科学的评价工具等。在开发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控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确保每一项资源都能科学、有效地服务于教学目标,真正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理念保障:在 AI 技术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也需随之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已不再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教师应逐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发挥 AI 技术的辅助作用,利用其智能化、个性化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学习支持。同时,教师也需警惕过度依赖技术所带来的风险,时刻不忘人文关怀的重要性,确保在技术应用的同时,依然能够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发展,做到技术与人文的有机结合。
(二)实践反思
AI 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虽具有显著优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探索:其一,AI 技术对文本意义的解读仍存在局限性,难以完全替代教师的人文引导(如对文本情感、价值观的深度挖掘);其二,部分学生可能存在过度依赖 AI 解答问题的情况,影响自主思考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把握 “AI 辅助” 的定位,实现 “技术与人文”“自主与协作” 的平衡。
五、结语
建构主义视角下 AI 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将 AI 技术与阅读教学深度融合,既契合了建构主义 “以学生为中心” 的理念,又满足了新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高效化的需求。未来,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进一步优化理论框架与实践模型,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龚为民 . "" 双减 " 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建构主义理论的策略分析 ." { 课堂内外(初中版)} 48(2024):32-34.
[2][1] 刘恩娟 . { 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小学语文导读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 Diss. 首都师范大学 .
[3]SU Shitong. " 核心素养视角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 ." { 科教导刊 } 18(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