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信息科技基础技能的分层构建与系统整合实践

作者

刘志龙

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中心小学 山东泰安 271026

小学信息科技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至关重要,而本课程基础知识和技能涉及面广,例如操作、信息处理、程序设计等,如果没有系统的教学规划,容易将每个知识点孤立分割开,致使学生不能形成解决数字化问题的整体素养。因此,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对基础技能进行科学分层,并通过有效策略实现各层级技能的系统整合,是提升教学效能的关键。

一、基于认知发展的渐进式技能分层构建

最关键的是通过学生的认识发育过程建立层次性体系,将复杂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分解为具有层次感与逐级递进难易度的学习等级。对于低年级学生,重在初级的操作与感官体验,如基本的工具应用与简单的数据采集;中年级则重视对信息的理解使用以及一些初级的逻辑运用,如一些数据处理或可视化编程学习等;高年级学生重在抽象与整体创造能力,如算法的创建以及基于项目的解决问题学习等。这种阶梯递进式的学习提升,可以让学生处于“最近发展区”中循序渐进的进步,同时也可以将新的或已有的知识技能能够有一个稳稳的“支点”,避免认知超重或无效学习。

泰山版教材体系鲜明体现了这一分层理念。从了解设备、开机与关机、鼠标和键盘基础操作入手,适用于初学者形象化的思维方式。进入中年级,开始注重利用“画图”程序来制作图片,包括选中工具、颜色搭配、形状组合等各个方面,也包含一些关于层和空间组合的知识,将技术目标提升了到可以应用的能力层次。而高年级的目标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中的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基本概念,并尝试设计一些简单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它的技术目标则更多集中于高端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性设计的能力。不同年段的技术相互依赖且不断加难度。

二、以跨模块主题式任务驱动系统整合

系统整合的目标就是要打破传统教育按软件或者领域分割的弊端,通过提出具有意义的,跨越层级或类型的多种技能组成的学习任务,把不同的技能综合集成,例如一项“设计数字化家园宣传手册”的作业,就有可能同时涵盖信息的搜寻及整理(信息处理层次)以及文字的摆布及图片的修整(软件使用层次),创造性的思考及美术表现能力(创造层次)等多维度的技能,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运用已有的孤立的技能,而且还要理解和思考技能之间组合的工作原理,例如检索信息是之后处理工作的前提,而后处理的效果也直接影响最后产出的方式,当他们面对复杂的任务时,将自动把孤立的技能点聚合为一种动态变化的能够转移的、网格状的能力结构,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整合效应。

泰山版教材在单元设计上积极践行这一整合思路。“演示文稿助宣讲”尽管其任务指向的对象是学习文字处理软件,然而其任务的设置具备了高度融合的特征。比如,“设计一份环保倡议书”这一任务的目标不仅是运用字体调整、段落设置和插入图片等 WPS 的中心工作(即应用操作层面),而且需要先搜集环保方面的资讯并对其有效与否做出分析(即信息处理层面),还需要考虑其设计的观瞻性、提议的合理性(即设计思考层面)。这样的活动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实际背景中综合运用其知识,进行高度集成、灵活运用。

三、依托持续评价促进反思与动态整合

评价是引导技能整合的导航仪。建立贯穿学习全过程的多元评价体系,包括作品评价标准、学习日志、反思的问题和能力挑战任务等。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元认知”思考:不只是问他们“做到了什么”(表现成果),还要问“是怎么办到的”(技能组合及方式方法)和“为什么这样做”(技能整合策略)。例如,项目结束之后通过反思性的设计问题促进学生对其整合技能的路径和结果的回顾、整理、审查:“你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来解决关键问题的?它们的相互作用如何?当困难出现时,你会用什么样的策略来解决困难?”问题的提出能够刺激他们去反思自己的技能整合经历和过程并进行总结。

比如在“Python 入门”课讲完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项综合性评价活动:“设计一个帮助低年级同学练习算术的小程序”。这个评价标准中不只有程序能否运行 ( 结果性能力 ),还应当包含以下几点:对基本语句,如变量、循环、条件判断的使用程度;程序界面的美观性和交互性 ( 应用能力和用户体验的结合 );对多种不同难度等级的问题的设计 ( 问题分析和技能匹配度的结合 )。在过程中,学生还应当将每个技巧点在功能、架构上的作用说清楚;同时,在一个“制作电子杂志”学习周期结束后,提出以下反思式问题:“你是如何通过选取与排版、图像进行匹配的?你是如何通过版面排列提升阅读的舒适度的?你的决定又是如何通过共同作用影响到最后的效果的呢?”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信息处理、媒体编辑、设计布局等技能在作品中的系统性贡献。

总之,通过基于认知发展的渐进式技能分层、跨模块主题式任务驱动系统整合以及依托持续评价促进反思与动态整合这三大策略,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能够有效打破技能零散化的困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起系统、全面的数字化能力体系,更能激发他们在数字化时代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未来适应和推动科技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兰昕 . 浅谈小学信息科技有效教学的策略 [J]. 学周刊,2018(31):35-36.

[2] 胡春桂. 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 通讯世界,2017(20):303.

[3] 王焕焕 . 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导向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探索[J]. 中小学电教 ,2024(Z1):107-109.

[4] 吴砥, 郭庆, 朱莎. 为何以及如何实施信息科技课程:教育数字化转型视野下的新思考 [J]. 中国电化教育 ,2024(01):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