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反循环钻井工艺技术及趋势探讨

作者

张晓宇

辽河油田分公司培训中心 辽宁省盘锦市

1 反循环钻井工艺技术原理

反循环钻井工艺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循环介质在钻井系统中的特定运动轨迹,实现岩屑和钻渣的高效清除。以常见的气体反循环钻井为例,气体从空气钻井装备(如空压机、膜制氮、增压机等)出发,经气体管线由环空进入井筒底部。在井底,循环介质携带岩屑后,依次通过气体钻井反循环专用钻头、钻具内眼、水龙头、立管等通道返回地面,并进入地面固控系统进行固相分离。在起下钻和接单根等操作过程中,井下防喷关井阀可有效防止气体泄漏,地面旋转阀防喷器则对环空和钻柱进行密封,确保作业安全。在钻气井时,返出管线上的可燃气体火炬可处理产生的气体,避免潜在安全隐患。不同的循环介质,如清水、钻井液、氮气等,在反循环钻井中均有应用。以清水为例,其作为循环介质时,可降低冲洗液密度,减少钻头磨损,延长钻头使用寿命,同时在漏层钻井中有助于提升效率。这是因为清水的低密度特性使得其在钻头区域产生的压力相对较小,气体能够更有效地抽汲井底岩屑,降低压持效应,减少岩屑重复破碎,从而保障钻井效率。

2 反循环钻井工艺技术特点

2.1 地层特性反馈及时准确

在钻进过程中,气体于钻具内以较高速度上返,强大的携岩屑能力使其能够快速将井底岩屑携带至地面。地质人员可通过对岩屑的实时分析,精准判断钻遇地层的岩石类型、结构、硬度等特性,为后续钻井参数调整及地质研究提供关键依据。例如,在某页岩气井钻探中,反循环钻井技术带回的岩屑清晰呈现出页岩的层理结构和矿物成分变化,帮助工程师及时调整钻头类型和钻井液配方,确保钻井顺利进行。

2.2 漏层钻井效率显著提升

当钻井遭遇漏层时,钻头处的气体对井底形成独特的抽汲作用。这种抽汲作用能够迅速将岩屑带离井底,减少岩屑在井底的堆积和重复破碎。与传统钻井方法相比,反循环钻井技术可大幅缩短钻井周期,降低成本。在某油田的漏失地层钻井作业中,采用反循环钻井后,钻井效率提高了约 30% ,有效减少了因漏层问题导致的施工延误。

2.3 油气储层保护效果良好

反循环钻井过程中,循环介质在环空由上向下流动,相较于正循环,井底循环压耗显著降低。同时,岩屑从钻具内管被携走,不会增加环空钻井液密度,作用于地层的压力较小。在易漏地层钻进时,这种特性可有效降低储层污染风险,保护油气储层的渗透率和孔隙度等关键参数,提高油气采收率。在某致密气藏开发中,反循环钻井技术的应用使储层污染程度降低了 40% ,为后续油气开采奠定了良好基础。

3 反循环钻井工艺流程

3.1 管线连接

考虑到气举时气体返至地面的强大冲击力可能导致水龙带大幅摆动,产生安全隐患,通常采用正循环气举方式,并对管线连接进行特殊设计。在放气管汇后加装三通,使进气管线分别连接到反循环流道的压井管汇和正循环的立管处,并分别加装球阀;同时,在防喷器壳体的液动平板阀和立管处分别连接排气管线,经三通连接到排砂管线并加装球阀。通过合理切换阀门,可便捷地实现正反循环功能转换,满足不同钻井阶段的需求。

3.2 钻具组合

由于钻进采用反循环、气举采用正循环方式,钻具组合需遵循特定原则。下入钻具时不能安装单流阀,在正常钻进未进入产层前,于钻具上部加装反向单流阀,以减少反循环空气钻井接单根操作中的放气时间,提高作业效率。进入产层前最后一趟钻需拆除所有单流阀,确保在特殊情况下能够顺利进行正反循环压井操作,保障钻井安全。

3.3 气举与注气量

完成气体钻井管线连接后,气举时关闭反循环球阀,打开正循环球阀,按照常规气体钻井程序进行气举操作。气举完成后,在进行反循环气体钻进前,打开反循环球阀,关闭正循环球阀,开启反循环钻井作业。在注气量方面,反循环空气钻井中岩屑从钻具内循环上返,其流经通道截面积远小于正循环气体钻井,在 3500m 井深处,携带相同岩屑反循环所需气量仅为正循环的三分之一,大大节省了设备能耗和成本。

3.4 钻进与接单根

正式钻进前需进行试钻进,逐步调整钻进参数,如钻压、转速、气量等,确保岩屑能够被气体通过钻头顺利携带至地面,避免重复破岩影响钻速甚至导致无进尺现象。待钻进参数优化至最佳后,开展正常钻进工作。在接单根操作时,严格遵循正循环气体钻井原则,充分循环井底,直至井底岩屑全部返至地面后停气,待井底气体压力降至大气压后进行接单根作业,防止岩屑冲击伤人,保障施工安全。

3.5 气液转换

气体钻井完成后进行钻井液转换时,从压井管汇反循环灌注钻井液,确保钻井液能够有效填充井筒,置换气体。在建立正常的钻井液循环后,进行起钻等后续作业,为后续完井等工序做好准备。

4 反循环钻井技术钻探方式

4.1 泵吸钻井技术

泵吸钻井技术借助离心泵的抽吸力量,在泵入口形成负压,使钻杆内流体上升,携带岩屑经水龙带排出。沉淀后,流体从井口流回井底,形成循环。该技术虽能减少钻头消耗、投资成本低,但受钻井液密度和水利摩阻因素影响较大,在石油钻探中应用受限,主要适用于一些对钻井液密度要求不高、地层相对简单的钻井作业,如浅层水井钻探等。

4.2 气举钻井技术

气举钻井技术通过空压机将空气输送至汽水混合器后进入内管,岩屑与钻井液、气体混合形成低密度混合物,在液柱压差驱动下实现液体循环,带出井眼岩屑。其优势在于仅需少量工具和双壁钻杆即可形成气举反循环,能够满足深井钻井要求,在深井、超深井钻探中应用广泛,可有效解决深井中岩屑排出困难等问题。

4.3 全井反循环技术

全井反循环技术中,气体由双壁钻具到达井底,携带岩屑经通道返回地面。该技术有效克服了反循环钻井原有的部分安全缺陷,提高了钻井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复杂地层和高风险钻井区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如在高压地层、易垮塌地层等钻井作业中表现出色。

5 反循环钻井工艺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反循环钻井工艺技术将朝着智能化和机械化方向深度发展。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分析海量钻井数据,建立精准的反循环钻井技术模型,实现钻井参数的智能优化。例如,通过对不同地层条件下的钻进速度、注气量、岩屑排出情况等数据的分析,模型可自动推荐最佳钻井参数,提高钻井效率和质量。仿真技术可模拟复杂地层环境和钻井过程,提前评估钻井风险,为施工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减少现场试验成本和风险。

在理论研究方面,加强反循环空气钻井流体理论模型研究至关重要。深入研究压力及排量计算模型,精确掌握循环介质在不同地层条件下的流动规律,为工艺优化提供理论支撑。例如,通过建立考虑地层渗透率、孔隙度、气体压缩性等多因素的流体模型,可更准确地预测注气量和井底压力变化,优化钻井工艺参数。在设备研发方面,重点关注反循环空气钻井钻头及侧入式气水龙头等关键设备的创新。研发高效破岩、低磨损的钻头,提高钻进效率和钻头使用寿命;改进侧入式气水龙头结构和性能,确保气体注入稳定、高效,提升整个钻井系统的性能。在不同地区的页岩气井、致密油井、煤层气井等进行试验,针对不同地层特性优化钻具组合、气举压力、注气量等参数,形成具有针对性的钻井技术规范,提高反循环钻井技术的普适性和可靠性。

6 结论

反循环钻井工艺技术凭借其独特优势,在钻井领域已占据重要地位。其在提高钻井效率、保护油气储层、降低成本和应对复杂地层等方面表现突出,应用前景广阔。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设备性能提升、钻具结构优化等诸多挑战。通过深入研究其技术原理、特点、工艺流程,分析应用案例和现存问题,并结合发展趋势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有望进一步提升反循环钻井工艺技术水平,推动石油及相关资源开采行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为全球能源供应提供更有力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韦 继 雄 . 反 循 环 钻 井 工 艺 技 术 及 趋 势 探 讨 [J]. 矿 业 装备 ,2020(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