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辅助下的应用型本科英语口译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李方伟
成都东软学院外国语学院 四川成都 611844
一、引言
在全球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下,英语口译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英语口译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在资源、方法、实践等方面存在局限,难以满足现代口译人才培养需求。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为英语口译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其强大的语言处理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因此,研究人工智能在应用型本科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计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应用型本科英语口译教学现状与挑战
(一)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口译教学存在明显弊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知识传授模式,过度侧重理论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实战演练机会;教学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习兴趣;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知识转化率低下。这种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口译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教学资源有限
口译教学需要大量真实、多样的语料和专业的口译设备,但部分院校由于资金和技术限制,教学资源匮乏,无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良好的实践环境。
(三)实践机会不足
传统口译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存在明显短板:课堂模拟场景单一,缺乏真实会议、谈判等复杂情境的代入感;实践机会有限,难以保证每位学生获得足够的训练时长;教师人工反馈效率低下,无法满足高频次练习需求。
(四)评估反馈滞后
传统口译教学评估存在明显局限:教师人工批改耗时费力,评价标准难以统一,主观性强;反馈周期长,学生难以及时发现问题;缺乏量化数据分析,难以精准定位薄弱环节。
三、人工智能融入应用型本科英语口译教学的必要性与优势
(一)必要性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变革口译教学模式,为培养新时代口译人才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大数据技术,AI 能够整合全球各类真实会议、访谈等多模态语料,构建动态更新的教学资源库;借助 VR/AR技术,可模拟国际会议、商务谈判等逼真场景,让学生在沉浸式环境中锻炼实战能力;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系统能精准诊断每位学生的薄弱环节,提供定制化的训练方案;智能评估系统则可对语音、翻译质量、表达流畅度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分析,提供即时反馈。这些智能化应用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在资源、场景、个性化等方面的局限,更培养了学生适应数字化工作环境的能力,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技术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复合型口译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优势
人工智能技术为英语口译教学带来了全方位的创新与变革。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AI 能够整合互联网海量真实语料,包括新闻报道、国际会议、商务谈判等多场景素材,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基于学习数据分析,系统可为每位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精准推送适配其能力水平的学习资源与训练内容。借助 VR/AR 技术构建的沉浸式虚拟场景,学生可以在高度仿真的会议、谈判等环境中进行实战演练,有效提升临场应变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AI 的实时评估系统能够对学生的语音识别准确度、翻译质量、表达流畅度等关键指标进行即时分析,提供可视化反馈,帮助学员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学习策略。这些智能化应用共同构建了一个资源丰富、因材施教、虚实结合、即时反馈的现代化口译教学新范式。
四、人工智能在应用型本科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计划
(一)选用的人工智能工具
在英语口译教学中,人工智能工具的应用为教学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语音识别与转换工具如讯飞听见,凭借其高精度的识别能力,可将学生的口译练习实时转化为文字,便于师生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其多语言支持特性更能满足不同语种的教学需求。机器翻译工具如谷歌翻译和百度翻译,为学生提供了即时的翻译参考,学生可通过对比机器翻译结果与自己的口译产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翻译优化能力。专业的口译训练平台如传神语联网,整合了从听力训练到模拟考试的全套教学资源,并能基于学生练习数据生成个性化评估报告。VR/AR 技术的应用则开创了沉浸式教学新模式,通过Oculus Rift 等设备模拟真实的国际会议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战演练,显著提升了教学的互动性和真实感。
(二)课前准备环节的应用
在课前准备阶段,人工智能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智能化支持。教师可利用语音识别工具将视频新闻等素材转换为文字稿,结合机器翻译进行初步处理,再将这些经过筛选的优质语料上传至教学平台。平台会根据学生的历史学习数据,自动生成差异化的预习任务,如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安排更多听力训练,为进阶学生布置专业术语学习。学生端则可以通过平台的智能推送,获取个性化的预习资料,利用语音识别功能进行跟读练习,借助机器翻译理解难点内容,并将预习中的疑问标记出来。这种智能化的预习模式,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又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为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课堂教学环节的应用
课堂教学中,人工智能工具的应用使传统口译教学焕发新活力。听力训练环节,教师播放的音频可被语音识别工具实时转写,学生可即时对照自己的笔记,找出听力盲点;系统还会自动统计常见错误,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连读、弱读等语音现象。口译技巧教学环节,VR技术创建的虚拟会议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练习交替传译,机器翻译提供的参考译文则成为讨论的起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同翻译策略的优劣。小组协作环节,在线协作平台支持多人在线编辑口译笔记,语音识别工具实时记录讨论内容,这些数字痕迹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过程提供了丰富素材。这种智能化教学方式,既保留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技术优势,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四)课后巩固环节的应用
课后巩固环节借助人工智能实现了教学闭环。教师通过平台布置的智能作业,可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自动调整难度,如为表现优异的学生增加专业性更强的口译材料。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语音识别工具会实时分析其发音准确度,机器翻译则提供多维度的参考译文。教师端的人工智能评估系统会自动生成包含语音、语法、流畅度等多维度的详细报告,并基于大数据分析给出个性化的提升建议。此外,智能推荐系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轨迹,推送适合的拓展资源,如相关领域的 TED 演讲、专业会议视频等。学生还可以加入 AI 助教支持的在线学习社区,与同伴交流心得,形成持续学习的良好氛围。这种智能化的课后支持体系,有效延伸了课堂教学,为学生的自主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结论
人工智能在应用型本科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通过合理选用人工智能工具,制定详细的应用计划,可以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等各个环节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解决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然而,人工智能只是教学辅助工具,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应用人工智能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学生应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共同实现英语口译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英语口译人才。
参考文献
[1] 潘紫霓 , 李俊芳 . 基于 POA 的人工智能辅助大学英语读写译教学设计 [J]. 现代英语 , 2024, (11): 1- 3.
[2] 王薇 . 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情景体验式口译教学模式探索 [J]. 海外英语 , 2023, (10): 10- 12.
作者简介:李方伟,1982 年 8 月,四川省泸州市,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语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