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与对策
梁吉乐
东平县东平湖开发工程处 山东泰安 271500
引言
水利工程在防洪减灾、水资源调配、农业灌溉等领域承担着重要使命,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但水利工程施工常面临复杂地质条件、多变水文环境以及技术工艺要求高等挑战,施工过程中的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工程质量缺陷,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关键环节与控制对策
1.1 科学合理的施工规划与设计审核
施工规划与设计审核是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在规划阶段,需综合考虑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气候特征等因素,结合工程功能需求,制定详细且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设计审核时,建立多专业协同审核机制,组织水利、地质、结构等领域专家对设计图纸进行严格审查,重点核查设计方案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结构选型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可行。
1.2 施工材料与设备的严格筛选和检验
施工材料与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水利工程实体质量。在材料筛选方面,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估体系,对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质量保证体系、信誉度等进行全面考察,优先选择具备资质且口碑良好的供应商。材料进场前,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水泥、钢材、砂石等主要材料进行抽样检验,检测其物理力学性能、化学成分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对于设备,根据工程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选择性能匹配、质量可靠的机械设备,并对设备的关键部件进行性能检测。
1.3 专业施工团队组建与技术培训落实
专业的施工团队是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力量。在团队组建时,合理配置各类专业人员,包括施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等,确保人员结构合理、专业互补。针对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要求高、工艺复杂的特点,制定系统的技术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涵盖施工规范、新技术新工艺应用、质量控制要点等方面,通过理论授课、现场实操演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
二、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与控制对策
2.1 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与对策
基础工程是水利工程的根基,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基础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开挖尺寸、深度和坡度,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对于软弱地基,根据地质勘察报告,采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如换填、强夯、桩基等,处理后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达到设计标准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在基础混凝土浇筑时,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速度和振捣工艺,防止出现蜂窝、麻面、孔洞等质量缺陷。
2.2 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与对策
水利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涉及多种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难度较大。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严格把控模板工程质量,确保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满足要求,防止涨模、漏模等问题。钢筋工程施工时,保证钢筋的规格、型号、间距和连接方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加强钢筋的锚固和搭接质量控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合理安排浇筑顺序和施工缝位置,避免出现冷缝。对于土石坝等填方工程,严格控制填料质量和填筑工艺,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控制每层的填筑厚度和压实度,确保坝体的稳定性和防渗性能。通过对主体结构施工各环节的严格控制,保证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
2.3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质量控制要点与对策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是水利工程实现其功能的重要环节。在设备安装前,仔细核对设备型号、规格和安装图纸,确保安装位置准确。严格按照安装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设备安装,保证设备的水平度、垂直度和同心度符合标准。在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做好接地保护和绝缘处理,确保电气系统安全可靠。设备安装完成后,进行全面的调试工作,包括单机调试、联动调试和负荷调试。调试过程中,对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质量,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发挥水利工程的应有功能。
三、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关键环节与对策
3.1 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执行
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是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度,明确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施工人员等各级人员的质量责任,将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制定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检验,包括自检、互检和专检,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建立质量奖惩制度,对施工质量优良的班组和个人进行奖励,对违反质量规定、造成质量问题的进行处罚,通过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确保质量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3.2 全过程质量监督与检测机制的建立
全过程质量监督与检测是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质量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施工过程中,组建专业的质量监督小组,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施工工艺、材料使用、质量检验等情况进行监督。运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检测,如混凝土强度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地基承载力检测等。建立质量监督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质量检测数据,对质量状况进行动态评估。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督促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并跟踪复查整改情况,实现对施工质量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与控制。
3.3 质量问题预防与应急处理机制的构建
构建质量问题预防与应急处理机制,能够有效降低质量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在施工前,通过对以往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分析总结,结合本工程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质量预防措施,对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进行重点监控。建立质量风险预警机制,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预警。制定完善的质量问题应急处理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各部门职责。一旦发生质量问题,能够迅速启动预案,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防止问题扩大化,并对质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
四、结论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涉及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及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等多个关键环节。通过在施工准备阶段做好规划设计审核、材料设备筛选检验和施工团队组建培训;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和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质量;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方面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全过程监督检测机制和质量问题预防应急处理机制,能够有效提升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只有切实抓好各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对策落实,才能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可靠运行,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国家水利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马宏元 , 李长青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J]. 水上安全 ,2025,(08):190-192.
[2] 董爱洁 .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措施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5,(06):217-219.
[3] 田赫 .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 [J]. 水上安全 ,2025,(0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