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状况及调适研究
张琳琳
沈阳大学 辽宁省沈阳市 110044
“ 我已经很努力了,可能就是我能力不行吧。工作工作找不到,学习学习学不进去。再努力好像也没有好的结果。” 这是W 同学近期跟我说的最多的话。今年大四的W 同学在步入大学之初就为自己定下了考研目标,大三就开始针对考研科目进行刻苦的学习。W 同学的父母表示家里经济情况无法支持W 读研,急需W 尽快工作帮助家里改善经济负担。懂事的 W 深知父母不易,放弃了考研,决定将目标放在求职和考公务上,还利用暑假时间找到了一份实习工作,并开始投递简历求职,同时着手学习公务员考试内容。
“ 这个学历能干的工作就是些琐碎活,实习时候就是这样,这不是我想要的啊。” “ 一份正式 offer 都没拿到,我已经为了现实向梦想妥协了,为什么还是没有收获?” 这些充满无奈话语,不难看出W 焦虑迷茫的状态。经过详谈,了解到W 面对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放弃考研后丧失信念感,觉得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忽视本科就业工作也是实现社会价值的方式,负面情绪长期压抑积累,引发其他情绪问题,导致不能正常处理几次求职失败的受挫感,也无法安心备考公务员。针对实际情况,以谈话方式为主,开展如下帮扶过程:
价值引导,将个人理想融入历史使命
个人的人生目标各有不同,职业选择多种多样,但只要是把个人奋斗目标融入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中,落实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时代召唤,依旧能够彰显青年的责任担当,体味精神之甘、信仰之甜。除了以谈心谈话方式进行观念教育引导,还要帮助W 填补对外部职场世界系统认识的缺失,结合过往毕业生实际工作情况为例,向 W 展示不同工作岗位同样可以服务社会,发光发热,帮助W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 情绪疏导,分析产生原因,寻求解决办法
情绪问题的产生一般都是由心理矛盾冲突引起的,W 最主要的心理冲突是个人强烈的考研意愿和迫于现状不得不放弃之间的矛盾。读研是提高学历提升学术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学习强国的信念是值得肯定的。首先,我向W 及其父母介绍了读研期间国家和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探讨这些资助政策能否减轻W 读研期间经济负担。W 及其父母慎重考虑后依旧选择放弃考研尽快工作。其次,告诉W 读研对年龄是没有限制的,如果特别想完成研究生求学心愿,可以在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摆脱经济困扰后,再去考研实现梦想,那么求职就业就可以说是W 实现读研梦想的重要过程了。最后,现实生活中总会面临很多无奈,有些事情甚至是人力所不能及的,学会面对和接受是重要的生活必修课。通过交流疏导,帮助W 快速走出放弃考研的低迷情绪。
W 的第二个主要情绪困扰是求职受挫。遇到求职受挫,比起消极沮丧,更需要做的是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探索如何顺利就业。首先要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的社会形势、发展前景、工作内容、任职要求等信息进行多方了解,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搜集整理,了解企业需求,初步勾勒职业框架。其次根据这些信息有针对性的制作自己的简历,呈现自己的优势。通过重新挖掘个人经历,找到个人核心竞争力,丰富并修改简历,制作一个基础的简历模板,在投递前根据岗位需求有针对性的细化调整。面试缺乏经验,学会向老师、同学求助,主动学习,找同学进行模拟面试,尽快提升求职能力。在谈话后几日,W 主动拿来简历找我求助进行指导共同修改。
W 的第三个困扰就是无法安心备考公务员。其实这个问题跟前述两个困扰是有关联的,W 本身学习能力较强,在校几年的学习成绩都是在班级名列前茅,自主性较强,根据W 过往在课余时间都能坚持主动到图书馆学习的实际,结合 W 的个人表述,发现 W 的问题不在于学习本身,而是在于无法安心,也就是说W 自己焦虑迷茫的状态已经影响到了他的正常学习生活。在解决了放弃考研这个心理冲突后,W 的焦虑已经得到了缓解,所以疏导这部分情绪的重点在于帮助W合理规划求职和备考公务员之间的精力和时间分配。通过交流,得知W 在求职和考公务之间是更倾向于考公务员的,但是W 心仪的岗位一直都是热门单位,往年竞争非常大,并且目前无法确定今年是否招考。W 不想放弃自己的第二个梦想,无论如何也要好好准备试一把。可是又担心考不上又担心找不到工作,压力大到自己都忽略了自己对考公的执着,沉浸在不知名的情绪中,什么都做不好。面对消极情绪,最重要的是要觉察并接纳自己的情绪,这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正常现象,我们要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并适时进行调节。谈话的过程也是梳理的过程,通过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产生焦虑原因所在了,已经明确了备考对于 W 是必需的,备考公务员的同时还要进行求职行为,是 W 的既定现实情况。为了帮助W 缓解焦虑,首先,明确的告诉W,这两项行为并不冲突,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并且现在很多公司的笔试也会出现类似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内容,可以说两者不但不冲突,备考对求职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帮助 W 制定学习计划。在 W 讲述之前的学习节奏和效果时能够看出W 对时间是有规划的,只是受到情绪困扰打乱了自己的节奏。通过学习计划的制定,W 自己也认识到,通过合理的时间分配,自己是能够兼顾学习和求职的。
三、 持续关注,注重效果反馈
在几次交流指导后,W 同学摆脱了之前的焦虑迷茫状态,重新树立起就业信心,接受待就业状态是求职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能够合理安排时间,按部就班执行学习计划,同时弥补自身能力不足,积极主动求职。能够接纳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主动以运动、和朋友聊天等方式适当放松调节。
四、 经验总结与思考
对高校就业工作来说,实现有组织的高质量就业、实现服务社会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大价值就要有教育有引导。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现实问题,尤其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面对压力面对迷茫焦虑状态受情绪影响甚至无法自己找到问题原因所在。究其根本,一方面在于学生对职业规划和职业决策的不明晰。很多学生觉得这些是快毕业才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校期间对职业的探索较少,决策能力和经验储备不足,等到大四面对不同就业去向时不知所措,无法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另一方面在于学生对自身能力欠缺无法正确认知。例如在求职失败时意识不到自己的就业准备不充分,不能主动弥补自身不足;在焦虑迷茫时沉浸在情绪中不主动调节不寻找解决办法。对于以上情况,一是建立就业指导长期开展的意识,将就业指导工作真正融入到学生培养和日常管理中,提升就业指导能力专业程度,有效开展不同阶段的就业指导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二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自我认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结合自身优势选择合适的就业目标,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积极应对就业过程。对于就业焦虑学生进行及时的疏导与干预,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就业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