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 与GIS 集成的城市地下管线空间信息管理研究
韩晓旭
通辽市神禹水利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 02800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地下管线网络日益密集,其安全性与可管理性受到广泛关注。管线数据不完整、空间分布混乱等问题制约着城市运行效率。BIM 具备高精度建模优势,GIS 则擅长空间分析与地理定位,二者融合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提供了新路径。通过构建集成平台,不仅可实现管线全生命周期的动态可视化,还能为应急响应、规划设计等提供精准支持,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一、BIM 与GIS 集成的技术路径及优势分析
建筑信息模型(BIM)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分别在工程建模和空间分析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的集成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技术支撑。BIM 能够精细表达地下管线的三维结构与构造细节,具备高精度、高信息密度的特点,适用于管线的设计、施工与维护全过程。而 GIS 则具备强大的地理空间定位、分析和数据管理能力,能够对城市范围内的管线信息进行大范围、跨系统的统一调度与查询。两者在功能与数据结构上互补性强,通过数据接口、模型转换、平台对接等方式实现集成,可有效打通“空间 - 结构 - 属性”三类信息之间的壁垒,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全面感知与智能管理奠定基础。
技术路径方面,BIM 与 GIS 的集成主要包括数据层集成、平台层融合与应用层对接三大环节。首先,在数据层面,通过中间格式(如 IFC、CityGML、GML)对 BIM 模型与 GIS 空间数据进行转换与统一编码,实现数据语义的一致性和互通性。其次,在平台层面,可借助三维引擎或云端平台实现 BIM 模型与 GIS 图层的同步加载和交互显示,如使用 Cesium、ArcGIS Pro 等工具实现多源数据融合。最后,在应用层面,依托集成系统,可实现地下管线的查询、分析、碰撞检测、施工模拟、运维管理等多种功能场景,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求。这一集成路径不仅提升了地下管线信息的获取效率和管理精度,也为构建智慧城市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从优势角度来看,BIM 与 GIS 的集成为城市地下管线空间信息管理带来了显著提升。首先,实现了管线信息的可视化管理,支持三维场景下的精准定位与空间分析,极大提高了管理直观性和响应效率。其次,通过集成系统提供的数据支持,能够在管线规划阶段进行合理布局,减少设计冲突;在施工阶段实时掌握工程进度,防止误挖误断;在运维阶段实现数据的动态更新与智能检修。此外,BIM-GIS 融合还推动了跨部门信息共享,打破了行业数据孤岛,有利于形成统一、协同的城市管线信息管理机制。
二、城市地下管线空间信息管理中的关键应用
城市地下管线作为城市运行的“隐形基础”,其分布密集、类型多样,包含供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等多种功能性管网。面对地下空间资源日益紧张与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需求的持续增长,构建高效、精确的管线空间信息管理系统显得尤为迫切。通过 BIM 与 GIS 的集成,能够实现对地下管线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维护全过程的数据贯通与智能管控。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中,相关管理者不仅可以直观掌握各类管线的位置、走向与属性信息,还能基于空间分析功能进行风险评估、方案比选及应急响应策略制定,极大提升了城市管理的科学性与主动性。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集成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前期管线规划与方案设计阶段。通过 GIS 提供的地理背景数据与 BIM 高精度模型的结合,可实现管线路径的精细化设计与空间冲突检测,提前识别与其他设施可能发生的交叉干扰问题,避免重复开挖与资源浪费。此外,在施工阶段,系统可支持施工过程的动态可视化监控与数据采集更新,实现施工进度与质量的实时掌控。施工单位可以基于集成平台进行工序模拟与施工指导,减少施工误差,提高施工效率。在管线竣工后,所积累的 BIM 模型数据与 GIS空间数据可转化为城市管线资产管理的重要信息资源,推动形成闭环式管理模式。
在运维管理环节,BIM-GIS 集成系统的价值尤为突出。通过平台实现对管线运行状态、维护记录、历史故障等信息的集中管理,不仅提高了巡检效率,还便于预测性维护与智能调度。尤其在突发事件处理方面,如地下管道破裂、燃气泄漏等,通过三维定位与路径追踪,可快速确定事故点与波及范围,指导抢修路径与资源配置,有效减少事故影响范围与恢复时间。同时,平台还支持跨部门信息共享,为城市规划部门、公共服务单位及应急管理机构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与决策依据,形成联动机制,全面提升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与运营效率。
三、BIM-GIS 集成模式下的系统构建与实践成效
构建基于 BIM-GIS 集成的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系统,首先需要从系统架构层面入手,明确数据流转路径、功能模块设置及平台技术支撑。系统应以统一的数据标准为基础,实现 BIM 模型与 GIS 数据的语义兼容与格式互通。通过建立多源数据接口,实现对不同管线类型、格式及精度要求的数据融合。同时,平台应集成三维可视化引擎、空间分析工具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具备模型加载、属性查询、碰撞检测、历史回溯等核心功能。系统架构的合理设计,不仅保障了数据的高效交互与统一调用,也为后续的功能拓展与维护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BIM-GIS 集成系统已在多个城市管线工程中取得显著成效。在某些大型市政改造项目中,通过系统对地下管网进行统一建模与空间分析,成功解决了数据来源分散、图纸不一致、施工冲突频发等问题。施工单位利用集成平台提前开展施工模拟与方案比选,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与安全性。同时,在日常运维方面,管理部门可通过系统快速获取任意区域的地下管线分布信息,结合历史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精准地维护与更新计划,减少了突发事故的发生频率。系统还支持移动终端接入,使现场作业人员能实时查看管线数据并上报问题,提升了现场响应能力。
从长远来看,BIM-GIS 集成系统的建设不仅是对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的一次技术革新,更是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向智能化演进的重要一步。该系统将管线信息纳入统一的城市信息模型之中,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地下空间开发等多领域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结语:
BIM与GIS的深度融合为城市地下管线空间信息管理开辟了全新路径。通过技术集成与系统建设,实现了管线信息的三维可视化、智能分析与高效运维,提升了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科学性与协同性。在规划、施工、运维等多个阶段展现出广泛应用价值,有效解决了传统管理中信息割裂、响应迟缓等问题。该集成模式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具备良好的推广前景与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 马智亮 , 任远 , 宋学峰 . 基于 BIM 与
集成的城市地下管线运维管理系统选型 [C]// 中国图学学会 BIM 专业委员会 . 第二届全国 BIM 学术会议论文集. 清华大学; 北京中宣智伟科技有限公司;2016:163-167.
[2] 李淑敏 , 陈宇锋 .BIM+GIS 技术在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J]. 建材与装饰 ,2019,(03):157-158.
[3] 刘 莹 颖 , 云 朋 , 杜 慧 英 . 面 向 航 空 工 业 厂 区 的 BIM+GIS 集成应用——三维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构建 [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23,15(01):55-61.DOI: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3.01.10.